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在阳新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23张爱华袁露
张爱华 袁露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给人们带来了完美的视觉体验。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数字媒体艺术在古建筑保护中具有关键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更新了我国文物古迹的保护方式和展现形式。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与技术共同发展下的产物,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播者。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古建筑的保护中,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及其在阳新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利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提高了古建筑的表现力,不仅保护和修复了传统古建筑,而且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弘扬传统文化的风采,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国现阶段的古建筑保护措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数字媒体艺术,充分发挥数字媒体艺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阳新;古建筑;保护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2-0-03
0 前言
鄂东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是由江西迁移者带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建筑,明朝江西人口大量迁移至湖广地区,一部分人口迁移到鄂东南地区。由于人口迁移会有一定的文化输出,所以鄂东南地区的建筑与江西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阳新李氏宗祠和李蘅石故居。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建倒塌、损毁等状况较多,亟待保护。
1 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与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探索新的艺术设计风格与表现手法。在艺术与技术共同发展下诞生的数字媒体艺术,更能生动地展现文化遗产。设计师可以通过数字媒体平台参考更多的设计元素,运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再现文物古迹的同时,保护其原有状态。
1.1 数字媒体艺术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实现了突破,数字媒体艺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数字媒体艺术是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艺术风格相结合,与传统的艺术呈现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与优势。数字媒体艺术是涵盖了听觉和视觉的动态艺术,最终以二进制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
数字媒体包括数字化的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影像、动画和编码等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即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形式和呈现方式远比传统的艺术形式多。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传统艺术基础上的一门新学科。
1.2 数字媒体艺术在古建筑保护中应用的意义
传统古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对其的保护尤为重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多传统古建筑,大多数是砖木结合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建筑会遭到雨水侵蚀和风化,虽然很多传统古建筑已被整改,但远不如原本给人带来的震撼。
以阳新李氏宗祠和李蘅石故居为例,其内部由石头做成石柱,建筑中各种色彩混杂,丧失了原本的朴实,仅能从建筑的天井下被时间打磨的石板上探知其原本的光辉[2]。李氏宗祠内部两侧的回廊被整改成小学,墙面和石柱局部被画上了涂鸦,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毁坏。李蘅石故居内部墙壁上的石雕、屋檐上的木雕十分生动形象,保留了传统古建筑的气息,但经考察发现,其多处被破坏。如果缺乏相关保护,后人將很难再看到这样的历史建筑。
2 古建筑保护面临的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这些瑰宝散落在各地,有的甚至还没有被发现。而当代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在发现古建筑时不能及时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加上雨水长时间的侵蚀、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等因素,古建筑保护工作面临许多的困难。
2.1 保护意识薄弱
阳新县玉堍村居民的古建筑保护意识薄弱。近年来,国家大力宣传保护传统古建筑,增强大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古建筑保护是大众的责任和义务,大众必须承担起保护传统古建筑的历史使命。除了长期以来的观念问题,如何切实做好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2 保护机制不成熟
古建筑保护机制不成熟,约束能力弱,无法为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和实行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依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且负责管理文物的部门受到政府的管辖,管理制度繁杂[3]。
2.3 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各国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我国也不例外,受到了西方各国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灵魂,古建筑是国家之脊梁,保护传统古建筑就是保护民族脊梁,其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及文化价值,保护传统古建筑和继承传统文化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文物保护相关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发生一定程度的冲突之后,相关部门会选择牺牲文物保护工作,使基础设施建设的利益最大化。在国家大力倡导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在小利益与大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文物保护相关部门很难发挥保护作用。并且在文物保护相关部门中,岗位设置复杂,容易出现无法落实责任的情况,导致文物不能得到充分保护。
3 阳新古建筑现状
明朝江西大量人口迁移至湖广,其中部分人口迁移到鄂东南地区。由于人口迁移会有一定的文化输出,所以鄂东南地区的建筑与江西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
3.1 李氏宗祠现状
李氏宗祠是传统的祠堂建筑结构,进门首先是一个戏台,然后是回廊、主屋、侧屋,占地面积大约1680平方米,该宗祠对清代祠堂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宗祠通常是人们展现礼节的地方,也是家族举办祭祀活动、祭奠祖先的地方,是一个族群权势的象征[4]。
在传统古建筑调研中,发现李氏宗祠有些地方出现了现代建筑元素,同时还有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模式。如今,李氏宗祠的很多地方被整改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建筑的毁坏。目前,我国古建筑修复技术还不成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研发数字技术,增强古建筑保护意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我国古建筑在保护的过程中被损坏。
3.2 李蘅石故居现状
李蘅石故居占地1380平方米,距离李氏宗祠不远,进门有两个耳房,经过一片过堂可以看到李蘅石故居的正堂,与正堂紧紧挨着的是祖堂和客房,侧面有两道楼梯连接着二楼。经过考察发现,李蘅石故居门口门匾上的“光禄大夫”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李蘅石故居内部有许多木结构,经过长时间的雨水侵蚀和风化,许多木结构亟待修复。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行动,尽量保留其原有的面貌。
4 数字媒体艺术在阳新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思路
利用數字媒体艺术保护古建筑,是指利用三维软件,在了解建筑的精细数值后,通过计算机还原,在尊重原有建筑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文物还原,为观众呈现清晰与完整的古建筑。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其可以清晰地展示古建筑的原貌,有利于之后的古建筑保护。
4.1 古建筑修复
数字媒体艺术在古建筑修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数字媒体艺术在古建筑修复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重视。古建筑修复是指复原古建筑被破坏的表面,在不改变原有面貌的前提下修复还原。因此,古建筑修复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许多古建筑被破坏,对于这些遭到实质性破坏的文物,应进行三维数字化修复与还原。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输入相应数据,通过动画展示三维建模复原的方式来展示古建筑的原貌。在修复与还原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古建筑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和文化风貌等,受到民族、地域、传统文化、历史脉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修复过程中要时刻谨记还原建筑原貌。比如秦始皇陵,可以利用三维软件还原秦始皇陵的内部原貌。此外,根据建筑外形和建筑历史,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原建筑缺失结构。
4.2 数字模拟
复原现存的历史古建筑时,首先要了解建筑的历史,然后在了解建筑结构的基础上精确扫描,进行古建筑的初步数字化修复。我国很多文物遗迹散落在各处,经过风吹雨打,遭到各种人为或非人为的破坏。因此,在文物复原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阻碍因素,导致无法恢复其最初的原貌。
考察阳新古建筑发现,李氏宗祠和李蘅石故居有许多人为破坏的地方。很多历史文物的损坏就是一段历史的消失,进行文物修复就是在还原一段历史。将数字技术运用在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中,可以引导相关人员迅速精确地了解建筑的基本数据。
4.3 虚拟建筑
建筑是客观存在的实体,通过采集建筑的真实数据,复原出虚拟建筑场景。比如武汉黄鹤楼,人们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虚拟观光。同时,虚拟建筑场景能将一些保存不完整、有所损坏的建筑完整展示出来。
在如今的数字媒体时代,人们对数字媒体虚拟展示有了更高的要求。虚拟建筑就是借助三维软件,模拟建筑场景,把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特别的视听体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出现,数字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古建筑的数字化呈现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数字媒体在今后会成为还原古建筑的主要手段。
4.4 多元化措施
相关部门要对员工开展定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技术水平,让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达到零失误,同时熟记相关法律法规,绝不能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在管理组织方面,应该建立一套成熟且高效的制度,有利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我国相关管理制度不成熟,因此应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比如数字媒体的正常使用,做到各司其职,完善职责分配。另外,要满足大众的鉴赏和浏览需求,不仅要保护古建筑,还要宣传传统文化和相关历史故事。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文物古迹,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
在文化宣传方面,要建立相关组织,开展文化宣传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对相关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建立高效可行的宣传制度。此外,要加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增强大众的文化认同感。
5 结语
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发展,为大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在文化传播和推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建筑见证了历史,是华夏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最重要的财富。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还需要继续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以在我国古建筑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古建筑保护工作,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增强大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做到自觉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张赛.数字媒体艺术在金华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6,29(10):137.
[2] 韩巧.谈湖北黄石阳新古村落宗祠建筑的保护[J].山西建筑,2017,43(4):28-30.
[3] 王卓文.实际教学中数字媒体艺术运用探究[J].才智,2014(13):113.
[4] 朱琪.数字媒体艺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2):163-165.
[5] 朱叶.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会展展示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5(35):4,6.
作者简介:张爱华(1964—),女,湖北荆州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
袁露(2001—),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