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信心抵御焦虑

2023-07-04汪政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叛逆家庭教育

摘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叛逆是最主要的。面对出现的问题,家长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比如,加强家校互动,加强自我教育与形象塑造,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为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创造尽可能优质的环境。家长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及时对培养目标作出调整;还要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了解孩子的需求;同时坚持原则,不能迁就;更要相信科学与专业。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叛逆;伴随式

儿童教育是长期的,伴随式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影视、游戏等等使儿童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家庭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果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就迟了,一定要从小抓起,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儿童既是家庭成员,是家庭的未来,他的健康成长就不仅是他个人的事,也事关家庭的幸福。同时,儿童又是未来的社会成员,是国家人口,是潜在的生产力,所以,培养孩子也是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尽义务和责任。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叛逆是最主要的。如果不及时教育引导,很容易出问题。但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细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总的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加强家校互动。家校互动不仅是家长要与学校、与老师配合,更主要的是家庭要认同学校承担的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这些方针与目标既是学业课程,更是理想信仰、行为规范。儿童成长与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化,在我国,这个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如果家庭教育不与学校配合,那就会使孩子失去价值认同、理想信仰、成长目标与行为规范。说白了,他就不能顺利地社会化,而只会从自己的欲望、喜好出发,不知对错,不知廉耻,沉湎于影视、游戏……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动物性的表现,以享乐为原则。什么痛快做什么,因为他没有获取社会化的评价标准,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他没有底线。你说你的孩子如果不由着他的性子,不让他吃好的,不让他打游戏,就撒泼打滚,不上学,原因就在这里。不要担心服从学校的主流教育会耽误孩子发展独立精神与批判意识,也不能认为学校那些理想与前途教育是空话、大话、套话。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立规矩是第一位。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获得,他自然会有自主精神与创造能力。所以,保持家校同一,认同主流价值,不折不扣地从每个细节做起,非常重要。

要加强家长的自我教育与形象塑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许多的教育任务。可以说,除了学校的知识性课程外,孩子的其他教育家长都要参与,而且要积极参与。主要包括:婴儿时期的身体成长与语言和动作训练。童年时期的有效陪伴,包括启蒙学习、运动与游戏。陪伴一定要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一定是互动的,对话式的,有评价的,而不是孩子在一边玩,家长在一边看,或家长自己刷手机。有效陪伴同时是主动的,是有情感、有温度的,是爱的,不是任务式的和被动的,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耐心与爱心。这样,孩子不但学习了技能,锻炼了意志,而且获得了爱与善良。到了少年阶段,家长要进一步影响孩子,帮助孩子。但这种帮助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在需要的时候,是要在孩子努力了却因为自己的身心限制无法达成目标的时候,与孩子携手。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开始自觉不自觉地从家长身上获取学习资源。所以,这时的家长要全方位地自律,从语言、生活习惯、工作、人际交往与学习等多方面塑造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以你为骄傲和自豪。一般来说,这是家长自我人生的二次成长。也就是说,做好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为什么境况一般的家庭也会成长出优秀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虽然是最普通的劳动者,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多大的学问,但是他们朴素、诚恳、勤劳、和善、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没有不良习气。虽然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但他们质朴的言行是最好的榜样,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教育力量。而许多富家子弟,虽然拥有优厚的教育资源,但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许多不良的习气,甚至因为家族与职业的原因让孩子看到了许多丑陋。而且,这样的家庭不自觉地会因为不担心孩子的前途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反而会出問题。不要小看细节,家长的抽烟、喝酒,不信守承诺,语言粗俗、低级趣味等,都不仅是个人的形象,它们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总之,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承担起对孩子情感、意志、品质与行为习惯等非智力素养的教育。孩子走上社会需要的许多品行、规范与技能,都需要家长耐心地培养,包括安全意识、科学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性别意识等。所以,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利用众多丰富的教育场所,如剧场、博物馆、科技馆、教育实践基地,学习实操性的技能,多让孩子旅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青年阶段,要做孩子的朋友。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己的理想与生涯规划,家长要做的是与孩子保持亲密的互动。所谓“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年母女成闺蜜”,说的就是这种教育境界。要多交流,多谈心,但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空间与自由。鼓励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公民意识与家国情怀。同时,家长要保持朝气,有生活的兴趣与工作的热情,使家庭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要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体。现在,近视、肥胖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普遍的疾患。用眼卫生要从小注意,家庭生活几乎占据了孩子生活的一大半时间,尤其不能忽视。从孩子出生起,就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因为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儿童肥胖症。现在医院已经开设了这方面的专科门诊,可见情况的严重。体重增加容易,要减下去非常困难。一旦出现体重增加,就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制订运动与饮食计划,并严格执行。必要时,如出现内分泌、血糖、肝功能异常,还要进行医学干预。减肥与身体管理虽然不容易,但也有好处。因为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可以养成孩子的自律精神,还可以使孩子开始有规律地生活。孩子的健康关系到他的一生,既是身体,也是形象,更是精神气质。良好的形象会让人更自信,也会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与优质的人际关系。

要为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创造尽可能优质的环境。“孟母三迁”说的就是成长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成长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指学校,指家庭所在社区及家庭的家居建設。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且是由环境引起的,一定要果断改变。比如路途遥远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与休息时间,比如孩子所在的学校不适合他,对学校有抵触情绪,又比如家居环境不好,甚至内部环境布局装修对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有不良影响,等等,有条件的都应该及时调整。有两个细节要关注,一是孩子居住的学习空间既要独立,但又不能封闭。独立是说他最好有自己的房间,学习时能不被打扰。不封闭是说这个房间家长在告知孩子后可以进入。要让孩子一直处在家长的监护之下。这既方便家长关注孩子的言行,又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卫生健康。空间理论认为,孩子与环境存在情感与认知上的同构关系,如果孩子的身心出现问题,环境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彻底地改变环境,如转校、搬家、重新装修等,都能让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重新开始。二是家庭装修要有利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特别是装修风格要朴素,有人文气息。房子再怎么拥挤逼仄,都要有一间书房或放书的地方,其他能省则省。软环境主要指人际关系,怎样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玩伴关系、邻里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这要因人而异。比如目前中国式家庭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和学校上学、放学时间,大多需要孩子的祖辈来帮忙做家务、接送孩子,家庭往往呈现三代同堂的现象。这虽然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三代人的教育观念与生活方式不一样,多一代,冲突就可能多一层。如果因现实原因不得不将就,那我们就要努力建设好父一代与子一代这两代人的核心家庭,建立起友善、相互尊重而富于爱心,同时保持适当威权的两代人际关系。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做到既有威权而又充满了爱,也就是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智。一定要两者都有,并且是充满了活力的动态平衡。许多家庭出现问题就是因为这两者不平衡,或者有情感而没有理智,以致泛爱成了溺爱,或者有理智而无情感,以致异化成了棍棒教育。按你的描述,你们一开始对孩子有打骂现象,现在孩子稍大一点,发现没有效果了,又转而讨好迁就孩子,以致孩子的任性成了常态。如果这样,家里就缺了威权,家庭的理性就让人担忧了。我知道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很难处理,需要家长的人格、修养、智慧、才情,甚至天分。但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自觉地去调整,总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孩子已经出现了问题,怎么办?简单地说,一是要耐心,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及时止损。如同生了病一样,首先是接受,与疾病共处,不能怨天尤人。原先的目标已经不能实现,如果还抱住不放,情形只能更糟,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的教育只会动作变形。二是要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了解孩子的需求。如果是合理的就尽量满足,或者有限满足,比如适当的游戏等。要加强有效陪伴,比如孩子沉湎游戏,那就转移他的注意力,培养新的有益的兴趣爱好,如旅游、体育,有条件的也可以让孩子玩一些高端的科技手动项目,我知道你们家还是有这个条件的。三是坚持原则。如果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那千万不能迁就,哪怕牺牲一点其他的成长时间与空间也在所不惜。孩子因为无知没有底线,大人不能没有。哭哭闹闹发脾气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习惯这种家庭氛围,叛逆的孩子常常是这样,你来劲,他更来劲。不吃几顿饭,不上几天课,甚至休学都是可以考虑的代价与成本。四是一定要相信科学与专业。现在的教育与培养条件已经大幅度改善,社会对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的宽容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如果家庭自我评价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一定要求助,而且要善于求助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士。这样才能不至于积重难返。

我知道有儿童成长问题的家庭是麻烦的,但这也是儿童成长的常态。家长首先要不放弃,要有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一有问题就像天塌下来了。残酷地说,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基本上都在家庭,都在家长,都是家长无意识、不重视之中长时间积攒下来的。有问题的孩子是不幸的,需要帮助。家长不能嫌弃他,他的痛苦比家长要多。家长一定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挽回,而非裹挟焦虑。如果做家长的都没有信心,那还能希望事情变得更好吗?

(汪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京晓庄学院特聘教授,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叛逆家庭教育
成长之痛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开展礼仪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