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融媒体报道的创新与效果
2023-06-29李晓星
李晓星
摘要:在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各级主流媒体通过内容可视化、注重互动性及融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突破,生产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融媒体产品。这些融媒体产品扩展了重大时政报道表达的创意空间,以正能量赢得高流量,助推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持续走向深入。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融媒体报道 主旋律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学习宣传报道好二十大精神,是主流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级主流媒体顺应当下新媒体传播规律,紧扣融媒体时代“视频化”“互动化”传播特点,注重技术赋能,创新融媒体产品的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推出了融媒体音视频、融媒体访谈、微电影、融媒体手绘长图、H5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融媒体产品,以融媒体新语态阐释新思想、以新传播讴歌新时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广泛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一、融媒体报道可视化,提升主题宣传的到达率
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式和阅读习惯。数字化、移动化、小屏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推动了融媒体内容可视化的趋势。丰富的图文及音视频元素、较强的表现力和直观性,逐渐成为媒体融合内容生产的重要特征。在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各级主流媒体注重内容的可视化表达,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提升内容的传播力。
1.紧扣视频化趋势,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随着视频化的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发生重塑。内容视频化越来越成为主要的新闻报道与生产方式。中央媒体、地方媒体立足自身特点,积极布局“中长视频+短视频”战略,融媒体产品的视频化表达渐成常态。党的二十大报道中,各媒体通过长、中、短视频的不同方式,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通过小故事阐释大道理,更容易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报道效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推出“红色瞬间”系列短视频,讲述了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周永开、“川藏第一险”上的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中国铁路提速的“助推者”翟婉明、三青沟“最亮的那盏灯”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的故事,展现中华儿女投身新时代的生动实践。湖南广电推出微纪录片《这十年》,每集约7分钟,轻量化传播,承载了90后新农人、塞罕坝建林场守坝人、大湾区的“超级联系人”、互联网创业青年、绿皮车上的“带货车长”、雪域高原的5G建设者等众多平凡人的不凡之事。如第一集《十八洞村的2022》,跟随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返乡青年施康的视角,见证十八洞村从极度贫困的苗族山寨发展到现在“青山逶迤,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的美丽蜕变,讲述村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帮扶下,用好青山梯田,开发民宿山居,打造苗绣和黄金茶的致富故事。《这十年》用50个温暖、感人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了在党中央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书写的新时代精彩故事。
2.创新可视化表达,提升融媒体产品的可读性。数字化、社交化的传播渠道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为主流媒体的语态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主流媒体紧扣融媒体时代的語态变革,通过热词运用、视觉化表达,为用户提供趣味化、个性化的新闻产品,让硬道理有“软表达”。人民日报客户端对上万字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解读,围绕核心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推出了设计精美的思维导图,条块明晰,简明扼要,方便用户系统学习和全面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思维导图发布后,获得了全网转发、朋友圈刷屏的良好传播效果,仅24小时内全网阅读量近2000万。农民日报推出系列融媒报道《总书记,展信佳!》,以“信”串起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温馨互动的故事,以“展信佳”“来信收悉”的仪式感,展现总书记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深厚情谊、对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中国日报推出了一款国风H5——《十年刊·致祖国》,以中国风的手绘漫画,以“时间隧道”的元素贯穿始终,将复兴号动车组、山东舰、C919国产大飞机、天和核心舱等“大国重器”巧妙融合,重现过去十年的一些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将一个又一个中国的高光时刻画出了“中国美感”,吸引用户开启见证历史的“十年之旅”,增强了参与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融媒体报道互动化,切实提升传播质效
内容的交互性是融媒体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强化用户体验。在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中,各级主流媒体不断创新,探索内容交互的新方法、新形式,推出的一系列融媒体产品,通过内容交互化,进一步提升了融媒体新闻产品的传播质效。
1.内容交互场景多元化,强化用户的身份认同。在融媒体作品中,内容与场景的强关联与高匹配,更容易提升用户对信息的主动接受度和记忆度,推动用户的主动传播。多元场景互动更容易吸引不同行业、不同角色用户广泛的关注,强化身份认同,提升融媒体产品的传播达到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融媒体作品《种花家这十年一路生花》,融合H5互动、手绘漫画、短视频等方式,基于AI换脸技术,用户上传个人照片、选取相应的角色即可生成属于自己的短视频。作品选取航天员、花样滑冰选手、敦煌飞天、塞罕坝牧民、直播带货新农人等五个不同角色,设置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体育强国、传统文化等不同的社会场景,通过不同角色的代入和趣味化、场景化的互动,强化了用户的身份认同,让用户沉浸式体验十年来人民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巨大发展。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众多用户的积极参与,话题#种花家这十年一路生花#登上抖音热榜第一名,抖音单平台浏览量达3.8亿,超7000万人次参与互动。
2.创新动态非线性交互,打造多层次、多载体的交互产品。搭载H5技术的融媒体产品打破了单向线性叙事的时空概念,融合图文、视频、动画、手绘等多载体模式,能够为用户打造多层次、动态化的内容体验,让用户通过“视、听、触”三位一体的方式,实现与内容的全方位交互,建立了更加牢固的传播链接,提升了内容的“交互感”。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中英文交互式作品《外国人眼里的“江苏这十年”》系列融媒报道以中英系列微纪录片为主体,以 H5多层架构为依托,用户跟随美国建筑师和在华留学生的学术视角,通过点击“更新”“实验”“照护”“转型”等不同的篇章,观察感受十年来江苏人“家”的变迁。在该作品中,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欣赏南京小西湖,城市微更新的“旧城改造”与“民生改善”,体验原住民和百年烟火气;通过观看淮安洪泽湖畔渔民上岸置家、转型创业的故事,更好地了解政府推动生态治理和保障民生和谐共生的努力与成果。同时,该作品还加入了拼图小游戏,将江苏的特色农副产品、文创产品融入其中,让用户通过触摸、排列的方式,拼出一个“家”的形状,打造真正的趣味式交互。
三、技术赋能,力求新闻产品多元融合、出彩出新
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中,主流媒体融合沉浸式XR、VR、AI等技术,推出各类沉浸式、交互式爆款新闻产品,以技术助力主流价值传播。
1.创新应用3D技术,打造沉浸式新闻产品。借助模拟的虚拟环境,融媒体新闻产品能够实现多场景变换,将“沉浸式”的主题画面融入科技成就、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主题主线中,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形成情感共鸣。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立足“大国工程我来建”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推出“大国工程我来建”3D互动游戏。该互动游戏选择有代表性的工程如“天宫”空间站、歼-20战斗机、山东舰航母等大国工程项目进行3D模型化,邀请用户近距离、沉浸式体验大国工程的建设魅力。据央视网报道,作品上线三天就吸引了72971名“工程师”的参与。中国青年报推出《“裸眼3D”创新发展·十年记忆》将“裸眼3D”与视频技术融合,“立体式”展现十年间中国的神舟飞天、航母下海、港珠澳大桥、国产大飞机等创新发展成就,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感”满满的视觉盛宴。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作品总传播量突破416万。
2.创新融合大数据技术,推动内容深度化、专业化。大数据技术在新媒体传播工作中的创新应用,能够帮助人们挖掘出更多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用数据说话,进一步推动新闻产品的深度化,满足用户对专业化新闻产品的需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解码十年》采用“卫星视角+大数据调查+新闻故事”的报道方式,解开新征程上所取得的中国成就密码、中国力量密码、人民奋进密码、对外合作密码,以可感可知可信的鲜活数字和丰富数据为支撑,展现新时代十年的社会巨变。节目打通50多个部委和直属单位、顶尖级大数据机构、科研院所的国家大数据库,调取数以万亿级的海量大数据,经过错综复杂的计算、推演、分析,再将分析结论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加以呈现,推出《精准扶贫让9899万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人迎来新生活》等精品内容。据央视网报道,13集系列报道《解码十年》实现融媒体传播,全网累计触达量超过60亿人次,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四、结语
在党的二十大主题报道中,主流媒体充分发挥内容生产优势,积极创新融合视频、手绘漫画、H5、AI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创作了丰富的融媒体新闻产品,以更加潮流化的方式、更“接地气”的语言传播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庆祝党的二十大勝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系中共洛阳市委党校讲师
参考文献
[1]李杲.坚持传播力导向 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浙报集团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的思考[J].中国记者,2022(08).
[2]孙海悦.党的二十大融媒报道出新出彩[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10-23.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