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挑战与路径探析

2023-06-26刘贺张芳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乡村振兴

刘贺 张芳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路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应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带来风险挑战的重要利器。探析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和优化路径,对于新时代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中国;乡村振兴;优化路径

作者简介:刘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邮政编码 475001);张芳,开封市金明学校(邮政编码 475001)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1-0090-03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迅速发展,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是农业大国,更要把握住先进科技带来的良好机遇。数字乡村建设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着眼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建设。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详细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及重要任务。2020-2022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和“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是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新兴技术,数字技术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转型的新引擎,有利于乡村全面振兴。数字乡村建设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当中,极大地改善了传统农业农村生产和发展方式,催生了许多农村新业态、新岗位。如在农村电商领域,直播带货销售各地特色产品,既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供给农民新的就业岗位,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还能带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

(二)数字乡村建設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技术不仅能够打通资金、技术、人才、产品和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双向流动,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可以推动城乡居民思想意识、教育理念、能力素养、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等得到明显提升,共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和科技创新成果。数字技术载体可以让城市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优质资源惠及农民及其子女。数字平台或在线直播等方式,让城市居民观看和体验乡村景观和风土人情,对乡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由此,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重塑城乡关系,消弭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

(三)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群众通过数字平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路径,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动能。在此基础上,以知识更新、技能提升、数据驱动为特征的乡村发展模式将得以建立,开启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四)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应对全球复杂形势

面对全球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国只有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和高度“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1]“根据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在此背景下,更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这一经济社会发展主场域,重点推进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稳基础、保供应、提质量、增效益的重要作用,保障粮食安全,拓展农业农村多功能效应发挥,打通循环堵点,释放县乡基层提供资源能源和市场巨大需求效应,及早形成城乡双循环相互促进、区域循环融合发展。

二、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与此同时,由于政策、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不容小觑。

(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亟须完善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石。我国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农村不同地区之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相对于城市,我国农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普遍薄弱,普及率不高,需要加以完善。

(二)资金保障仍需强化

建设数字乡村,配套的资金保障必不可少。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数据获取、分析和共享,数字平台的建设、运作和后期平台维护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数字乡村建设投资回报率不高,企业和个体投资意愿不强。

(三)乡村数字化人才短缺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数字化人才引领与支撑。数字化人才短缺是个不争的事实,“2020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伴随全行业的数字化推进,需要更广泛的数字化人才引入,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3]我国农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数量更少,再加上农村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很难吸引到人才。农村人口数字素养不高,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和意愿较差。乡村数字化人才培育与引进是当务之急。

(四)制度保障仍需继续健全

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的保驾护航。政策能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指引,法律法规可以规范和约束数字乡村建设。但由于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探索和实践的阶段,与之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另外,有些地方政府在考核数字乡村建设绩效时,以数字平台和应用程序的访问量为硬性标准,过度重视数字平台的运营,轻视了乡村建设。这些都需要法律和政策加以引导、激励和规约。

三、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针对目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要采取得力举措加以解决。

(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升乡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推动5G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争取在乡村公共场所设立免费无线网络,扩大农村网络覆盖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4]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利用互联网、云计算、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和设备获取和分析农业相关的数据信息,监测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尽早预防自然灾害和动物传染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利润。还要通过技术赋能农产品销售,使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实现在线交易,提高经济收益。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与农村地区水、电、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鉴于数字乡村建设投入数额大、周期长、见效慢,各级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政府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来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获得更多的资金,也可以通过与当地资金雄厚的投资人合作。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改善村级经费短缺的困境,在全社会汇聚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力量。

(三)构建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

我们要构建多种人才引进与培育体制机制,比如引进优秀人才、培育本地人口、鼓励乡村贤能返乡等,着力提高人才引进的各项待遇。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开展一些以“数字技术”为主题的活动,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比如专题讲座、集体讨论学习、远程教育、VR虚拟仿真实验等,对不同群体进行分类培训。课程内容要覆盖从农业生产到农业销售,还要设置在线答疑服务。在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为数字乡村建设培养生力军。

(四)完善数字乡村建设制度体系

要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治理体系。通过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5]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和水平。要重点打造数字化平台,一是要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合法性和规范性,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和治理依据。二是分类细化和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基础信息数据库。坚持试点和重点相结合推进方式,倡导省、市、县、乡、村多层级协调融合共享发展。三是建立农业、文化、教育、医疗、乡村治理等关涉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体化数字建设机制,加强对農民主体的引导和培育,让乡村建设主体力量兼有数字意识和数字技术,享有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四是加大对数字技术的基础性、特色化和创新性研究激励机制,联合当地科研院所高校智库等资源,探索形成产学研用共同体,使数字技术不断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

[2][4]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

[3]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近1100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1-19.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J].支部建设,2021(32).

(责任编辑 胡爱敏)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