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物医药类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2023-07-04金小花宋京城姚芹
金小花 宋京城 姚芹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更加凸显。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推出了一系列发展方针政策,在政策的推动指导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整体上看,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服务区域质量发展主动性不强、契合性不高的问题。文章从高职生物医药类课程体系特点入手,建立全方位、多角度、适应性强的生物医药类高职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物医药类;高职;职业教育;区域;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1-0137-04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生物医药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培育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SJA1481);2022年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合培育研究——以生物医药类高职学生为例”(课题编号:SNDJSZ20221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2022年度科研规划课题“医药卫生专业升级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课题编号:ZJ2022B124)。
作者简介:金小花(1980—),女,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医药教学;宋京城(1980—),男,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医药教学管理;姚芹(1981—),女,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在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提出更是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1],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区的高职院校与当地经济发展日益结合紧密,在服务当地主导产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物医药类专业是高职院校中重点发展的专业内容之一,对学生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比较高,从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生物医药类专业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服务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贡献能力不足,因此,必须从生物医药类专业的特点入手,加速构建创新型、实践型课程体系,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
一、职业教育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主动性不足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发展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两者应相互融合、共同促进[2]。但是,在过去的发展中,两者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甚至一些院校认为产业发展是政府和企业的主要工作,而学校的主要工作则是培养人才,对院校承担服务经济社会的法定职责认识不清晰,对一些服务性功能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二)契合度不高
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来进行专业建设,没有将区域人才需求考虑在内,其次,在专业课程安排与设计过程中仅仅是按照国内主要发展特点或者以前专业培养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没有紧紧地围绕着当地产业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转型发展,导致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够很好地与当前的专业发展思路、产业链等紧密结合,与当地的主导产业契合度不够。
(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近些年来,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高职教育也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特点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思路逐渐地应用在高等职业教育之中,但是在具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是存在着“人力资源供给”浅层次[3],在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材的开发方面还是由学校人员完成,实训工作等开展还是以学校为主要领导,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建设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导致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质量偏低,协同育人机制也不能够充分地发揮出积极的作用。
(四)服务区域发展手段不多
近些年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引导下,高职教育逐渐开始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手段比较单一,方法较少,大多数院校还是集中在人才数量、人才供给等方面,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产品孵化、产品创新、新技术转化等方面发展手段严重不足,这也就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主导当地产业、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水平不高。
二、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思路下生物医药类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中,生物医药类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重点专业,也是近年来创新发展的重点专业。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下,高职院校生物医药类课程体系应当与区域内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在专业培养侧重点、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也应当结合区域医疗卫生水平以及生物技术产业特点,做出动态化地调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从生物医药类企业的岗位现实需求出发,围绕着岗位需求进行理论以及技能方面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实践技能,但从整体上看,高职生物医药类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专业设置不合理
首先,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重复性,并没有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方面也缺乏前瞻性。从高职院校生物医药类课程内容来看,主要包含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药学、生物技术、药物分析技术、药品检测技术等,但是这些课程在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重合性,专业建设同质性严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重复学习的情况。各种课程内容还存在着分散性的特点,导致不同课程的特色课程建设、学生能力体系建设方面不能够形成各自的特色,系统性不强。
其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以及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对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尤其是对生物制药以及药物制剂等方面人才要求较高,但是从高职院校目前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这些专业的开设率并不高,课程设置不足,在这样的发展下相关人才的数量比较匮乏,非常不利于区域发展。
(二)课程体系实践性不强
在目前的高职生物医药类专业中,很多学生还是注重自己理論知识的学习,更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考取更多的专业证书,而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严重缺乏职业素养以及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其次,在实训项目以及实训课程的设计中,生物医药类专业实训往往也是根据书本中的内容对经典案例、经典课程进行实验验证,对一些综合性实验、岗位对接性实训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严重不足。最后,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缺乏模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也就无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思路下生物医药类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一)提高高职院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首先,要进一步强调高职教育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坚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两条腿走路。其次,地方应当结合本区域的现实特点制订出相应的对策来激励职业教育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例如,地方政府可以从奖金激励、人才引进策略等方面制订相关的措施,要严格地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配套政策的落实[4],从本区域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需求入手,引导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当地区域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应做好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作用,避免出现高职院校“一头热”、当地企业“一头冷”的情况。
(二)提高专业设置契合度,构建分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要对专业的设置进行动态的调整,围绕着当地产业的需求展开设置,打造出精品专业,尽可能地满足区域需求。在专业设置之前,学校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将职业要求转化为主要教学任务,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类应当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合的人才,因此在专业设置中可以“一校一策”“一校一品”。
其次,教学体系内容建设中应当从岗位的标准、专业的标准以及职业的标准三方面入手[5],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应用创新技能思路推进,可以对教学主要内容进行分层、分类设计,形成不同的模块,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岗位—能力—课程”三个层次的建设思路,引导着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对学生的药房管理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需要对学生的处方分析能力、合理用药管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进行培养,除了需要在学校学习《临床医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学与法规》等方面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到医院实习,更深层次地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近些年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对人才的综合性、复合性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从岗位需求入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知识,并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加深校企合作,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递进式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6],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应当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可以结合生物医药类专业、企业的需求等方面的因素通过融合订单化培养、定向培养等思路,在区域内形成“特色专业共建、课程共同开发、基地共享”的发展格局。其次,高职院校应当紧跟国家教育部门的步伐,对课程培养体系进行深度改革,要严格地推行“学徒制”“工匠制”“三教”等改革思路,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转变”。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打造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出递进式的实训平台,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药剂制剂专业中,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结合实训基地展开实训训练,从而固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固体制剂生产中,如果仅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很难把握到其中的重点,而且制剂的生产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一些颗粒剂、滴丸剂的制备过程中对机器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一起打造仿真实训基地,可以通过一些仿真软件模拟来模拟出药剂的生产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可以定期指派学生到当地企业中进行跟岗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参与药物粉碎、药物混合、药物干燥、药物包装等岗位训练。
最后,在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现有生物医药类教师的培养,使其不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具有岗位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将学校中的任课教师派驻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对学生素质、技能的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经验。高职院校也应当定期引入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讲学、任课,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双赢,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例如,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建立“师傅带徒弟”的师徒制培养格局,由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人才带领高职院校教师、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同时让高职院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新教师”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出“传帮带”的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形成积极向上、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格局。
(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价值,形成有效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要积极从专业特点以及自身优势出发,积极地打造出服务区域发展的平台,在孵化创业、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服务价值,例如在生物医药类专业发展中,可以建立“产、学、研、用、创”相结合的新格局,将新知识、新的研究成果转化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服务于区域主导产业。
其次,要在高职院校内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入手,使得两者融合发展,推动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一方面,要对课程实践基地以及实训设备等做好管理,还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还要对实践性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优化,尤其是对学生能力的考评方面要更加具有前瞻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指导。如,在管理机制中除了需要对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考核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过程表现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评定实训等过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在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应当更加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可以根据学习与实践的内容来设置技能大赛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评,做好对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检验。最后,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评定,从而增加学生的阅历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必然将会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发展对象,因此,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在高职院校生物医药类人才培养中,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生物医药类高职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不能够很好地契合当地产业发展、课程设计不科学等方面的問题。在未来的发展中,生物医药类高职课程体系需要从当地企业的现实需求入手,加快课程体系改革,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月琴,孙栋,姚骅珊,等. 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培养微观世界观察者——“微生物培养与检验”开展课程思政实践[J]. 安徽化工,2022,48(04):191-195.
[2] 郑亚君.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英语能力需求调研与分析——以生物医药专业为例[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5):53-55.
[3] 孟仁振,张耀军,霍利婷. 三螺旋理论视域下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制造业发展适应性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7):47-52+75.
[4] 陈玲玲,李婵娟.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5):37-40.
[5] 梅啸,吴凡.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生物医药类高职人才“1.5+1+0.5”培养模式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06):9-13.
[6] 王智礼,徐敏,李盛萍,等. 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 探索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以上海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7):21-23.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