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视角下高职医学院校两类课堂相融合的德育机制研究

2023-06-26邱艳梅

南北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

邱艳梅

[摘 要]第一、二课堂分别为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类课堂只有相互融合、促进,形成互融互促的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实现成德育效果。目前,高职医学院校在两类课堂合力育人方面尚未形成融合机制。因此,对提高德育时效性的两类课堂融合机制进行研究,对于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知行合一”为视角,系统梳理两类课堂理论知识,从高职医学院校两类课堂现状出发,探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在师资队伍、教育内容、教育载体、评价标准及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融合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可供高职医学院校借鉴参考的两类课堂融合育人机制。

[关键词]知行合一;高职医学院校;两类课堂融合;德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多方资源的整合,多课程的协调共促,多途径协的同推进,高职院校德育治理的优化协同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1]。高职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加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其自身品德的培养。在“知行合一”理念的引领下,帮助医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医药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增强医药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高职医学院校的德育目标,而这一目标需要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教育中实现[2]。在高职医学院校的德育教学中,第一课堂是主渠道,第二课堂是主阵地,两类课堂相辅相成,只有充分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才能提高德育实效。但就目前高职医学院校的现状而言,尚未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德育机制。因此,在知行合一视角下,研究两类课堂相融合的德育机制,对于提高高职医学院校的德育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两类课堂的概念

两类课堂指的是从课堂教育和管理的角度将课堂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1.1 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是传统的课堂教育,即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教学时段、教学场所进行的课堂教育教學活动,包括专业课、通识课和思政课。第一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3]。

1.2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求,独立自主地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来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以实践为主,是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第二课堂相比第一课堂,打破原有班级模式,学生可以主动选择活动内容、活动伙伴、参与时间,为其提供了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实践内化,两类课堂相辅相成,从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4]。

2 高职医学院校两类课堂德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医学院校开始探索两类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2.1 两类课堂的师资队伍方面

第一课堂的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以及通识课教师。第二课堂师资队伍主要为党团干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和团委干部。第一课堂的教师队伍来源单一,有较强的师资力量,队伍也较庞大,但在第一课堂中理论、技能讲授多,德育内容涉及少。第二课堂的教师队伍来源则呈多样化特点,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是专业背景不强,日常事务工作多,能用于开展第二课堂工作的时间少。两类课堂教师对于学生德育工作缺乏交流沟通,尚未形成合力。

2.2 两类课堂的教育内容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教材及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固定场地完成的教学任务。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时间外开展的与第一课堂相关联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但不限于教材,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两类课堂教育内容融合度不够,存在知行脱节、知而不行的现象。第一课堂知识内容可通过开展丰富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做到知行合一,达到德育目的。

2.3 两类课堂的教育载体方面

第一课堂的教育载体主要为传统讲授式教学,辅助以问题探究式教学和实训教学,同时结合网络教学。自2018年《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正式下发以来,第二课堂工作在高职医学院校被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其教育形式和内容都有明确表述,普遍从思想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素养、职业技能素养、创新创业素养等模块着手,开展主题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

2.4 两类课堂的评价标准方面

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教师的教学评价。针对第一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有严格的考核和管理,其结果与个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挂钩,但考核的内容多是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知识传授效果、学生满意度等,德育工作成效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在第二课堂中,大多尚未形成考核评价机制,未制定科学的德育考核指标。二是学生的学习评价。第一课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课程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记录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但是对于活动成效、学生素质提升没有进行科学的考核。

2.5 两类课堂的服务保障方面

第一课堂服务保障较健全,各部门能够通力合作,在时间、空间、人财物等方面充分保证一线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在德育工作方面,尚缺乏顶层设计。第二课堂是安排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教育活动,在部门协作上,重视度、磨合度都不够。第二课堂在教学时间、空间及设施上也很难保障。

3 知行合一视角下两类课堂融合机制问题分析

在“三全育人”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助推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德育工作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两类课堂教学涉及的主体多、内容广、范围大,环境多样,两类课堂的融合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尚需要改进。

3.1 两类课堂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第一,第一课堂专业教师对德育工作参与度不高、挖掘度不够。近年来,第一课堂专业教师逐步提高了德育意识,但是在践行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术业有专攻,专业教师挖掘德育元素不深;另一方面是因为专业教师关注的是教学任务、业绩考核,与德育成效评价关系不大。第二,第二课堂教师师资力量欠缺。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数量上,第二课堂教师多为团学工作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涉及岗位多,身兼数职,作为第二课堂指导教师非其主责主业,其精力不能集中投入第二课堂活动管理指导中;另一方面,这些教师专业性不强,不能结合专业有效开展实践指导。第三,两类课堂教师沟通交流少,没有起到互补互促的作用。

3.2 两类课堂教学内容割裂

高职医学院校两类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都重视实践教学,第一课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安排大量的实训实践环节,一方面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学校的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以道德践履为主,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但是两类课堂牵头部门不同,第一课堂由教务处牵头,第二课堂由团学部门牵头,因而两类课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缺乏整体性,没有形成统筹规划和管理。

3.3 两类课堂育人载体独立

第一课堂的育人载体主要为传统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第二课堂育人载体主要为主题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和新媒体。基于线上,第一课堂通过在线课程建设及网络课堂,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各校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通过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和建立激励机制,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第二课堂以多种形式从新媒体着手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基于线下,第一课堂以课堂讲授为主,第二课堂以主题教育、社团活动为主。两类课堂在教学实践的育人载体上没有实现共建共享。

3.4 两类课堂评价标准不一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成效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两方面来建立评价标准。第一课堂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着严格的考核规范及标准,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个人晋升等切身利益相关。第二课堂在教师的教学方面没有科学的标准,虽然开展了活动,但是难以评定育人效果。在学生方面,从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两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两类课堂的显性评价可以通过成绩、学分直观体现,但是在隐性评價上没有量化标准,对于学生应达到的综合素质指标缺乏科学规划,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估方法[5]。

3.5 两类课堂协同服务保障不够

服务保障是两类课堂开展及融合机制落实的基础。第一课堂服务保障体系围绕教学质量构建,对各高职医学院校而言,保障教学质量是第一要义,第一课堂有较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第二课堂虽越来越被重视,但在各高职医学院校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在学校实施层面上,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师资配备、场地设施等方面保障仍不到位。尚缺乏激励和保障第二课堂教师队伍的相关制度;存在诸多组织建设不规范、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师资配备、场地设施等都是优先满足第一课堂,尚有余力才兼顾第二课堂。两类课堂在服务保障上没有科学规划,协同协商。

4 改进两类课堂融合机制的对策

4.1 加强两类课堂的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两类课堂师资队伍建设应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一是制定激励措施,将两类课堂教师参与德育工作成效列入职称评审业绩指标。二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两类课堂专职教师队伍,提升专职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成效。学校层面成立德育工作专项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两类课堂的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搭建平台,通过学术讲座、专题培训等方式,促进两类课堂教师沟通交流,提高专职教师的德育能力。三是建立德育导师库,将知名校友、校内外专家学者、身边榜样等纳入导师库,作为兼职教师,补充两类课堂的师资力量。

4.2 实现两类课堂教育内容的互融互嵌

针对两类课堂教学内容割裂的现状,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将两类课堂德育内容列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挖掘第一课堂德育元素,并对应开设第二课堂课程,同时参照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整体规划第二课堂课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合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沉浸式体验学习。二是结合高职医学院校以及学科、专业、课程实际,分层分类挖掘德育教学内容,将德育元素融入两类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两类课堂的各门课程与德育工作互融互嵌。

4.3 促进两类课堂教学平台共享共建

各高职医学院校两类课堂均有各自的教学平台,但是没有形成合力。两类课堂应合力打造教学平台,形成以第一课堂为主体,第二课堂教育和活动为两翼的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融入线上教育平台。在“知行合一”理念指导下,在活动、案例收集和课程融入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道德实践双向双融,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两类课堂教师在充分沟通交流下,达成通力合作,促进两类课堂教学平台共享共建。

4.4 规范两类课堂评价标准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提升两类课堂协同育人成效的有力保障。两类课堂评价标准要规范统一。一是在教师层面,建立两类课堂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要将德育成效列为两类课堂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运用到教师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二是在学生层面,规范和量化两类课堂考核评价标准,在两类课堂学分互认的同时,要结合德育成效进行考评,过程性和结构性评价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标准。根据“三全育人”任务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定量与定性、素质与能力相结合,建立多元评价标准[6]。

4.5 完善两类课堂服务保障体系

两类课堂服务保障体系包括: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两类课堂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并完善两类课堂实施制度。二是经费保障。增加两类课堂专项经费,依据专项经费使用规定,合理使用,确保两类课堂的经费充足。三是统筹协调部门资源。两类课堂相关部门要协调合作,明确分工,形成联动机制,合力打通“三全育人”新格局。四是统一规划两类课堂时间、空间。第一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固定,第二课堂则在第一课堂时间外见缝插针。应围绕德育目标,重新梳理两类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参考文献

[1]卢捷湘. 高等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谭菊华、谭娟娟.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现代德育意义[J]. 江西教育科研,2005(3):26-30.

[3]彭巧胤,谢相勋. 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5-46.

[4]谢相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5]杨增岽. 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的实践辩证[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12-13.

[6]曹慧秋. 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价体系的构建[J]. 文教资料,2019(22):141-142.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
室内设计工作中的设计思维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供热工程与热源教学中“知行合一”探索与实践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论课内学“知”课外导“行”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创新教学应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