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06-19李瑭叶蓓蓓

教育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心育生涯心态

李瑭 叶蓓蓓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项重点工作。如今,学校的心育课程以西方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由此影响了心育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笔者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心育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育相融合,能够构建更加符合我国青少年成长特点和心理需要的心育体系,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完善和理想人格的养成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思变·行广·乐远”心育模式。

思变:曲成万物,变通则达。

“思变”意味着人们在处事中要注重思考,在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时,要具备变通的能力和心态。

首先,传统文化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智慧。这启示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有坚定的信念,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其次,《论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人应该时刻保持谦逊的心态,向周围的人和事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以求真理。再次,传统文化中提倡“君子务本”,强调内省和反思的重要性。这种自省和反思的心态是“思变”的关键。

我们将心理健康课程与小学思政课程相融合,开设了“圆桌思变”特色课,通过表演心理剧、审视性案例分析、道德法庭、学生辩论会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学习如何正确看待问题、多元思考问题、全面反思问题、灵活解决问题。

行广:行无疆,致千里

“行广”意指在生活中广泛涉猎、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兼容各类知识,具备深厚的素养。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行广”的心理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求知若渴。“行广”的心态是乐于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培养人的求知欲,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鼓励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二是融会贯通。“行广”的特点是具备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体系,能够在不同领域中找到共性。三是笃志好学。“行广”的表现是对认识事物、探索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以兴趣为起点,推动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强调通过兴趣打开梦想的视野,使内心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个体全心投入,进而将兴趣发展为能力。

从“行广”的意蕴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儿童心育,必将为儿童的积极心理发展提供深厚的理论根据和有效的行为指南。我们将心育活动引入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研学课程,將学生的心理护航从小小的咨询室扩展到广阔天地间,让学生快乐行走在充满鸟语花香的成长道路上。

乐远:仁无忧,志趣达,乐致远

“乐远”指个体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事物,对未来抱有积极向上的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能鼓励学生对未来的信心与期许,也有利于培养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

“乐远”表现了学生渴望开拓心灵空间、成长变化的愿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通过对事物冷静的观察、思考,学生可以逐渐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断挑战自我、努力突破。

通过对“乐远”一词的阐述,我们将其定位为基于志向培养的生涯教育。学校综合考虑现有办学特色、学生实际需求以及生涯教育目标等因素,以“生涯与学生”“生涯与生活”“生涯与人生”为主题,以学校、家庭、社会三条途径协同推进,层级递进式开展“生生不息”生涯课程,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引导其探索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

总之,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使心育更加符合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心理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思变·行广·乐远”心育模式既延续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心育生涯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吐槽退役生涯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还是“看掐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