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活动设计
2023-06-20高静
摘 要:开展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生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和相应阅读方法,很难快速进入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情境并深入理解其主题意义,故英语整本书阅读的第一课时往往需要教师进行导读。本文以一节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为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的英语学习活动,探寻有效的阅读导读课教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高静,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整本书阅读具有高度综合性、情境性、完整性,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学生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和相应阅读方法,很难快速进入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情境并深入理解其主题意义,故英语整本书阅读的第一课时往往需要教师进行导读,使学生明确应该读什么、如何读、为何读,为学生的后续独立阅读做好铺垫,使学生树立阅读信心,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实效。
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应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因此,教师能否设计出有效的导读教学活动对提高阅读课堂效率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一节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为例,从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出发,探析有效可行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活动设计。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一节英语课外整本书阅读导读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是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二年级第五辑Holly the Echo Warrior。它是由作者Martyn Hobbs创作的一部当代图片小说(Graphic story)。它讲述了热爱大自然的主人公Holly,不满自己的树屋要被父亲砍伐,开始了不同寻常的抵抗,最终实现和解的故事。这部小说的主题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均有涉及,主线清晰,情节生动,容易产生共情,非常适合作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补充学习。
(二)学生情况
本节导读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作品的主题又是当下初中生最常面对的问题——和家人或朋友发生矛盾该怎么办。其贴近生活实际,初中生会更有话可说,这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文本和学生的分析,本节导读课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并能进行初步概括、描述与评价;尝试运用预测、猜测词义、推断等策略初步解读插图或文本,学会主动推敲和反思;学会表述生活中的矛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个层次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其形成一个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逻辑递进、循环上升、符合认知规律的活动链。故以下教学活动设计均围绕小说主题意义,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逐步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价值观。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开展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和铺垫。教师通过感知与注意活动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之间建立关联,发现认知差距,形成学习期待。
教学片段1:教师展示图书封面和书中关键图片(见图1),鼓励学生描述观察到的人物、场景、表情等。在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ir relations?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there? How do they feel? ”。此時可以适当提醒学生观察图片细节,比如“What does it say in Holly's T-shirt? What does she try to save?Who does she fight against?”。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已知发现,大胆猜测小说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书名:“What is an eco warrior? ‘the Eco Warrior or ‘the Eco Girl, Which is better? Why? Are you an eco warrior? ”。最后,让学生尝试填写“It is a/an ___(happy/sad/terrified/romantic/.....)story about__.”。
【设计意图】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明确的阅读目的会增强学生的阅读投入,进而促进其阅读理解。教师利用封面图片和关键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思考、联系、理解、预测、表达。书名是一本书的写作着眼点,思考书名的含义和意义往往有利于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值得一提的是,关键插图的选择、各种启发式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让学生聚焦文本主题的有目的的行为,而非随意。学生带着有意义的问题去阅读,能够帮助其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这样可培养学生边阅读边自主建构主题意义的能力。
教学片段2:教师呈现图片(如图2),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和场景。听音频,根据音频中每个人物的特点,填写每个人物的姓名并标记场景中出现的重要物品(如图3)。
【设计意图】本节导读课中,通过设计看、听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厘清故事的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并且在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中使学生关注和理解小说中出现的重要物品的英文词汇,以助力对人物特点和后续情节的理解。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基于形成的结构化知识,教师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引導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这是对新知的巩固与内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活动的内容还是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意义,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片段3:学生继续观察图片2,教师提问“What were they doing last night when Holly's father came home? ”。学生回答问题前,教师给出框架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表情。教师设计的框架内容如下:
a) Holly's mum was carrying a tray. She looks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Holly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he looks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Zadie and David__________________ . They may feel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Eco, her dog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e looks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 Sophie, her sister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he looks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已知人物和Group A/B物品词汇进行看图说话。在小组活动前,教师鼓励学生加入一定故事情节或人物心理。设计框架内容如下:
The persons or things you choose(at least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lly,her family and her friends are now in the gard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人物和物品后,通过描述父亲回家时每个人物正在做的事情和面部表情,既巩固了主题词汇和语法(过去进行时),还初步感知了各个人物可能的性格特点。接着,在新知的语言铺垫下进行看图说话,强化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另外,小组合作的方式降低了活动难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教师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与作者或主人公的态度和行为开展推理与论证,进一步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教学片段4:教师向学生展示书中几幅最能概括阶段性故事情节的插图(注意是要有连续性情节的故事图片),每一幅图配合一个引导性问题(如图4)。学生四人一小组,根据插图内容和问题提示进行故事编写接龙。最后,根据自我情节设计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最终“谁赢了这场争斗”进行大胆预测,并说明缘由。
【设计意图】导读课的教学目标并非提前给学生讲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而是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凭据,如书名、插图、语言片段等预测和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开展这一类活动时,班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决定了教师是否需要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提示、举例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
教学片段5:教师请学生思考问题“Have you ever had any conflict(冲突) with your parents or friends? What was it about(causes, processes,results)? How did you feel? ”。教师可以请学生以画连环画的方式,将一次和家人或朋友的冲突画出来,添加一些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最后小组进行分享阐述,并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并给出评价,评选出“the best story teller”和“the best problem solver”。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上既要有思维参与,也要有情感参与,融合了情感的课堂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利用已经形成和内化的结构性知识,综合运用编故事、讲故事的技能,引导学生简单描述自己所经历冲突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让他们说一说当时的感受,形成了个性化的思维产品,加深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另外,以画促说的形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和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实现跨学科融合。
四、结语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应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层递进、聚焦主题的导读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助其完成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方面既定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后续阅读做有效铺垫,实现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金秀.中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五点主张[J].英语学习,2019(7):55-57.
[3]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4]顾岩冰,容姗姗.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6):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