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操性探微
2016-12-30王怀朝
王怀朝
【摘 要】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小学生作为创新的主体,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张扬天性,奠定创新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并且能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主旋律;主体地位;奇思妙想;资源;实践
二十年多前,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重大命题,时光飞逝,而今,“创新”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和着力的方向之一,创新教育也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创新教育方面,它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如何立足于这门学科的实际,把握特点,抓住契机,顺应创新教育的大势,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既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那么。怎样有效的开展创新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呢?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年龄、心智、身体等特点,就注定了他们在学校这样的大环境中的盲从与焦虑。因此,落实好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实现“以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目标,需要我们教师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教师要摒弃那种传统的师道尊严,放下架子,降低身份,让孩子们逐渐意识到他们不是嗷嗷待哺、人云亦云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有独立思想,能够和老师平等交流的对话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和学生实现零距离接触,努力使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大胆质疑,积极求索,最大化的激发孩子畅想好奇的天性,为创新教学奠定基础。
二、善于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教育是“育根”的教育。记得唐代政治家魏征曾写下这样的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小学阶段的学习,关系到孩子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因此,我们理应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小学教师比教学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鼓舞,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件充满乐趣、能充实自己、伟大自己的事情,从而自觉的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彻底摒弃过去的那种“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更要多多关注,尊重他们的人格,发现其长处,激励其上进,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对偶发的孩子天性中的奇思妙想,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在课堂上才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才能产生和谐的共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自然会得以提高。
三、挖掘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刻意为之的行为,而是灵光乍现的神来之笔,是妙手偶得之。教师在其中起着穿针引线、润物无声的引领作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并加以处理,它们都会成为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材料。我们非常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都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老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指导学生讨论:当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司马光和曹冲的办法是不是最好的?从这些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炼出这些问题,发现故事中的创新因子,就能让学生从传统的定向思维的瓶颈中走出来,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在孩子心里播撒下创新的种子。同时,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不妨少一点“死抠课本”,多一点“见异思迁”,引导学生质疑求解,指导学生触类旁通,让教材、课堂、学生都“活起来”。总之,教材给我们提供了知识的土壤,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成长起来的应是孩子们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新理解、新创意。
四、拓宽创新渠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天性自由,兴趣广泛,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性课外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更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激发他们创新的灵感和欲望。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不管是校内的读书角、图书室,还是老师的读书推介,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解决或验证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其次,要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因为缤纷的大自然和纷繁的社会中,有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生在自然的怀抱中,体会“深林人不知”的寂寥,感怀“天苍苍,野茫茫”的旷远,更能放松自己,放飞思绪,敞开怀抱,心游万仞,让自己创新的灵感得到触动,让所学的知识得到认可。再次,教师一定要信任学生,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扮演起“母亲”的角色,事事包办,件件亲为,我们应该有意识的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应该说这种“主体参与”的校内外活动,更能焕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带给他们浓浓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甚至会重塑孩子的性格,让其一生受益无穷。
“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阶段的教育不容忽视,它是“育根”的职业,而创新是民族腾飞之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所以,面对应试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的矛盾,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能为一己之名,贻误孩子的一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知识和生命的传承,我们衣带渐宽终不悔。期待用我们的一片真诚,不仅培养出知识的承载者,更培育出未来国家建设所需的知识的创新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