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2023-07-04刘拎拎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发展“互联网+”大学语文教学,能够优化我国语言文化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增进人文知识,开阔文化视野,形成灵敏的语言感悟能力,但同时也面临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评价模式呆板,教学资源不均衡,语文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思维老化等诸多问题。在此形势下,高校应建立网络筛选体系,重构评价体系,统筹教学资源,转变教学角色,开展全过程教学,让大学语文教学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文化育人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1-0085-04
基金项目:2022年辽宁财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财务会计的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编号:2022JG03-04)。
作者简介:刘拎拎(1993—),女,硕士,辽宁财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众多高校工作者对大学语文教学缺少正确认识,教学模式依旧采取陈旧低效的方法。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的,学生语文水平难以提升。大学语文课程也因此一度沦为边缘学科,很少被人提起,语文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相比,“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饱满,对大学语文教学有着更突出的影响。高校应该认识到互联网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时的复杂性,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迎合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模式,推动大学语文教学发展。
一、“互联网+” 对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广义上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协同各个学科以及行业领域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但仅仅将其作为二者的简单相加并不正确,真正的“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让互联网与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大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通过慕课、微课和一些在线教育教学方式的应用,使教师授课不必再“一课一讲”,而是可以将基础的课程在录好视频后传播到互联网供学生自己选择,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更全面、更立体的语文教学资源,扩大了大学语文课程规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变得更加立体,语文教育资源利用得更加充分,对推动大学语文教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
(二)持续完善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教学具有承载大学生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但语文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高校在语文教学中不断传授学生知识,学生不断积累和总结知识。而“互联网+”语文教学,正是对以往一元化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完善,通过“互联网+”,让之前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首先,“互联网+”的教学理念,打破了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瓶颈,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其次,“互联网+”扭转了教师教学思维,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中教师讲、学生记等教学形式,活化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个性化、更有人情味的学习空间。最后,可以让大学语文教学的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再“教”,降低课堂学习结果的影响,将重点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大学语文教学提升文化素养、服务学生发展的人才培育功能。
二、大学语文教学问题现状
(一)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面对日新月异时代发展,互联网使信息传播不断加速,大量语文学习资料涌入学生视野,大学语文教学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呼声愈加激烈,出现了语文教学信息泛滥、教学内容参差不齐等问题,对大学语文教学造成极大冲击。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价值不一、渗透力强的互联网学习资源,学生无法判断、鉴别网络资源的价值与质量,检索出对自己有益的网络语文资源,并且极易被互联网影视化、直观化带来的浮躁气息影响,缺乏对语文学习的耐心,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思考流于表面,缺少辩证的思维方式,成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难题。
(二)评价方式呆板
以往大学语文教学效果评价大多是在各学期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笔试测验,并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和课堂出勤率给出学生最终分数,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对大学语文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在这种模式下,试题形式固定、考题重复率高,学生临阵磨枪、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仅靠一张试卷就可以对学生和教师的努力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无法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知识能力和人文素质,对一些不善于笔试但又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的学生极不公平,不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多元化考核机制要求。
(三)教学资源不均衡
由于高校所处地域的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造成各大高校之间语文教学资源也极不均衡[2]。部分高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教师队伍配置不均衡、教育资金分配不均衡等多种问题,导致语文课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兴致减弱,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更深层次的文学知识;学生缺少良好学习环境的熏陶和优秀教师团队的指引,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疑惑重重。而部分高校资金充足、教师队伍充沛,语文教学资源甚至有所溢出,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难以发挥其应有价值。综上原因造成语文教学资源分配严重不足,长远来看,将无法保证大学语文教学高质量持续稳步发展。
(四)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得到各高校的充分重视,对本课程的开设意义和定位始终不明确,加之教师授课方式老套、对课本教材和大课堂授课方式不适应等原因,学生学习投入时间与收获学习成果不符,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无法学到先进知识,文化素养也得不到提高,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對语文产生厌恶情绪,课堂出勤率不高,听课状态不好,依靠电子设备、玩游戏打发课堂时间,对大学语文教学往往表现出一种消极应付的态度。
(五)教学思维老化
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思维传统,导致“教”与“学”的关系不协调。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仍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种形式以传统的知识讲解形式为主,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上缺乏与课本内容的相关互动,教学扩展力度不足,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十分有限,学生不能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学习能力被限制,学习热情减少。加之高校对语文教学投入力度不足,教师不明白教学目标,自身教学实力无法展现[3]。长此以往便造成教学内容匮乏、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失去教学兴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致使“教”与“学”的矛盾愈加突出。
三、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建立网络筛选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渗透进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向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延伸。但互联网语文教学因为其开放性、大众性、隐秘性等特点,导致其准入门槛较低,课程资源参差不齐。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样也为大学语文教学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应对网络教学资源加强监管,对不合理的资源坚决打击,并筛选出优质的网络语文资源供学生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是一件复杂烦琐、难度极大的工作,对网络信息的筛查实际上就是对网络内容质量的再评价,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来表示。考虑到大学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师和学生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在内容质量审查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學习差异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语文资源信息筛选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与选择[4]。但教师个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有一定限度,由此,高校应组织学校官方网络运行团队,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捕捉随时流动和变化的语文信息,深度挖掘网络上的语文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网络审核标准,定期对网络资源进行鉴别和评定,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教学资源。挑选出最优质、最适合学生的语文内容,供学生选择和使用,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二)重构评价体系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也不应该故步自封,应该发扬“互联网+”的技术资源优势,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个性优势,制定综合考核制度,在笔试测验、教师评价基础上,加入学生反馈机制,使教学考核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大数据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在课程结束后,高校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发起课堂调查问卷,学生利用个人终端,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教学互动情况打分,方便高校及时了解教师控制课堂情况的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互联网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寻找教师工作的不足,挖掘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方略。其次,减少期末笔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语文教师应学会运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在网络上发布随堂测试,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并将测试结果计入平时成绩,提高随堂测验次数,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地位,对学生语文学习整个学期的情况进行全过程考察,避免出现期末临时突击学习情况,凸显语文教学考核作用。
(三)统筹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投入进教学活动当中的人、物、财三大方面的总称谓,可分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以土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为主,无形资源则包括:教育理念、管理者水平、学校声誉以及人力资源等“软实力”因素。传统大学语文教育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开展的,学校的课程、教师和设备皆为学校私有,尽管每位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本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相对于整个语文教育环境来讲,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必定无法和一些“双一流”高校相比。各高校应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形成互联网+语文课堂的全新教学模式,构建大学语文教学信息资源库,对各高校优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汇聚精品课程,打造集课件、视频、题库、微课等资源于一体的互联网资源教学包,通过“资源包”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让教学“资源包”真正成为语文教学助力,成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延伸,使教师不必在基础课程上耗费过多精力,节省下大量时间研究更深层次语文知识,教授学生在网络课程中难以学习的知识内容,打破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瓶颈,撬动线上线下双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通过语文教学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课余零碎时间在课外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既能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又能使学生取得更多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5]。
(四)转变教学角色
以往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角色往往是不对等的关系,教师因为知识和阅历要比学生丰富,自然而然地成了课堂主体。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丢失发现问题、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体系逐渐僵化。于此,应该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对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从语文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课堂协调者和组织者,将课堂主动权传给学生。“互联网+”翻转课堂,让学生线上学习知识,线下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则以解答学生学习问题为主,重点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互动,灵活利用语文教材,不断更新学生语文知识,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依旧可以延续学习语文知识,从而使教师从语文课堂上的“主演”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导演”突出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也要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学习系统性的语文知识,主动提出学习问题,实现从配角向主角的转变。
(五)开展全过程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大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应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形势,使大学语文教学不再受限于单纯的课堂授课形式。
在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上利用“互联网+”,结合互联网应用平台,更好地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动力,为大学语文教学扩展新空间。大学语文课程一般需要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知识,熟悉课程内容后再由教师开展正式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基本不参与预习过程,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语文课堂上。但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使大学语文教学形式得以全新发展,让教师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课前预习阶段提前制作课程课件,通过即时通信软件(钉钉、腾讯课堂、微信)发给学生课程重点,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程内容,通过网络收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重点难题。在课堂教学时主要讲解收集的问题,利用视频、音频和相关语文知识连接有效导入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全程录像,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上传至互联网供学生复习观看[6]。在课后,如果部分学生还存在对教学内容不理解的情况,可以通过互联网工具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具体为学生解答,达到个性化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让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实现语文知识内化,令语文教学工作贯穿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的整个过程,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四、结语
大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人文情感具有极大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将大学语文教学延伸到高校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可以极大扩展语文教学内容、促进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语文教学功能、提升教学效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军强.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1):81-83+95.
[2] 陈红玲,陈子荷.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1):92-97.
[3] 胡吉星.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51):109-110.
[4] 武雪慧.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研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67-70.
[5] 邓志敏.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时代教育,2018(13):49+57.
[6] 何科荣,舒春花,李嵩松,等. “雨课堂”教学模式下当代大学生学习效果分析[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1):129-133.
(荐稿人:王凌智,辽宁财贸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