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素养,小学数学评价任务开发的新探索
2023-06-29潘越周卫东
潘越 周卫东
[摘 要]表现性评价任务指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以多元的方式和路径解决问题并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开发应包含目标、活动和标准三要素,其中目标设定是前提,应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并整合局部,设定富有层次的大目标;活动开发是核心,要立足儿童现实世界,设计能表现素养又保有童趣的活动;制定标准是依托,应定下体现学习进阶、有个性表达空间的评价标准。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过程既是学生表现素养的过程,亦是学生素养养成的过程。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任务;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1-0012-05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当下的评价注重凸显“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关注表现性评价在教学实践领域引发的诸多探索。以闯关游戏、嘉年华活动为主的评价变革弥补了笔试的不足,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形式丰富,但目标单一。评价变革的常见做法是将多门学科融入具体情境中,将评价落实在系列任务中。热闹的活动使得学科内核的考核浮于浅表,同时对评价目标的忽视使得目标设计单一,且多聚焦知识,因此无法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
任务有趣,但操作困难。评价任务的设计注重趣味性,注重操作与体验,但实施中操作难度大,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现场观察、记录统计等,测评的信度和效度缺少保障。
星级评价,但标准含糊。表现性评价不采用分值评价,多采用星级评价,突出了评价的激励性,但评价标准的确立往往较为随意,且未经过科学量表与数据模型的检验,缺少统一标准,不利于评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性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应该注重对素养的评价,设计基于学习进阶又富有个性的评价任务,实施评价的过程亦是能引发学生感悟数学“一般性”“严谨性”“应用性”的过程。
一、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内涵
传统纸测通过对标答案,利用分数量化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对学生“能做什么”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的过程,这种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以及结果做出判断。
表现性评价任务是指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以多元的方式和路径解决问题并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任务基于核心素养设定目标,创设真实、复杂、开放的活动,有着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而学生借助这个评价标准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二、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实践逻辑
通过任务能引发学生相应的表现,但这样的任务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所以需要基于明确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故而,表现性评价任务应包括三个核心要素:目标、活动和标准。
目标设定是前提: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的前提是设定希望学生达成的、核心的、需要持久理解的目标。
活动研发是核心:围绕设定好的目标,设计可以引起学生关键表现的测评活动,为评价测评的目标达成提供可观测的直接证据。
标准制定是依托:制定判断和解释学生对目标掌握程度的标准,是任务设计的重要依托。
设定好评价的目标后,聚焦目标研发活动,活动要能够引发学生表现。研发活动后,将目标分层,同时按照活动步骤细化标准,标准的描述能够评价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基于此,设计促进学生素养养成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包括三个步骤:确定与课程标准匹配的素养目标并将其具体化;研发能够提高素养的活动;制定基于学习进阶的评价标准。
三、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开发
1.活动真实,关照儿童生活
表现性评价不受限于纸上的测评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在更丰富也更具挑战性的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思考的过程、设计的理念、灵活的表达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对概念间关系的理解,并将其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
(1)源于生活,激发童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的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儿童的现实世界。儿童的现实世界中哪里会既运用到“方向”的描述,又涉及“时间”的应用呢?社区门口张贴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地图”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南京和苏州都入选了“15分钟生活便民服务圈”国家级试点城市,近期各个街道都推出了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圆心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地图”。这是学生熟悉的情境,也是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境,“15分钟‘圈出幸福生活”的设计灵感就源于这些地图。评价活动主要分成三个板块。
①我来导航:读懂“长江路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地图,说说从“红星”到“總统府”大概需要多久,借助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计划行走的路线(如图2)。
②我来绘制:以自己的家为中心点,估计自己常去地点的位置并预估步行到达所需的时间(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等公共场所),绘制自己家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地图并在组内介绍(如图3)。
③我来支招:看着自己“圈”出的地图,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说一说自己的吃、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内是否都能满足。最近,社区计划引进一些商铺并建设一些生活场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把你想要添加的商铺或者场所用不同颜色的笔添加在地图上(如图3)。
学生从理解地图到绘制地图,需要想象并表达场所的方位,弄清场所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对时间的长短要有较为准确的估计。该活动对标了目标中对学生空间观念、量感等核心能力的考查。同时,学生在参与测评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学会面对不确定的现实世界,主动分析并思考在不同的条件下该用什么方法和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
(2)情境真实,切实可行
表现性评价任务的活动设计要帮助测评目标的实现,聚焦核心能力,在追求“真情境”“真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可操作性:活动的内容要满足儿童现实世界的真实需求,儿童创造的作品或提出的建议要能被采用,比如案例中设计的根据便民生活圈地图为社区支招;还需重点考虑任务完成的时长,比如要符合校园学习的学习周期,测评中需要的教具不可过于复杂等因素。
活动的信息内容可以拥有区域特色,但要尽可能对区域内不同背景的学生保持公平性,要确保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任务设定的情境都是熟悉的,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拥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本资源。同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也十分重要,描述活动的指导语言要清晰,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目标适切,立足课程标准
表现性评价评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建构能力、认知层次、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评的是学生能否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能否通过创造完成更高阶的认知目标。
(1) 整体梳理,局部整合
以单元整体目标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二年级评价任务“15分钟‘圈出幸福生活”主要测评学生对“认识方向”以及“时、分、秒”这两个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基于学科知识,教师可以观测学生量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素养的发展水平。该评价任务以数学学科为主阵地,蕴含数学、美术等学科的综合素养。评价目标整体设定见表1。
(2)层次适切,体现差异
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在设定目标时要基于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目标,以方便更多教师和学生匹配到适合自己的评价任务。“15分钟‘圈出幸福生活”对学生的空间观念、量感等能力的体现定位较高:根据信息找方向,在生活中辨别方向,再到感悟方向的相对性;从对时间的感悟,到规划时间后反思调整,再到预估时长……均体现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素养目标的分解不能过分细化,否则就变成了零碎的知识点或孤立的技能。单元是课程教学中最小的单位,所以在单元中划分素养目标最为合适。
3.标准科学,落实学科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说明评价应该是支持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键,任务的每个环节都应基于评价目标明确有梯度的评价标准。只有在可见的标准之下,学生对如何改进自身学习方法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1)体现进阶,富有个性
评价的标准要科学严谨,减少量化的评分标准,可以对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低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学业水平的相关建议。基于此,笔者对“15分钟‘圈出幸福生活”的三个任务活动设立了以下评价的标准。
我来导航:能读懂便民生活地图,根据地图推算出步行到达不同圆圈内的地点的大致所需时间;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
我来绘制: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位;能理解根据不同视角所画出的地图有差异,感受物体间位置、方向的相对性,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来支招:能够基于已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参与社区生活,具有应用意识。
评价标准要有梯度,可以结合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的理念来设计,体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有梯度的描述性评价方式,更能测评学生的关键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策略使用的意识、知识应用的方法、心智习惯的养成等,不仅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向,也能支持学生自主地遵循其轨迹开展练习。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可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组成。教师为学生本次的测评综合评星,是参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综合评定。评价表格的最下方还设定了特色评价区域,例如根据活动的内容拟定了几个特别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勾选,如果学生还有出彩之处,可以在特别评价区域最下方补充一句话。“15分钟‘圈出幸福生活”给出的特别评价有“方向感极强”“地图绘制高手”“时间预估准确”“特别善于规划”(如图4)。
“15分钟‘圈出幸福生活”是一项长程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15分钟生活便民服务圈”的含义,并能读懂便民服务圈地图,课后扫二维码(如图6)即可观看视频,方便快捷。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和优化评价任务的设计;收集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素养信息,分析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程度,并参照评价标准安排后续的教学。
(2)指向明确,因地制宜
评价标准可以附在学生作品页的反面,因为学生自己就是重要的评价主体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生互相评价”是好的评价方式。在测评任务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既能分担教师评价的重任,也能使学生有机会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版的评价标准是专业、严谨的,学生版的描述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要保证简洁,使学生一读就懂,两者比较见表2。
在展开测评活动前,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和共建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标准来规划自己或小组的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在理解评价任务的要求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自我管理。除了评价标准,活动的描述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这样才能使表现性评价真正发挥其该有的效能。
基于目标、活动和标准三要素,参照“15分钟‘圈出幸福生活”设计的实践策略,笔者围绕“社会责任”这一主题设计了五个子任务。对这五个子任务进行测评,能较为完整地展现二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整体设计框架如图7所示。
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的资源是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帮助教师适应“无纸笔测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多数人的评价观念。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是评价资源,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完全可以将其嵌入课程与教学,将课程、教学、评价三者整合。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评价标准明确自我成长的目标,从而完成更高阶、更复杂的学习目标,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3.
[2] Darling-Hammond,L.&Adamson,F.Beyond Basic Skills:TheRole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Achieving 21st Century Standards of Learning[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2014:23-29.
[3] 周文葉,毛玮洁.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养成[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5):94-105.
[4] 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9):36-43.
[5] Deane,P.&Song,Y.A Case Study in Principled Assessment Design:Designing Assessments to Measure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rgumentative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J].Psicología Educativa,2014(2):99-10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指向必备品格培养的小学数学育人样式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11)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