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四元六活两围绕”创新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7-04高岩董丽霞张艳云杜彤帅洪艳
高岩 董丽霞 张艳云 杜彤帅 洪艳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护理本科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加强学生临床思维与护理决策能力的培养,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完成了以“四元六活两围绕”为主线的教学创新设计实践,并将临床实际案例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突出了课程高阶性、实用性,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的一些“痛点”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满意度较高;成绩提升明显;毕业生离职率低,职业状态稳定,岗位胜任能力较好。因此,“四元六结两围绕”式课程创新理念和教学模式可持续性强、普适性广,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1-0056-05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融入医德教育的课程思政模式在蒙医护理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GJCH2020131)。
作者简介:高岩 (1982—),女,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董丽霞(1972—),女,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张艳云(1986—),女,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杜彤帅(1989—),女,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洪艳(1986—),女,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发现传统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存在如下问题:传统课程中教师习惯采取“满堂灌”单向知识输出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这种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进而对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欠佳。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护理学课程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即便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缺少对临床评判性思维和护理决策力的培养,会造成学生岗位胜任力不足。此外,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后生在临床工作时容易畏难情绪,缺少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1],通过学生座谈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发现学生专业自信不足、职业思想不稳定。为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教学团队设计并完成了以“四元六活两围绕”为主线的教学创新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概述
基础护理学课程面向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共128学时,课程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核心,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灵活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护理目标,为后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创新解决的 “痛点” 问题
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师反思、学生学情分析及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发现传统基础护理教学方法存在如下“痛点”问题:
(一)传统课堂“满堂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课程中教师习惯采取“满堂灌”式单向知识输出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这种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欠佳。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重理论轻实践,岗位胜任力不足
基础护理学课程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以讲授为主,教师和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缺乏临床经验,毕业后岗位胜任力不足。
(三)畏难心理突出,职业素养薄弱
護理工作任务繁重,学生在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通过毕业生座谈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教学团队发现学生专业自信不足、职业思想不稳定。
三、“四元六活两围绕”创新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痛点问题,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将以讲授为主的一元化教学模式向多元教学转变,通过四元教学和“六活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到应用、分析再到综合、评价,让学生从“学会知道”上升为“学会做到”最终“学会发展”,完成从低阶向高阶的转变(如图1所示)。
(一)一元:导明——课前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本课程积极响应教育部实施的“慕课西部行计划”,通过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平台,引入国内顶尖高校慕课资源,教师于课前在慕课平台发布课程指导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策略[2],实现中西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高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初衷,使教育教学实现共进、互赢,并作为优秀典型在某平台推广。慕课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单元学习、微课视频、操作视频、拓展资源、课程作业、在线讨论、在线测试、试题库等模块供学生使用。
(二)二元:学透——课中“六活课堂”筑牢知识学习
活跃课堂、活跃学生思维、教学方法灵活的“六活课堂”步骤分别为:
1. 设疑定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好奇心,产生探究兴趣,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知识,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究过程,进入深层次的学习。
2. 自主探究,启发思考。教师要当好学生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及时给予探究方法的点拨、示范和帮助。例如使用“学习通”组织课堂活动:选人、随堂练习、主题讨论、抢答、问卷、分组任务、投票等功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利用评分功能,打造高效、便捷、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方便多方评价分数的记录与统计。
3. 合作交流,开放思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开放探究环境,引导学生组成各种各样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互相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进步。
4. 创新引导,挖掘潜能。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思维的形式进行归纳、整合,对已达成的阶段性学习目标进行深度地质疑、挖掘和引申。使用创新性作业、翻转课堂、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素质;拓展知识前沿,结合课堂重点、难点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文献[3]。
5. 多元评价,享受乐趣。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元化立体式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
6. 课外延伸,拓展空间。为延伸学生知识面,升华认知,教师可设计课外延伸教学环节,拓展课外实践,实施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例如依托“国际办学”项目实现东西方护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深度交流,拓宽了学生与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三)三元:做实——实验教学重实践、抓能力
课程团队申报教育厅“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护理学本科教学临床案例库的构建与探索,产出研究成果《临床护理教学案例库》,供广大护理学师生教学使用,案例库紧扣每种疾病的重要知识点,从三甲医院的临床科室、病案室、急危重症科室等广泛收集典型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病例,精选150个典型临床案例,涉及100多种临床疾病。并专家严格把关,确保入选病例的真实性、典型性,治疗手段具有完整性及规范性。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合适案例,使用CBL教学法分析引导学生从临床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临床评判思维和护理决策力的培养。
引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设有临床情景模拟、操作流程练习、客观结构式考核等模块,为学生架设虚实结合桥梁,弥补临床经验的不足[4]。二者并用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
(四)四元:思改——课后反思促进“教”与“学”的改进
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教师每次课程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并思考,把教学反思记录在教案中,促进教学过程的完善与方法的提升;学生通过笔记、评价等方式总结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五)“两围绕”——围绕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做好课程思政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该专业思政育人的主阵地[5]。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思政源泉,团队可结合护理专业的实际发展深入挖掘可渗透的思政要点,将白求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塞罕坝精神、劳模精神、 长征精神、民族精神、科学家精神等思政元素围绕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全方位融入教学[6]。
显性教学法与隐性教育法相协同,例如在分级护理知识点中,融入“三级护理理论”的提出者、南丁格尔奖、国际医学成就奖获得者,奉献一生的“人间天使”——黎秀芳的故事,引导学生领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谱系的深刻内涵,为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崇高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专题座谈、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感受、思考、体验、共情[7],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新高度。
四、打造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上,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考核[8],设定总成绩=线上平时成绩30%(在线测验+课程作业+课程讨论)+期末考试50%+课堂表现20%的考核标准。其中,在线测验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情况,主要形式是线上测验;课程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形式是线上提交作业;课程讨论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主要形式是课程论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闭卷形式进行考试,主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题;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增加课程挑战度(见表1)。每一项目考评标准细致严格,确保得分公平、公正。
五、课程创新效果评价
定期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见图2~5)。学生是创新教学的主要体验者,学生的满意度直接反映了教学改革的效果,调查结果所示,新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学生非常满意度达90.7%;灵活运用多种研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非常满意度达86.05%;合理充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学生非常满意度达75.93%;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兴趣提高非常满意度达79.63%。
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业成绩逐步提升(见图6):18级护理学学生综合成绩平均为70.1分,19级护理学综合成绩平均为80.6分,平均成绩明显提高;护士资格考试成绩稳步提升,学院学生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通过情况分别为93.75%、97.2%、98.8%、100%。
同时,第三方数据公司麦克斯毕业生分析报告显示,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毕业生离职率近年来持续降低,2018届、2019届、2020届分别为21%、16%、15%,职业状态稳定,岗位胜任能力较好。
六、总结
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导明—学透—做实—思改”的四元教学,形成良性闭环,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及同行的一致好评,让学生理论知识牢固技能扎实,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六活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新性作业、文献阅读与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的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期刊发表论文并受邀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会议做学术交流。总体而言,以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源泉,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引领新时代护理专业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可以实现课程育人的新高度。
经过多年建设,本课程获评2018年校级精品课程、2018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团队获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多次在校内、外作经验分享,并被“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推广并于2022年4月参加省内课程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长期实践证明,“四元六结两围绕”式课程创新理念和教学模式可持续性强、普适性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翔. 当代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视角——基于弗洛姆爱的思想[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9(03):86-89.
[2] 李玉丽,王克芳,邹凌燕,等. 混合式学习在护理学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2020,17(11):1006-1009.
[3] 刘晓云. 基于文献阅读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对专升本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2,20(04):571-573+576.
[4] 李静,王克芳,贾愚,等. 护理本科生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体验的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20,17(03):207-211.
[5] 史瑞芬. 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 中华护理教育,2019,16(08):586-590.
[6] 刘俊阳. 课程思政既要旗帜鲜明也要润物无声[J]. 北京教育(高教),2021(10):48-50.
[7] 阮小丽,蚁淳,谢琼,等. 基于人性照护理论的共情能力培训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09):836-840.
[8] 李艳,王金娜,徐兰兰,等. 基础护理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2022,19(07):587-591.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