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读写课读说课中的实践
2019-05-13周伟
周伟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充分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举例说明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在高中英语读写课、读说课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教学实践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课标》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題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因此英语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
具体而言,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
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案例一:以Surviving Hurricane Sandy读写课教学为例。
1.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本文是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理解B篇的文本,是一篇记叙文,属于“人与社会”的话题。本文讲述了一个女孩在家乡小镇遭遇飓风后,建立了一个网站,为外界的捐赠者和家乡需要帮助的人结对,同时帮助很多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文章告诉我们:只要尽力,小人物也会有大贡献。本堂课的设计基于“help”这个主题词,设计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动。通过看图片感知与注意Rockaway在飓风过后一片狼藉,那里的幸存者极需帮助。通过How did Natalie help the survivors of Hurricane Sandy? Why did Natalie decide to help the survivors?这两个问题,获取和梳理文本主要信息,并通过自拟标题等概括文本主题。 通过描述主人公Natalie并复述整个故事来内化与运用文本信息。评价主人公Natalie的性格特点。编写故事结局,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输出,同伴合作学习、互批互评,对写作进行修改润色。
2.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完本篇记叙文后,应该能够:
(1)获取已给文本的主要信息并理解下列词汇fierce, attack, hit, escape, in ruins, inspire, be honored as 的含义;
(2)通过略读,查读等分析与梳理 why Natalie decided to help survivors of Hurricane Sandy and how Natalie helped the survivors等主题信息;
(3)通过关注时间线索词汇 (that night, the next day, in the following few days, in the coming months, today)和动词(escaped, found, inspired, created, helped, invited, honored)等复述故事,内化和运用语言知识;
(4)通过续写结局迁移创新文本信息。
3.主要教学活动。
(1)学习理解类活动。
1)看图片,感知与注意文本背景信息。
Natalie has always felt lucky to live in Rockaway. She loves the ocean and enjoys hearing the waves. She says: “Its the ocean that makes Rockaway so special.”But the ocean turned fierce on October 29, 2012. That night, Hurricane Sandy attacked the East Coast, and Rockaway was especially hard.
And then how did Natalie help the survivors of Hurricane Sandy?
【设计说明】:通过看图片,感知Rockaway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在海边听着波涛声那种美妙的感觉。但是Sandy飓风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Rockaway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此情况下主人公Natalie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灾难后的幸存者。然后基于主题词“help”提出了一个主题性的问题,How did Natalie help the survivors of Hurricane Sandy?
2)读文章,获取与梳理文本主要信息。
①扫读文章,回答How did Natalie help the survivors of Hurricane Sandy? 扫读后得出答案为:Natalie created a website page, matching survivors in need with donors who wanted to help.
②在了解了这个主题信息后,追问Why did Natalie decide to help the survivors?What happened? 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信息。
③在完成上表信息之后,同学们了解到飓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人们开始帮助幸存者。在此基础上追问如下问题:What did people do to help the survivors? What was the influence of those people on Natalie? Did the website page function effectively? 在回答完这些问题后得出结论:Because of Natalies great efforts, lots of kids were helped. Natalie was invited to the White House and honoured as a Hurricane Sandy Champion.
【设计说明】以主题词 “help” 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着重解决1. Why did Natalie decide to help the survivors? 2. How did Natalie help the survivors?这两个问题来获取和梳理文本主要信息。
3)读文章,概括与整合文本主题信息。
① What message was the writer trying to convey to the readers in the passage?
② Please give a title to the passage.
【设计说明】教师应在语篇主题的统领下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加工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体验、比较、鉴别、分析、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思想”(葛炳芳,2014)。在梳理文本表层信息之后,通过进一步挖掘文本和自拟标题来概括与整合文本的主题信息。
(2)应用实践类活动。
1)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主人公Natalie。
2)复述故事,内化与运用文本信息。让学生根据时间线索和关键信息来复述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内化与运用文本的语言知识,同时使学生关注文本的时间线和动词的恰当运用,为之后的迁移创新活动做好铺垫。
【设计说明】应用实践能力指学习者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英语使用者依靠并综合运用英语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交际、解决具有一定熟悉问题的能力(陈则航、韩松,2018)。在获取、梳理、概括好主题信息后,设计描述、复述等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输出,内化与运用语言知识。
(3)迁移创新类活动。
1)评价主人公Natalie的性格特点。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Natalie is?
2)编写故事结局,创造性的进行语言输出。
Please add an ending to the passage. You may consider using some of the following words or expressions in your ending: hope, Rockaway, living, ocean, hurricane, rebuild, Netallie, neighbourhood, elderly, devote...to....
①提示:首尾呼应。②与前文的人称、文体、语言一致。
3)同伴互评互批,修改润色故事结局。
【设计说明】在获取和梳理文本的主要信息,概括和整合文本的主题信息,内化与应用文本的语言知识之后,进行迁移创新活动。首先评价主人公Natalie的人物性格特点, 然后创造性地續写故事结局,同伴合作学习、互批互评,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教师实物投影展示优秀学生习作,一起欣赏研习。
案例二:以人教版必修二Unit 1 Big Feng to the Rescue读说课教学为例。
1.总体设计思路:本文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二 Unit1 Workbook里的阅读文章,主要介绍了冯骥才和他对文化遗产保护所作的工作以及他为什么这样做。总体设计思路如下所述。通过看图片让学生感知冯骥才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对文化遗产保护引起注意。运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文本的框架,抓住标题中的big和rescue这两个关键词,利用what, how, why来梳理文本的主要信息,评价Big Feng的性格特点。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向外国朋友介绍Big Feng和他的事迹,内化与运用文本语言知识。之后给学生增加补充阅读,丰富之前的what, how, why等信息并进一步让学生进行迁移产出,最后布置创造性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写一个关于Big Feng的介绍性文本。本案例关注文本的主题意义,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不同层面的活动主要解决what, how, why三个问题,使学生既提升了语言能力,培养了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也使学生增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利用课外补充资料的学习策略。
2.主要学习活动:
1)学习理解类活动。
①看图片,感知冯骥才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注意。
②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主要信息。从size, literature, rescue三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冯骥才被称之为Big Feng。然后从what, how, why三个层面来剖析冯骥才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找到相关的细节信息。
2)应用实践类活动。
①评价冯骥才的性格特点,并从文中找到细节来支撑你的观点。
②创设情境,内化与运用文本主要信息。情境如下:假设你的外国朋友想了解关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事情,请向他们介绍冯骥才和他的文化遗产保护事迹。
3)迁移创新类活动。
①增加有关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的补充材料,让学生在what, how, why三个层面补充更多的内容。
②在what, how, why内容丰富之后,叫学生进一步口头阐述An Introduction of Big Feng.
③课后布置写作任务:Write an introduction of Big Feng.
三、结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教育部,2018)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时应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如何实现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能够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李留建、姚卫盛,2018)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认真践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不同层面的英语学习活动中落实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留建,姚卫盛.例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1):49-53.
[3]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陈则航,韩松.推断学生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能力的教学改进研究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