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研究

2023-06-21林昕王若其

商场现代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

林昕?王若其

摘 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质量。近些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上,更好地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规划。现阶段,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类型、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针对这种情况,要进一步贯彻与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企业内部制度,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承担着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重要职责。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生命力较为旺盛,但很多中小企业缺乏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只有2—3年的生命周期。为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国家要求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机遇

1.内涵特征

具体来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的是深耕某一环节或领域且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与新颖化等特征的中小企业。第一,专业化。中小企业采用专有技术、专业工艺等生产细分市场中具备专业发展优势的产品,满足细分客户的具体需求。第二,精细化。精细化主要体现在工艺技术、内部管理以及最终产品等多个方面。中小企业遵循精益求精的方针创新生产工艺和流程制度,设计精致性的产品服务,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第三,特色化。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特色的技术工艺或原料配方,向客户提供地域性、特色化的产品服务。第四,新颖化。中小企业利用创新、先进的技术工艺生产具备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品,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发展机遇

第一,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为适应内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要求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企业发展方式,利用创新驱动替代以往的要素驱动模式,由“大而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大而强”与“小而精”。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指出中小企业需朝着专精特新方向转变发展方式,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政策通知,要求不断健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机制,加快培育步伐。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近些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落实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等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随着改革规划的深入落实,新的工业革命将会兴起,进而变革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方式,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机遇。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入变革与重构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既可以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供给社会民众,又能够增强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如果能够围绕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则可以快速占领市场。第四,新基建与新型消费带来的机遇。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将新基建与新型消费作为重要抓手。具体来讲,新基建指的是建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新型消费指的是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領域以及需求等产生较大变化,信息消费、卫生健康用品消费等增长势头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获得庞大的发展空间。第五,国产化替代带来的机遇。近些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变化,国与国之间围绕贸易进口展开博弈,明显冲击到国际分工,也对国内制造业发展提供机遇。目前,政府、市场、公众已经充分认识到国产替代的重要性,将会掀起大范围国产替代浪潮,随之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良机遇。

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企业将规模扩张、速度增长等作为关注重点,虽然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但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如缺乏充足的发展后劲、不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等,甚至产生了市场寡头,对中小企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细分市场进行技术创新,依托自身专业化、精细化等获取竞争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潜力巨大,在某一环节或领域的优势突出,能够对产业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参考,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活力。此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更加有效地配置全社会资源。

2.为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支持

只有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的安全性与竞争力,才能够实现新发展格局的行稳致远。目前,产业发展实力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我国产业尚未具备足够的总体竞争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耕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发挥着“补短板”“锻长板”的作用,可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过去很多企业将规模与增速作为发展重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则对产业链特定环节进行深耕,依托专业生产与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从“补短板”角度来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结合某一关键领域的具体需求,深入实施技术攻关、产品创新等工作,集中精力突破“卡脖子”难题,可促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及竞争力得到提升。从“锻长板”角度来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聚焦细分领域,不断强化自身技术服务优势,可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3.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近些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要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方针,不断提升国家总体创新力与竞争力。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相对单一的业务类型,创新灵活性更强,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技术研发角度来讲,过去主要由大企业提供产业研发费用,而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研发主力,研发费用占比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同时,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很多小型创业企业研发出一系列新上市科技产品。从成果转化角度来讲,中小企业具有相对灵活的利益机制,对科研成果的落地十分重视,可保证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由此可见,通过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助力。

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

1.政策制度与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国家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需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在体制机制方面,过去我国优先发展大企业,没有给予中小企业充足的支持。现阶段,虽然国家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中小企业依然不具备资源获取竞争力。在市场环境层面,一些行业的大企业垄断局面显著,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在配套服务层面,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着融资难问题,现行金融体系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不能完全匹配,企业只有有限的融资渠道,无法高效开展创新活动。在资源获取层面,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足,“隐性”福利较少,无法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

2.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

为适应行业市场变革以及客户需求变化形势,我国企业日趋重视科技研发工作,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但在前沿科技、核心技术等创新方面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并未充分重视基础研究,没有及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应用和科技创新造成了限制。很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未积极布局科技前沿,导致其综合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一方面,我国基础研究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科研人员需在行政事务处理中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另一方面,我国的产学研用融合体系不够成熟,缺乏健全的创新协作与利益分配机制,难以有效转化科技成果。总之,应用基础研究短板严重影响到重点领域研究成效,无法有效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

3.创新生态体系与开放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共生式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企业之间的创新竞争形态发生较大变化,不再单单争夺创新要素与资源,而是对创新生态体系中主体间价值共生的动态平衡更加强调。在此种创新生态体系中,企业单单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科技创新,只有与其他创新主体共享协作,才能够实现创新发展目标。但就现阶段来讲,开放共享、竞合共生的创新机制并未形成,很多主体依然将争夺要素资源作为关注的重点,创新链上各主体之间的协作深度不足,科研机构与市场主体的割裂情况明显。一些地区在制定创新发展政策时,过于关注引进高端人才,没有积极服务当地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由于缺乏成熟的科技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开展自主研发活动,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自主研发门槛。总之,创新生态体系孕育着科技创新活动,如果不能够及时完善生态体系,则无法有效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4.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较为缓慢

近些年来,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数字赋能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较为缓慢,阻碍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具有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周期,而中小企业缺乏丰富的资金与人才,面临着较高的转型风险,缺乏足够的数字化转型动力,逐渐扩大“数字鸿沟”,对企业生产效率及宏观经济活力造成严重影响。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的应用意义,过度担忧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的风险,存在着突出的“不愿转”和“不会转”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不具备良好的转型基础,目前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缺乏充足的资金、人才等资源。

四、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1.改革体制機制,完善制度体系

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及时对制约创新的固有体制进行改革,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优化制度体系与顶层设计,依托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驱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增强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第一,革新思想认知与治理模式。现阶段,中小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主体。针对当前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相关主体要将创新生态观树立起来,引导中小企业对传统要素竞争思路进行转变,与创新生态体系中的其他主体加强协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同时,针对高新技术等产业行业,为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需对行业准入门槛进行逐步降低,将传统管制型模式转变为监管型服务模式,尽量减少对企业创新的限制。第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人是科技创新的要素,也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只有将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因此,要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人才梯队,且对人才激励机制进行完善,从人才角度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深入改革科研机构创新体制与人才评价机制,促使科技产出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大力建设人才队伍,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促使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第三,推进专项服务。地方政府需准确把握辖区重点企业的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订服务方案,从税收、人才、金融、科技等角度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支持,出台精准的服务政策。同时,可在政绩考核体系中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等方面的指标,增强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依据“一企一策”的原则出台地方性扶持政策,促使地方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激发。

2.增加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系统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土壤,针对当前创新生态系统不够完善、活力不足的问题,需进一步增加基础创新方面的资源投入,高度重视原始创新,积极建设创新平台,优化体制机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第一,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现阶段,我国基础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前瞻性原创性创新不足。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快建设基础研究长效机制,集中力量攻关前瞻性研究,从科技角度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一方面,为深化基础研究,要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将关键共性技术与前沿引领技术作为攻克的重点,逐渐突破瓶颈障碍。要密切关注国际前沿动态,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提前布局前瞻性领域,大力支持原创性科研。另一方面,要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等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大规模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有效衔接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实现科研创新成果的真正落地。第二,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只有构建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才能够深化应用研究,促进企业及产业发展。因此,要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协作平台,加快转化前沿科技成果,无缝衔接创新链与产业链。其中,创新主体的多样性会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生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依据开放共享的理念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及其他科研主体加强协作,牢牢坚持市场导向,增强创新环境的公平性与竞争性。同时,要专门出台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将处于关键生态位的企业组织作为培育的重点,促使创新生态的稳定性、竞争性得到增强。积极搭建与完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利用平台汇集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各类资源,鼓励各类创新主体依托平台资源实施协作创新活动,衔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

3.改善营商环境,加强设施建设

营商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要从软性制度环境与硬性设施环境两个角度着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一,优化软性制度环境。深入改革体制机制,及时消除可能会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造成限制的制度因素,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在具体实践中,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政策,依据平等公正的原则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法经营权进行保护,逐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增强投资贸易的便利性与灵活性。要将反垄断政策深入落实下去,利用法律规制产业内的垄断企业,将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给中小企业,促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得到增强。同时,要探索建设容错机制,有效保护企业家,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和改革,优化配置资金资源,积极广泛地参与行业及市场竞争。此外,为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压力,要及时制定减租降息、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持续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第二,优化硬性基础环境。现阶段,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显著,一些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快建设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为中小企业贸易往来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具体实践中,既要积极建设传统基础设施,又要大力建设5G基站、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充分流动人才、数据、技术等资源要素。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建设数据服务平台,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企业将公共实验室共建于产业集聚区,从平台角度服务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企业的研发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

4.重视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重构了产业发展形态和企业经营模式,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够准确把握环境形势与客户需求,没有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则会被市场逐渐淘汰。因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做好增量培育工作,又要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及自身情况,科学制订数字化升级改造计划,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及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数字化发展。同时,要加快建设产业化数字平台,依托平台赋能、技术赋能推动中小企业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具体实践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树立数字化发展观,明确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短期可在管理服务中运用云平台和云服务,提升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长期则要与数据服务商进行对接,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依托数据优化生产流程和决策机制,更加高效地配置各类资源,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此外,政府部门、行业组织要高度重视与解决当前的数字鸿沟问题,主动帮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培育更多数字服务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云端迁移数据业务,充分体现技术赋能、数据赋能的价值。要利用平台化服务、数据资源共享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中小企业向“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步伐。要充分共享企业数据,依托企业信息制订精准的服务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共享涉企信息,围绕企业真实需求开发设计信贷产品,促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为避免基础设施因素影响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建设,相关服务部门要大力建设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竞争力的关键主体,通过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近些年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但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深入剖析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遇到的发展难题,从体制机制、创新生态、营商环境以及数字化升级等多个角度着手,不断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莲.培育安防“专精特新”企业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安防,2022(5):1-8.

[2]蒋建平.标准领航 巨人添翼——标准化工作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J].经贸实践,2022(5):36-37.

[3]应云进,李平,虞振勇,等.如何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J].经贸实践,2022(5):20-25.

[4]梁化乔.解读:《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J].经贸实践,2022(5):18-19.

[5]崔应国.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J].乡音,2022(2):32.

[6]陈宇宏.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J].西部大开发,2022(6):65-67.

[7]王任林.以政策导向引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J].当代党员,2021(19):19-20.

[8]陆岷峰.“专精特新”群体生态分析: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2(4):65-72.

[9]刘红春,赵颖蕾,李鹏.陕西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及對策建议[J].新西部,2022(6): 192-196.

[10]公静,王子帅,祁麟.标准化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建议[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0(10):57-59.

[11]居新宇.中小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走“专精特新”之路![J].中国纺织,2021(9):48-53.

[12]孙燕妮.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价值及实现路径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21(025):73-75.

作者简介:林昕(1989.04— ),男,汉族,籍贯:浙江省温州市,硕士研究生,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