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023-07-04欧阳小宇符太胜董慧

关键词:教龄中华维度

○欧阳小宇,符太胜,董慧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1]。2015年以来,随着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劳动教育进入体现个体发展价值和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纵深发展阶段。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起点,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奠基性作用,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3]。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继承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4]。2022年4月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课程[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精神积淀,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财富。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详细的部署,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6]。而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了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劳动育人元素[7],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文化适宜性,同时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萌发幼儿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关注劳动教育,而专门从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成果却很少见到。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样本调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研究工具

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本研究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法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人口学信息,包含幼儿园位置、幼儿园性质、教师教龄、教师专业背景、教师最高学历等8个项目;第二部分为量表部分,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保障与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效”。采用临界比值法、题总相关法、克伦巴赫α系数检验法、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分析这四种方法对试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剔除与统计学要求相悖的3个题项,问卷第二部分剩余29个题项。对正式问卷的五个维度以及总问卷进行了Cronbach’sAlpha信度和折半信度检验,总问卷的Cronbach’sAlpha系数和折半系数分别为0.944和0.847,五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和折半系数分别介于0.818-0.887之间和0.808-0.908之间,说明正式问卷的信度较为理想,内部一致性较高。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各个项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介于0.455-0.767之间,大于相关系数标准0.4,并且相关性显著;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457-0.805之间,相关程度适中;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介于0.658-0.892之间,相关程度良好,说明正式问卷的效度较为理想。

三、研究对象

2022年4—6月,课题组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省赣县的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649份,剔除无效问卷46份,问卷有效率92.91%。调查样本的具体情况:从幼儿园位置来看,城区教师占39.25%,镇区教师占37.15%,乡村教师占23.60%;从幼儿园性质来看,公办幼儿园教师占36.32%,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占47.43%,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占16.25%;从教师教龄来看,教龄不足3年的占29.02%,教龄为3—5年的占27.20%,教龄为6—10年的占22.06%,教龄为11—20年的占14.26%,教龄为20年以上的教师占7.46%;从教师专业背景来看,非师范专业的占35.82%,师范专业学前教育的占59.54%,师范专业非学前教育的占4.64%;从教师最高学历来看,初中及以下占3.15%,高中或中专占26.37%,大专占49.75%,本科及以上占20.73%;从教师职称来看,未评职称占71.31%,三级教师占11.11%,二级教师占8.46%,一级教师占7.63%,高级教师及以上占1.49%;从教师编制情况来看,正式在编占24.38%,合同聘任占40.46%,临时代课占4.15%,其他教师占31.01%;从所教年龄班来看,小班教师占31.15%,中班教师占24.71%,大班教师占32.84%,混龄班教师占5.31%。由以上数据可知,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比较符合当前该县幼儿园教师的分布情况。

四、研究结果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总体情况

为了清晰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整体情况,本研究对603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表1)。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求出问卷总分和五个维度的均值情况;其次,在比较平均值中通过单样本T检验以3为检验值对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分析各均值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表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总分及各维度描述统计结果

由表1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平均每道题得分为4.16,平均每道题最高得分为5,最低得分为2.04,标准差为0.57,与平均分3相比P值为0.00,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还存在提升的空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五个维度的得分均值介于3.76—4.31之间,与平均值3相比各维度的P值均为0.00,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从具体的各个维度层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认识维度平均得分最高,达4.31,这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对劳动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分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效、实施途径、教育内容这三个维度均值处于中间位置。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保障条件平均得分最低,低于问卷总分均值,这可能与各地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均衡等因素有关,在保障条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人口学变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方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对各人口学变量的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的均值进行差异性分析。

1.教龄差异比较。为探讨不同教龄的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及各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将教龄划分为五个阶段,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对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情况进行多重比较,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教龄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M±SD)

由统计结果可知,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及各维度在不同教龄的教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总分均值上,3—5年、6—10年、11—20年、20年以上这四个教龄阶段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教龄为6—10年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3—5年的教师;在“教师认识”维度,6—10年、11—20年、20年以上这三个教龄阶段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不足3年和教龄为3—5年的教师;在“教育内容”维度,教龄为6—10年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不足3年和3—5年这两个教龄段的教师;在“实施途径”维度,3—5年、6—10年、11—20年、20年以上这四个教龄阶段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教龄为6—10年和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3—5年的教师;在“保障条件”维度,6—10年和20年以上这两个教龄段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在“实践成效”维度,3—5年、6—10年、11—20年、20年以上这四个教龄阶段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教龄为6—10年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3—5年的教师。

2.专业背景差异比较。将专业背景划分为三种类别,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幼儿园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情况进行多重比较,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专业背景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M±SD)

由统计结果可知,总分均值和教师认识、教育内容、实施途径、实践成效四个维度的P值均为0.00,小于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及这四个维度在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保障条件维度,P值为0.061,大于0.05,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保障条件在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总分均值和教师认识、实施途径、实践成效这三个维度上,师范专业学前教育和师范专业非学前教育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专业的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维度,师范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专业的教师。

3.学历差异比较。将教师最高学历归为四种类别,多重比较不同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情况,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学历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M±SD)

由统计结果可知,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及各维度在不同学历背景的教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在总分均值和教师认识、实践成效这两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在教育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条件三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教师;大专学历的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总分均值和实践成效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教师。

4.职称差异比较。将教师职称归为五种类别,多重比较不同职称的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情况,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职称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M±SD)

由统计结果可知,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及各维度在不同职称的教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总分均值上,高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和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和三级教师,二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在教师认识维度上,高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和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和二级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和三级教师;在教育内容维度上,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和三级教师;在实施途径维度上,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和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二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在保障条件维度上,高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和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和三级教师,二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在实践成效维度上,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以及二级教师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未评职称的教师。

5.编制差异比较。将教师聘任情况归为正式在编、合同聘任、临时代课、其他四种类别,其中“其他”包括劳务派遣、顶岗支教、实习生等情况。多重比较不同聘任情况的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情况,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编制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M±SD)

由统计结果可知,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及各维度在不同聘任情况的教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总分均值以及教师认识和实施途径两个维度上,正式在编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合同聘任教师、临时代课教师和其他教师,合同聘任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师;在教育内容维度上,正式在编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临时代课教师和其他教师,合同聘任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师;在保障条件维度上,正式在编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合同聘任教师和其他教师,合同聘任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师;在实践成效维度上,正式在编教师、合同聘任教师和临时代课的教师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教师。

6.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差异比较。将幼儿园班级按年龄分为四种类别,多重比较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情况,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教授不同年龄班的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M±SD)

由统计结果可知,总分均值和教育内容、实践成效两个维度的P值均为0.00小于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总分和教育内容、实践成效这两个维度在不同年龄班任教的教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保障条件这三个维度的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总分均值和教育内容上,大班和中班的得分显著高于小班,在实践成效维度,大班、中班和混龄班的得分显著高于小班。

7.位于不同位置幼儿园差异的比较。将幼儿园位置归为城区、镇区、乡村三种类别,多重比较不同位置幼儿园的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情况,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不同位置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M±SD)

由统计结果可知,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及各维度在不同位置幼儿园的教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总分均值和教师认识、保障条件、实践成效三个维度上,城区幼儿园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镇区和乡村幼儿园的教师,镇区幼儿园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乡村幼儿园的教师;在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这两个维度上,城区幼儿园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镇区幼儿园的教师,镇区幼儿园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乡村幼儿园的教师。

8.幼儿园性质差异比较。将幼儿园性质分为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三类,多重比较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统计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差异情况(M±SD)

由统计结果可知,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的P值均为0.000,均小于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及各维度在三类不同性质的幼儿园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总分均值和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公办幼儿园显著高于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显著高于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意味着公办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要优于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要优于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但还存在提升空间。调查结果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总分均值以及教师认识、教育内容、实施途径、实践成效这四个维度得分均在4分以上,P值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但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而保障条件维度平均得分为3.76,属于薄弱环节,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不同教师、幼儿园的融入水平存在差异。从教龄来看,幼儿园教师教龄越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水平越高。从专业背景来看,师范专业学前教育和师范专业非学前教育教师融入的整体水平要高于非师范专业教师,但在保障条件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师范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和师范专业非学前教育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学历和职称来看,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与学历和职称分别呈正相关。从编制来看,正式在编的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合同聘任教师、临时代课教师和其他教师;合同聘任的教师要高于其他教师。从年龄班来看,在总分均值和教育内容、实践成效这两个维度,教授中班和大班的老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显著优于教授小班的老师,在教师认识、实施途径、保障条件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幼儿园位置来看,城区幼儿园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要高于镇区和乡村幼儿园,镇区幼儿园的融入水平要高于乡村幼儿园。从幼儿园性质来看,公办幼儿园融入水平要高于民办幼儿园,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融入水平又要高于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3.多种因素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成效。随着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实行,幼儿园教育普及、普惠化的需求,全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状况,都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成效。前文分析,幼儿园教师的教龄、学历、专业背景、职称、编制等都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质量:在教龄上,新入职的一批教师缺少劳动和劳动教育经验;在学历上,由于师资队伍的紧缺,很多幼儿园存在不少中专、初中等低学历的教师,甚至在一些欠发达的乡村幼儿园,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在专业背景上,大部分幼儿园都不一定只招学前教育师范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虽然不同专业人员的加入增强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活力,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成效;在职称评定上,非在编教师评职称机会少,相较于正式在编教师评职称更加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和业务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在编制上,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要低于正式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质量。

此外,教师培训学时和经费问题也会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虽然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但有研究表明当前普遍存在教师培训学时和经费不足的现象。乡村教师参与幼儿园内部培训和幼儿园外部培训的机会少,大部分幼儿园的普通教师难以获得外部培训的机会,民办幼儿园的培训质量要显著低于公办幼儿园,一些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教师培训经费紧缺[8]。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专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培训,加上部分幼儿园教师专业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欲望不强,导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融入的内容设置不合理,实践活动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实施。

(二)建议

本研究在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国家宏观层面、幼儿园中观层面、教师微观层面三个视角入手,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建议。

1.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多方条件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导向和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多方条件支持,采取一些具体有效的措施,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长效发展。

(1)政府可以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包括幼儿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内容要求、评价制度等,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明确政策导向,提高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2)营造社会氛围,动员全民重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社会文化氛围对人们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无形的推动作用。政府要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氛围,引起家庭和幼儿园的重视,让幼儿在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加强舆论监管,优化劳动教育社会氛围。当今社会,网络无处无时不在,网络已成为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国家要做好舆论引导,避免一些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拜金主义的不良劳动风气在网络上传播,腐蚀人们的劳动价值观;国家应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劳动精神,引导社会全体成员争做劳动光荣的传递者,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网络空间环境。

第二,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发挥其隐性教育作用。一方面,在社区的宣传栏、标语、展板上更多地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色彩,鼓励社区利用传统节日定期开展一些传统文化劳动活动,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体验、了解传统劳动文化。另一方面,利用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游乐场等社会公共场所,在环境创设、主题建构上融入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使人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重塑劳动观念。

(3)呼吁专家参与,开发课程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其价值意义的发挥离不开系统科学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当前赣县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零散,缺乏力度,流于形式,而幼儿园教师又受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和劳动教育素养限制,亟须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呼吁专家参与,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好的建议。

第一,教育部门可以召集学前教育专家编写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劳动教育基本理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导向。

第二,教育部门可以召集学前教育专家编写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课程指南,明晰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设置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课程内容,对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提出指导建议,同时允许教师享有劳动教育的自主权,可以依据幼儿园环境和班级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第三,教育部门可以召集学前教育专家和优秀的一线幼儿园教师共同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学前教育专家和一线幼儿园教师共同探讨、商榷,有利于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教材既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又具有实践上的可能性。

(4)加大财政投入,协调劳动教育发展。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不论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教研、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的建设,还是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费用等,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保障。研究者通过人口学差异分析以及结合实地观察和访谈,发现赣县地区幼儿园缺乏经费保障,主要表现在城乡幼儿园、公办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均衡。因此,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城乡幼儿园、公办民办幼儿园劳动教育发展。

第一,政府应该着重增加对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经费支持。促使发展较为薄弱的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有更多的经费向地区示范幼儿园学习,改善幼儿园劳动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聘请劳动教育教研员指导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实践,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教育素养,从而缩小与城区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的差距。

第二,赣县地区幼儿园尤其是乡镇园和民办园师资队伍质量相对欠佳,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识、劳动教育素养不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政府需要增加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每位教师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培训的课时和经费;另一方面,建立教师培训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课程培训落实到位。

第三,政府应该提高和保障教师的薪资待遇。赣县地区幼儿园编制紧缺,乡镇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少,体制内外的教师薪资待遇差异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稳定性和对工作的投入力度。另外,政府可以实行奖励机制,鼓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成效好的幼儿园和教师,提高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吸引年轻、优秀的教师留在乡镇幼儿园发光发热。此外,政府还应该逐步扩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障民办幼儿园的社会福利待遇,增加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稳定性。

政府可以完善帮扶制度,建立帮扶平台,创新帮扶形式。在赣县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要纳入帮扶的内容。乡镇地区基础薄弱的幼儿园可以通过参加地区示范幼儿园的观摩活动、现场教研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同时政府需要出台帮扶工作评价标准,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可采用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引导幼儿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鼓励幼儿园因地制宜发展劳动教育[9]。

2.幼儿园:加强重视程度,完善园内管理机制。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意识淡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不重视,导致劳动教育实践成效不太理想。因此,幼儿园应该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劳动教育的园内管理机制。

(1)注意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零散,大中小不同年龄班的教育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幼儿园小班的劳动教育侧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极为欠缺的;中班在劳动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十分有限的;虽然大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相对于小班、中班更加丰富,但是仔细分析发现这些学习内容多处于零散的状态。因此,幼儿园应该注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一套适合本幼儿园开展的合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课程方案。针对不同年龄班,细化劳动教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促使幼儿在劳动中提升劳动素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萌发中华文化自信心和中华文化认同感。例如,小班幼儿年龄小,劳动能力弱,可侧重在传统民间游戏中开展劳动教育,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中班幼儿的劳动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可侧重以传统节日和我的家乡等为主题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做传统美食等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大班幼儿的劳动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可侧重了解不同民族的劳动,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农耕文化,开展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劳动活动。

要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效,幼儿园还应该建立符合本园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规章制度:如规定每个班级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课时和次数,制定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定期检查班级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效,督促教师按时高效地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教学计划。

(2)开展园本培训,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成效的取得不能仅仅依靠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教师培训,幼儿园自身也应该根据本园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园本培训,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园本培训,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园本培训的实施原则。首先,要以需求为导向,幼儿园应针对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产生的疑惑开展教研、专家答疑解惑等活动;其次,要重视可操作性,幼儿园应精心策划劳动教育培训项目,保证园本培训的可操作性,以提高园本培训的成效;最后,园本培训的形式宜多样化,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内容的园本培训,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全方位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能力。

第二,园本培训的实施途径。首先,幼儿园可以将教学和研讨相结合。幼儿园可以以现场研究为平台,开展“观摩劳动教育精品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等园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其次,幼儿园可以将课程实施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课程良好实践成效的取得往往离不开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机智等,因此幼儿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课程与教师提升各方面能力的专题培训相结合。例如,幼儿园可针对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这一问题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第三,园本培训应强化教师的三种意识。首先,要强化幼儿园教师的规划意识,教师应具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促使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其次,要强化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接受他人的培训,更要有自我培训的意识和计划,逐步提高自身的劳动教育能力;最后,要强化幼儿园教师科研促教研的意识,每位教师都应该要有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职业理想,幼儿园可以申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组织教师分工合作完成课题,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3.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强化学习和研究意识。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心灵的启蒙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对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成效的取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借助外界所提供的条件和帮助的同时,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强化学习和研究意识。

(1)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劳动教育素养。

第一,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时出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识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存在分歧等问题,因此教师除了接受课程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外,更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幼儿园教师应该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应该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自身修养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培养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坚定的意志。幼儿园教师应通过阅读书籍、听讲座以及通过网络媒体查找学习资料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幼儿园教师还应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分享学习资料和学习经验,发挥“1+1>2”的作用,营造全员共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第二,提升劳动教育素养,保障劳动教育质量。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然而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说明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途径还有待改善,自身劳动教育能力还有待提升。幼儿园教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儿童是能动中心,学校中的一切活动是为儿童。”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应该以幼儿为本,发挥幼儿自主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活动时应该多让幼儿参与劳动实践,关注幼儿的劳动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师应该优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在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可以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选择幼儿能够理解接受又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内容。幼儿园教师要善用劳动教育方法,针对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可以先让幼儿在传统游戏中体验劳动,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此外,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表扬鼓励幼儿,为幼儿树立劳动榜样。

幼儿园教师应该知行合一。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躬亲示范。参与幼儿的劳动活动,与幼儿一起劳动,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好的劳动教育实践成效。

(2)做好家园合作,善挖劳动教育资源。

第一,探索共育方法,促进家园合作。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家园共育才能促进劳动教育取得好的成效。因此,幼儿园教师应主动探索共育方法,促进家园合作。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合作观。教师具有知识的专业性、组织的严密性、明确的目的性等特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能忽视家长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教师要努力倡导和发扬“家长亦为师”的教育观念,鼓励家长参与、配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与家长形成平等合作的家园共育关系。幼儿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家园共育。幼儿家长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体,涉及不同的年龄、学历、职业、性格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家园合作:首先,线上平台“微信群”“QQ群”和线上课程“家长微课堂”“开明父母大学堂”等向父母及其家庭其他成员推送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家长的传统文化知识,转变家长劳动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其次,通过家长会、家访以及“家长教育指导中心”对家长进行幼儿劳动教育的宣传与说教,以此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劳动教育发展的家庭人文环境;再次,给幼儿布置家庭劳动作业,采取线上打卡线下检查的方式,带动家长有意识地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然后,父母及其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也是有智慧、有关怀和蕴含丰富教育资源的,因而教师可以邀请有条件的家长做劳动课堂的“助理员”,引导家长走进劳动课堂并充分发挥家长固有的优势,加大家园合作的力度;最后,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亲子劳动活动和幼儿劳动技能比赛,增加家长的参与度,鼓励家长在家里陪幼儿一起劳动,以巩固幼儿园的劳动成果。

第二,拓展园内劳动教育环境,整合园外劳动教育资源。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起着隐性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教师应该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题,和幼儿一起创设符合主题的劳动教育环境。环境创设的过程既是幼儿动手操作、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也是幼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乐趣的过程。教师除了要给予幼儿劳动实践的机会,还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给予幼儿体验劳动的机会,增加幼儿的劳动成就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和劳动意志。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主题的变化,及时更换班级环境。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园外劳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整合园外劳动教育资源。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除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劳动,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大自然、大社会的劳动,积累生活经验,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家园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离不开社区的支持,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清理社区垃圾、参加社区义卖活动等,体验为他人服务、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还可以带领幼儿去社区医院、劳动服务站、艺创基地等场所参观实践,了解不同的社会劳动,培养尊重劳动人民、崇尚劳动的美好情感。

猜你喜欢

教龄中华维度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光的维度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