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中药膏摩治疗1例腰痹病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3-06-26齐笑宇刘洁窦金杰李玉叶唐玲鄂海燕
齐笑宇, 刘洁, 窦金杰, 李玉叶, 唐玲, 鄂海燕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骨科, 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心内科, 北京, 100078;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护理部, 北京, 10007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和多发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高,并以L4/5、L5/S1两节突出椎间盘发病率最高[1]。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无力等为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致残率。目前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长期的体力劳动,不良坐姿、工作负荷等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致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明显提升。据统计[2-3],仅有极少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但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主要以营养神经、脱水消肿及抗感染止痛为主,仅限于短期治疗,长期应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尤其是对于患有肝/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易引起新的并发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腰腿痛” “痹证”范畴,本研究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患者,应用艾灸治疗联合中药膏摩治疗,通过将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相结合[4],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不适症状,现将治疗和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0岁,主因“腰痛1月余。”于2022年3月9日收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患者入院时主诉腰部疼痛伴双下肢胀痛。入院查体:体温(T)36.8℃,心功能正常。腰椎功能活动受限,腰部压痛,双下肢疼痛、肿胀,直腿抬高实验阳性<70°,屈颈实验阴性,仰卧挺腹实验阴性。双足拇背伸肌力5级对称无减弱,双下肢感觉对称无减弱;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检查结果显示腰椎退行性改变、L2-S1椎间盘膨出。诊断为气滞血瘀型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病)。
治疗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患者腰部及双下肢无明显疼痛,双下肢肿胀消失,腰椎活动功能好转,患者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本例患者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腰部及双下肢疼痛程度、双下肢肿胀分级、腰椎活动功能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①腰部及双下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5]进行评估。患者入院VAS评分为7分。②双下肢肿胀分级:采用顾玉东[6]等研究的肿胀分级标准评定患者双下肢肿胀程度。患者入院分级为Ⅱ级。③腰椎功能活动状况:采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7]进行评价,ODI评分分为10个条目,评分越高说明腰椎功能活动状况越严重。患者入院腰椎功能活动评分为48分。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对患者腰部、腿部疼痛症状及坐骨神经痛、棘突旁压痛症状、直腿抬高度数、生活自理程度进行评估,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2.2 中医特色护理
2.2.1 艾灸:准备直径为12 mm艾灸条1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点燃的艾条分别依次悬于肾腧穴、神阙穴、命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9]上方约2 cm处,反复旋转移动范围为3 cm,每处灸10~15 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施灸部位皮肤,操作后清洁局部皮肤。以达到发挥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每日操作1次,以达到发挥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
2.2.2 中药膏摩技术:选取当归7 g、赤芍7 g、醋延胡索20 g、地黄20 g、大黄15 g、姜黄20 g、赤小豆20 g、伸筋草20 g、木瓜20 g等中药颗粒用50°适量温水调成膏状,将中药膏剂涂于上,将配置好的药膏均匀涂于腰椎疼痛相应节段,腰部选取大肠俞穴、腰夹脊穴、腰阳关、肾俞穴[10],腿部选取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阴陵泉穴[11],后沿腰部两侧及督脉、足太阳膀按揉5 min,然后拇指点按阿是穴、腰夹脊穴(椎旁肌)、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地机穴、阴陵泉穴每个穴位点按2 min。双手拇指和食指提捏腰椎两侧骶棘肌韧带及皮下组织,揉拿大腿和小腿,共8 min。以患者感受到酸、麻、胀为度,此为“得气”,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12],最后在涂药部位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时间约10 min。中药膏摩治疗1次/d,发挥推拿按摩和药物外涂的综合作用,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2.3 干预效果
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中医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3 d、1周、2周及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肿胀程度分级、腰椎活动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价。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各时间节点 VAS 评分下降,由7分降至0分,肿胀程度由Ⅱ级至肿胀消失,ODI评分由48分下降至15分。经过4周的治疗后,患者无明显疼痛,双下肢肿胀消失,腰椎活动功能好转,治疗结果显著。见表1。
表1 干预效果评价
3 讨论
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逐渐显露优势。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腰腿痛” “痹证”范畴[13],病情多反复发作。中医主要认为该病主为肝肾虚损,气滞血瘀,筋伤骨错,外感风寒湿邪,瘀阻经络,不通则痛,继而发病[14],其病因主要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加之劳累、外伤、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神经根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5]。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艾灸疗法联合中药膏摩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腰痹病患者的不适症状。艾灸可对体表穴位产生热作用,让艾绒直达患者病处,能够起到温经散寒、消淤散结、引热外行、通络止痛的作用[16-17]。中药膏摩可以在体表的穴位上产生直接作用,其中运用手法进行穴位按摩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增强血液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18]。药物选用本院自制颗粒方,其中当归、赤芍、姜黄、醋延胡索以理气活血,选取地黄、大黄以散瘀止痛,赤小豆、伸筋草、木瓜以祛湿舒筋活络。皮肤吸收后将药性融入肌层,利用药物本身作用增强药效[19]。艾灸疗法联合中药膏摩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有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还可调节内源性致痛系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减少对血管感受器的刺激,从而有效减轻疼痛[20]。
本文总结了1例腰痹病疼痛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经验,采用艾灸疗法联合中药膏摩疗法能减轻患者腰部及双下肢疼痛感,缓解肢体肿胀程度,提高腰椎活动功能。艾灸疗法联合中药膏摩疗效明确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舒适度高,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