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阅读课的行与思

2023-07-04杨裕海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

摘要:主题阅读课以主题为魂、以阅读为线,凸显学生在主题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中,引领学生读史、品诗,阅读、鉴赏,感知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学材选择,遵循育人性、开放性原则。学程设计,以构建真实情境、设计序列任务为线索,追溯“龙精神”的文化源头,感悟“龙精神”的时代内涵,感受“龙精神”的发展动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学材选择;学程设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本真理念下的‘汇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编号:D/2021/02/2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题阅读课,顾名思义,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为魂,即紧紧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二是阅读为线,即以阅读与鉴赏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主题阅读课要想凸显学生在主题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学材选择和学程设计是关键。下面以“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为例,谈谈关于这两点的思与行。

一、学材选择

学材是主题阅读的载体。主题阅读的学材选择,遵循两个原则。

(一)育人性

主题阅读课的主题,或者侧重于人文性,或者侧重于工具性,或者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主题阅读的学材,要让育人成为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坚持育人的正确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是原创课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凸显革命文化主题,彰显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另一方面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弘扬“龙文化”,汲取“龙精神”,引领学生穿行于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读史、品诗,阅读、鉴赏,浸润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优良革命传统。

(二)开放性

主题阅读课的学材选择,还应遵循“教材在左,生活在右,学生在中央”的开放性原则,即基于学生学习需要,依托教材,适度超越,打通教材与生活的通道,让学材更具开放性。从来源看,可以是当前使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可以是自主开发的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是课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机统整。

“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的衍生课,其阅读材料有二:一是教材提供的资源,也就是本册教材及之前每册教材中与党史有关的革命文化文本资源,涉及的课文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金色的鱼钩》《十六年前的回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飞夺泸定桥》《狱中联欢》《囚歌》;二是自主开发的资源,教师精选了学生在红色诗词搜集活动中普遍关注的三首革命文化诗歌《清平乐·六盘山》《我的“自白书”》《带镣行》。内外融通,让学材选择有了开放性。

“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用主题鲜明、内容开放的学材,为学生打造了红色“阅读套餐”,引领学生读文、读诗、读史,丰厚阅读积淀,触摸党史脉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魅力。

二、学程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语文课程内容,并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1]主题阅读课的学程设计,需要构建真实情境,设计序列任务,带着学生经历扎实完整的学习过程。

(一)构建真实情境

主题阅读课的理想境界,是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个情境与学生置身其间的校园生活、耳濡目染的家庭生活、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顺应学生的阅读需要,激活学生的阅读潜能。

“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匹配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设置了这样的学习情境:“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学校即将举办“党史岁月‘龙精神——红色诗词大会”,要面向全校各班级招募“红色诗词大使”。

招募要求:

我会诵诗词——能够有感情地为大家诵读与党史有关的红色诗词;

我会讲党史——能够有条理地为大家讲讲诗词背后的党史故事;

我会赏诗词——能够有重点地带大家感悟诗词蕴含的“龙精神”。

这样的学习情境,从“诵诗词”“讲党史”“赏诗词”三个层面,为学生指明了主题阅读课的方向,为“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的顺利开展搭建了平台。

(二)设计序列任务

主题阅读课实施的关键,是基于真实情境,精心设计一项项看得见、做得了、能反馈的任务,并让学习任务之间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体现学习进程与学习经验的关联。序列任务往往有两种常见方式:一是“渐进式”,即学习任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渐次发力,逐层达成目标;二是“并列式”,即学习任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合力,聚沙成塔地达成目标。

“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中,教师根据学习情境,设计了渐进式的学习任务,将学习情境涉及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

任务一:搜集提炼,汲取传统文化素材中的“龙精神”。

龙,能上九天,能潜深渊。源远流长的龙文化独特辉煌,博大精深,其中展现出的海纳百川、阔大包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以及讲公正、重道德、守诚信、行礼义等优秀品质,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肌体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使之不斷迸发出勃勃生机,给予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挖掘“龙精神”的内核,是本次主题阅读课学生知识储备的难点。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做“龙的传人”,课内外融通组织两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提炼与“龙精神”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感悟“龙精神”。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询问他人,制作思维导图,自主感知“龙精神”,同时出示评价标准:

内容正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能力的同学,建议探究一下“龙精神”的文化缘由,与大家分享。

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相关资料,有的对“龙精神”中“惠民”文化的渊源做了深入探究,有的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龙精神”人物代表做了专项研究。面对搜集到的各类资料,他们认真筛选、提炼,最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自己的课前“思考”。图1、图2是其中两位学生的任务成果。

课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丰厚“龙精神”的内涵。“龙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引导学生打通知识与文化的壁垒,才能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进阶。以下是课堂交流互动的一个片段:

师大家通过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整理了各自理解的“龙精神”的豐富内涵,真善于学习!仔细探究的同学会发现,几乎每一种“龙精神”都是有文化渊源的。谁能举例说说?

生我来向大家介绍,为什么说龙精神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堪称为民造福的典范。而传说中的大禹,就是从父亲腹中蹦出来的一条虬龙。

生我有补充。我们读过的故事中,龙往往是神通广大的水神,可以兴云布雨,这就是在造福人类。

生我重点从龙的外形研究了“龙精神”。龙的头似牛似猪似熊似虎,龙的身似蛇似鱼,龙的爪似兽似鸟,这实际上是古代多民族图腾的拼合。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遨游四极、俯瞰八荒,这实际上是中华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标识。中华龙文化的多元包容,不但表现在五十六个民族的融合上,也体现在对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借鉴吸收上。

师你的研究由表及里,真是让我们长见识!

……

在交流碰撞中,“龙精神”不再只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具有文化温度、实现智慧增值的知识点。

任务二:阅读与鉴赏,体悟党史古诗词中的“龙精神”。

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忆党史课文,悟‘龙精神”和“读党史诗歌,悟‘龙精神”两大阅读与鉴赏活动。活动一重在“温故知新”,活动二重在“学以致用”。完成活动一,教师先后链接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金色的鱼钩》《十六年前的回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飞夺泸定桥》《狱中联欢》《囚歌》等课文,由点及面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知革命领袖、革命导师的崇高品质以及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在此基础上,分三步引导学生阅读与鉴赏古诗词:

第一步:读党史古诗词。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词,之后在小组中读给同学听。

第二步:聊党史古诗词。学生结合各自搜集的古诗词相关资料,谈谈古诗词产生的背景、相关故事等。

第三步:谈感悟。学生结合党史古诗词内容,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到的“龙精神”。

以下是师生围绕《清平乐·六盘山》《带镣行》两首党史古诗词展开的阅读与鉴赏片段:

师各小组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从《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中感受到了怎样的“龙精神”呢?

生我们觉得,毛泽东主席和红军战士身上体现出了英勇豪迈的“龙精神”。请大家看这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气壮山河的诗句,充分表现了毛主席以及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豪情。

生我有补充。我相信大家都熟悉“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个句子,我觉得这一句最能展现英勇豪迈的“龙精神”。记得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去登泰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鼓励着我,让我终于登上了山顶。

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勇豪迈的“龙精神”,融进你的骨子里了!

生我还有发现。这首词里的英勇豪迈的“龙精神”,还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出来。请大家看这一句:“天高云断,望断南飞雁。”这一句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天空是那么高远,天气是那么晴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我觉得毛主席是在借景抒情,表现自己的壮志豪情。

师一边读诗句,一边悟写法,还能发现作者借景抒情这个表达的奥秘。了不起的发现!

生我们小组还觉得,这首词里毛主席的“龙精神”,就是坚定不移的精神。“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一句其实是说,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打败敌人已经指日可待。今天,红旗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明天也必将在全中国胜利飘扬。这里,除了英勇豪迈的精神,还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革命必胜。

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感受毛主席和红军战士的“龙精神”!

(师生共读《清平乐·六盘山》。)

师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综合运用了诗歌学习的多种方法——反复朗读品诗歌,联系资料品诗歌,咀嚼词句品诗歌。不过,大家忘了一个“法宝”——展开想象品诗歌。这样,我们一起试着展开想象,阅读与鉴赏《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读着这句诗,你仿佛看到——

生我仿佛看到遭受反动派毒刑拷打的刘伯坚,戴着沉重的脚镣,沿着大街,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着。

师“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读着这句诗,你仿佛听到——

生我仿佛听到刘伯坚艰难地行进着,沉重的脚镣撞击着街道,发出凄厉而又响亮的声音,这声音也撞击着人们的心。

师“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读着这句诗,你仿佛又看到——

生我仿佛看到,刘伯坚戴着沉重的脚镣,蹒跚地行进在大街上,但他的神情却是那样的镇定自若,那样的大义凛然。

师你们看,展开想象品诗歌,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刘伯坚那大义凛然的“龙精神”。想象着画面,体会着这样的“龙精神”,我们一起读读整首诗。

(师生共读《带镣行》。)

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在语用中学会语用。教师因把握主题阅读中的能力点,以革命诗歌为载体,以阅读鉴赏为手段,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与文字对话,与历史对话,回眸艰苦卓绝的党史岁月,感悟党史古诗词中流淌着的“龙精神”,潜移默化地夯实语用能力。

任务三:思辨整理,盘点新时代建党精神中的“龙精神”。

在“读史”“读诗”的基础上,教师又引领学生梳理党史资料,并聚焦思辨性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时代”“读未来”,盘点新时代建党精神中的“龙精神”。

首先,结构化梳理党史资料,感受时代“龙精神”。如何将党史知识更为亲切、更为生动、更为具体地带到学生面前、深入学生心田?教师用和学生一起画时间轴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党史的四个阶段(如图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救国大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天换地,兴国大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翻天覆地,富国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惊天动地,强国大业”。[2]然后,师生一起沿着时间轴,顺着之前学过的革命文化课文,回顾党史岁月: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原先散落在语文教材中、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碎片,在结构化梳理中逐渐成块。

其次,聚焦思辨性话题延伸思维,践行时代“龙精神”。教师因势利导抛出第一个思辨性话题:“把伟大建党精神和‘龙精神联系起来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和在前两个任务中的收获,纷纷给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正是“龙精神”的时代诠释;有的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等精神,都是新时代“龙精神”的集中体现。海纳百川、多元包容、刚柔相济、天地一统的博大气派,自强不息、英勇顽强、奋发向上、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勤劳勇敢、和谐中道、厚德尚礼、珍爱和平的民族气质,是新时代“龙精神”的最好诠释。[3]在近10分钟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思辨意识蓬勃生长。趁热打铁,教师抛出第二个思辨性话题:“有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靈透。今天,我们既读诗,又读史。在此过程中,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分享是丰富而多元的——“了解了党史,能以现代的眼光审视‘龙精神的内涵”“汲取了传统文化中的‘龙精神,可以追溯到‘龙精神的根;鉴赏革命诗歌,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岁月中革命者的‘龙精神;从中华民族的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兴国大业展望未来,能够增强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追溯龙文化到回顾革命岁月再到梳理党史,让我们更完整、更系统、更开放、更立体地了解了‘龙精神,也能更坚定地在未来践行‘龙精神”……最后,教师通过一副对联给整堂课作结——上联:读诗读史悟龙的精神;下联:龙魂龙品做龙的传人;横批:强国有我。

不一样的“这一课”,必将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不一样的“这一程”。“党史岁月‘龙精神”主题阅读课,带着学生经历“读昔—读今—读未来”的完整学习过程:追溯“龙精神”的文化源头,感悟“龙精神”的时代内涵,感受“龙精神”的发展动能;回眸难忘的党史岁月,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感受革命的薪火相传。学生在阅读中启智润心,在阅读中培根铸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

[2]陈一新.学好党史这部强党资政育人的最好教科书[J].党建,2021(6):29.

[3]王洪斌,胡晓琦,顾丹,等.龙文化地图与中国龙的精神特质[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北京: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19:52.

(杨裕海,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小学语文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浅谈如何通过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