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分析
2023-06-21杨旭东
杨旭东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民族民间舞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至今,已经被人们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文化色彩。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应该坚持将民族民间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加强媒体传播等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各个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分析,并对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新媒体 民族民间舞蹈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4-0049-04
民族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民族民间舞蹈可以看作是以肢体表达为核心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娱乐、祭祀还是其他一些活动,都会通过跳舞的方式来进行情感表达。现代社会因为网络的兴起,很多人不再需要利用民族民间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为了让民族民间舞蹈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就应该在新媒体时代探寻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方法,以此来实现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一、新媒体与民族民间舞蹈之间的联系
在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主体发生了改变,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外在呈现方式,可以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出蕴含在舞蹈中的深刻含义。在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传承方式中,师傅与徒弟之间的传承最为常见,长年累月的舞蹈练习是舞蹈传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传承模式不仅具有较高的传承成本,还容易因为没有适合的传承人、传承人意外等问题而导致传承中断。而在新媒体时代,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舞蹈传承断绝,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因为新媒体可以在网络中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记录,让更多的人在网络上进行欣赏与学习。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模式必然会发生改变,利用网络将更多人纳入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保护体系中,可以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来实现舞蹈艺术的高效传承,随着民族民间舞蹈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效果将会变得更好。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别分析
民族民间舞蹈为了在新媒体时代加强传承与保护,就应该从舞蹈类别出发,通过加深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程度,可以让舞蹈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
(一)娱乐类舞蹈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过程中,娱乐类舞蹈最为常见,此类舞蹈可以细分为娱人和自娱两種类型,前者强调的是以舞蹈的方式为他人带来娱乐,而后者则更加倾向于娱乐自己。由于我国在封建社会时期阶级问题突出,所以娱乐他人的舞蹈往往更加倾向于为统治者提供感官上的享受,宫廷舞蹈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娱人舞蹈。而自娱舞蹈则多数会出现在各种节庆庙会中,相较于有着严苛规则的宫廷舞蹈,这一类强调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往往更加随意,很多地区还会选择即兴编唱并开展一系列舞蹈动作。不同地区的娱乐类舞蹈形式往往各有不同,借助新媒体可以实现对娱乐类舞蹈的保存与普及,由于每个人的审美往往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所以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种类的民族民间舞蹈时看法往往会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能够让一部分人感受到舞蹈中的魅力,就能够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得到全方位普及,民族民间舞蹈也将在传承中得到应有的保护。
(二)祭祀、礼仪类舞蹈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崇拜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愿望,各类宗教、部落图腾在文化传承中留下了很多带有祭祀、礼仪等性质的舞蹈,这部分民族民间舞蹈虽然带有古代神秘色彩,但仍然可以看作是地方文化发展遗留下的文化产物。《说文·工部》认为“巫舞同源”,巫可以通过祭祀舞蹈的方式达到“请神”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某种祭祀与仪式来承载人们的愿望,在不同的地区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而且在部分地区甚至已经成为地方性的精神文化象征,因此在借助新媒体对祭祀舞蹈进行了解、欣赏时,应该尊重祭祀舞蹈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舞蹈模式获得更多认可。除了傩舞一类的祭祀舞蹈之外,礼仪类的舞蹈同样在各地屡见不鲜,很多地区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例如:苗族人群居的地区往往会流传独属于苗族的各种舞蹈,在外人来做客时,苗族人就会通过欢快的舞蹈表演迎接从远方而来的客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民族因为文化上的差异性,往往传承下来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各有不同,但只要能够借助舞蹈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让民族民间舞蹈以民族文化载体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三)技艺类舞蹈
舞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情感,由于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各不相同,所以舞蹈的呈现形式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技艺类舞蹈相较于其他舞蹈,往往具有更高的舞蹈难度。例如:地方喜好武术、杂技,就容易在舞蹈传承中将武术、杂技等元素融入舞蹈中。各种技艺元素与舞蹈的融合,往往会赋予舞蹈不同的魅力。例如:在无锡地区就流传了一种“剑桨舞”,这种舞蹈在表演时需要手持外形为船桨、内藏剑器的道具。据记载,明朝时期太湖张三带领当地渔民制作剑桨,并以此为武器对当地渔霸进行了反抗并取得了最终胜利,剑桨也因此在当地被视为能够带来胜利与好运的珍宝,并逐渐融入了地方舞蹈中。技艺类舞蹈经常会在地方庙会、节日中见到,而且因为技艺类舞蹈具有较为明显的地方特色,所以此类舞蹈能够给人带来较为新奇的观感。
三、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地方文化载体,往往带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寓意,在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效率将会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因为人们普遍对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与文化不甚了解,所以必须清楚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潜在传承与保护价值,才能让人们真正意识到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同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期间,当地的祭祀、礼仪、神话传说等文化内容都将会逐渐融入地方歌舞中,因此民族民间舞蹈在每个地区往往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地位。对于民族民间舞蹈而言,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开展就是维护地方文化的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就是在发展期间对当地历史的见证。
民族民间舞蹈可以视为具有区域性的文化现象,一种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舞蹈往往凝聚了当地几代人的思想与精神。在岁月的推移与历史沉淀中,民族民间舞蹈虽然在细节上发生了改变,但是其本质与内核却一直带有地方文化记忆。舞蹈与唱词之间的融合,能够表达出地方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等一系列愿望的情感主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舞蹈往往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关系。例如:在近海地区,以渔业为主的沿海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往往会祈求平安与收获,而常年干旱的地区则更加倾向于祈雨。作为带有浓烈情感文化色彩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与保护期间必须重点关注舞蹈的文化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工作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经济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是舞蹈传承中的核心要素,能够帮助民族民间舞蹈在潜移默化地传承中积累一批真正认可此类舞蹈的地方居民。民族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传承不断,不仅因为其特殊的文化价值,还在于民族民间舞蹈特有的经济价值。纵观历史,拥有几百、上千年的民族民间舞蹈往往能够为传承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这部分经济来源于舞蹈表演。由于舞蹈作品往往是以地区文化为核心所诞生出的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产品,因此舞蹈往往适合当地居民的审美,如果舞蹈不符合审美,则必然具有其他特殊寓意。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效果,就应该主动分析隐藏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经济价值,以经济为导向带动地方实现长期发展与文化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所衍生出的经济价值可以在舞蹈文化产业中有所体现,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活体形态,民族民间舞蹈在文化产业中具有先天优势,因为相较于新时期出现的各类舞蹈,带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民族民间舞蹈无论是名气还是潜在价值都会更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往往愿意将更多的金钱投入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一系列衍生产业中去。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缩影,由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将会发生改变,所以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阶段也会出现各种变化,并在变化中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全面创新。因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受众人群各不相同,因此可以结合民族民间舞蹈的普及性来进一步完善舞蹈产业,以此来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宣传与传承保护。民族民间舞蹈的经济价值来源于历史文化价值,如果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契合现代人的审美,就能够让民族民间舞蹈的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民族民间舞蹈的社会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的原始属性便是社交性,任何一种舞蹈的成型都离不开传承人的交流与完善。最早期的舞蹈是用来求偶的一种方式,聚会、宴会等社交场合同样需要利用舞蹈来进行调剂。在我国古代,乐舞一体不可分割,即便是如今火爆全国的广场舞,同样可以视为社交舞蹈的一种呈现方式。正是因为舞蹈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才能在舞蹈过程中发挥出其独有的社会价值。例如:江阴市的“渔篮虾鼓”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舞蹈是古时当地群众一同开展灯节活动的表演,通过其丰富的社交属性,能够让当地居民与外地人快速打成一片。作为当地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舞蹈直到今日依然能够成为支撑当地居民与外地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如果能够借助新媒体将舞蹈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舞蹈能够产生的社会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现状与对策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下产生的科技产物,结合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收集与管理,可以让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只要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在网络中存储下来,即便某一代传承人缺失,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进而让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与保护中延续下去。
(一)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其一,在传统媒体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的宣传效果较弱,多数舞蹈仅仅只能在传承地周围部分城市流传,若无法让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有最基础的认识,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保护工作便无法正常进行。
其二,民族民间舞蹈虽然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多数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民族民间舞蹈的商业价值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为了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如果無法从商业价值入手,就无法吸引更多人来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其三,民族民间舞蹈陈旧是舞蹈传承保护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保护仅仅凭借传承人的代代相传,就会导致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偏离人们的主流审美,进而导致民族民间舞蹈难以激发人们的观看欲望。
其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产业是非常庞大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的发展进程商业性不足,因此无法支撑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如果无法将全国各地的民族民间舞蹈纳入产业链条中,则无法保证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其五,民族民间舞蹈若要在新媒体时代实现传承与保护,就必须让更多人感受到舞蹈的美感与魅力,但是当前,舞蹈受众无法进一步扩大,部分人也不愿意接触民族民间舞蹈。除此之外,多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态并不符合现代人审美,因此往往无法激发人们传承、保护民族民间舞蹈的欲望。
其六,民族民间舞蹈主流传承仍然是面对面授课,这种传统授课模式已经逐渐无法适应如今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如果无法将信息技术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相结合,无法以线上教学为核心来强化,就难以做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二)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1.新媒体背景下的民族民间舞蹈宣传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便在于数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快速、广泛传播。因此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相关工作者,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能力来实现对擅长舞蹈的广泛宣传,以此来加深人民群众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对于民族民间舞蹈而言,传承与保护相辅相成,只要舞蹈能够真正传承下去,就意味着人类对舞蹈的保护做到了应尽的义务。在针对民族民间舞蹈开展宣传工作时,为了提高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应该主动迎合不同新媒体平台用户的观看习惯,通过将民族民间舞蹈剪辑成为短视频、长视频等不同的视频种类,增加舞蹈宣传的覆盖面。与此同时,由于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因此民族民间舞蹈往往属于小众艺术,所以为了让民族民间舞蹈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就应该从舞蹈的审美倾向中入手,通过将舞蹈宣传的侧重点放在与大众审美接近的舞蹈部分,最大限度地提高宣传效果,让更多人愿意在发现民族民间舞蹈后深入了解舞蹈。
2.激发新媒体下民族民间舞蹈的商业价值
在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发民族民间舞蹈的商业价值,以此来让民族民间舞蹈获得更多人的关注。需要注意的是,商业价值的开发并不意味着改变舞蹈方式,而是在保留民族民间舞蹈精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舞蹈的潜在价值要素。例如:舞蹈的背景故事、寓意等,通过围绕民族民间舞蹈全面打造系统化商业产业链,可以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商业价值的全面开发,使具有商业价值的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可以在登台表演中进行,还可以通过周边贩卖、吸引旅游等方式来实现经济创收。
民族民间舞蹈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强调的是增加舞蹈艺术的实际价值,只有将更多人的目光吸引到民族民间舞蹈中,才能让舞蹈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与学习,进而避免舞蹈出现传承断绝的情况。通过将民族民间舞蹈按照内部元素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以将舞蹈分为服装、歌曲、寓意三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可以直接开发与舞蹈相关的产业,而寓意则要从宣传、周边等角度来体现商业价值。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民族民间舞蹈引入各种商业活动中,无论是活动表演还是活动宣传,都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在舞蹈开辟商业价值期间,应该避免资本入侵民族民间舞蹈,只有始终保证民族民间舞蹈的精神内核与文化要素,才能借助舞蹈商业化的方式来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3.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创新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过程,而是在祖祖辈辈发展中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民族民间舞蹈往往具有极强的地域风格,在发展期间能够满足当地不同时代对舞蹈的需求。因此,为了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即便在新媒体时代,同样需要适当迎合时代特征,以此来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全面创新。民族民间舞蹈是基层百姓群体的民间大众“舞蹈”,所以要鼓励不同地区的人民对当地舞蹈形式进行创新。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新媒体舞蹈竞赛,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当地人民与民族民间舞蹈之间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舞蹈创新并不是无脑创新,而是在原有舞蹈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人的思想与元素。而且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造型、舞蹈方式、学习方法都将在网络中保留下来。
4.建立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产业
舞蹈文化产业的建立能够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来针对性管理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以此来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精神文化诉求。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可以持续为人们提供精神产品。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其需求就将会逐渐向着精神文化层面转移,只要物质、精神文明能够达到平衡,就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社会稳定性。若将舞蹈文化产业视作精神文明的延续,就可以通过不断挖掘舞蹈的精神内核,在满足人们精神诉求的同时实现对各类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在此期间,由于每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的受众人群各不相同,所以为了避免个别小众舞蹈受到人们的忽略,还可以借助舞蹈文化产业的构建来定期举办舞蹈活动,以此来让各个舞种在活动中尽情地表现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的一面。
5.现代审美视角下的舞蹈编创
对于很多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而言,其剧目往往较为陈旧。《丝路花雨》等具有文化、民族特色的经典舞剧虽然是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但是这部分剧目在长时间的多次表演中,对人们的吸引力必然会逐渐下降。所以应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进一步通过舞蹈编创来扩充经典。对于民族民间舞蹈而言,经典剧目的编创不仅要求舞蹈能够清晰表达出情感,还需要保证舞蹈能够体现出潜在的情感思想。民间舞蹈与地方风俗、文化息息相关,只要能够在舞蹈中体现出当地的风情与韵味,就证明该舞蹈值得进一步传播,至于舞蹈是否能够成就经典,就需要由时间来证明舞蹈的真正价值。
6.慕课平台下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慕课作为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舞蹈的传播范围。在新媒体时代,慕课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可以适当借助慕课平台来开展舞蹈教学,只要学习者对民族民间舞蹈抱有热情,就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上带来的限制,自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民间舞蹈。而且即便人们无法坚持枯燥乏味的舞蹈练习,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来了解舞蹈的发展历程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只要能有更多人深入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文化的传承就不会断绝。
五、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民间舞蹈是历史发展留下的民族文化瑰宝,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全面普及,进一步提高其传承与保护效果。相信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将会变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李慧.地方民族民间舞蹈在舞蹈教学中的传承及发展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22):152-154.
[2]乌日娜.新媒体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借鉴与融合——基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探讨与传承发展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11):106.
[3]李鑫.“非遗”视野下的湖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湘西苗族舞蹈为例[J].大众文艺,2021(19):104-106.
[4]苏和荣.分析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传承的现实意义——以《五指山魂》黎族歌舞诗创作实践为例[J].艺术品鉴,2021(18):104+117.
[5]赵丽娜.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05):145.
[6]谢莉.文化发展视角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探讨与传承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學刊,2020(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