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校图书馆的开放性,成就学生的开放性学习

2023-06-19李家成

教育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学习型图书班级

李家成

图书馆不仅储存着人类文明和智慧结晶,而且通过向公众开放,以及通过人们对图书馆图书、空间、活动、文化的价值开发,成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学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种具体类型,也应如此定位,发挥出应有价值。

让师生成为学校图书馆主人

在学校图书馆里,学生可以因丰富的书籍得到精神滋养,因选择性地使用数字资源而提升数字素养。学校图书馆为师生服务,师生应为最熟悉如何利用图书馆、开发图书馆功能的人。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学校图书馆的服务也理应更为多样,比如有的学校图书馆设置了朗读亭等现代化设施,实现人机交互。学校可在图书馆中设立学生岗位,让有意愿的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建设工作中,体验图书馆员职责、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可组织师生利用图书馆场地、藏书等各类资源,开展读书会、诗歌交流活动、观影会等活动。教师也有责任主动开发图书馆资源,比如将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地,设计有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从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效益,让学生愿意主动走入图书馆阅读、学习。比如在我们合作研究的一所学校中,图书馆一楼建成了将学、研、训、玩融为一体的“玩伴中心”,让学生在图书馆中结成玩伴、学伴,培养合作精神。

进一步落实上述思路需要学校重新定位图书馆的职能,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书籍存放、借阅之处,而要更加重视其活动组织、文化推介等工作,推动图书馆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园地、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

自然,上述建议远未穷尽各种可能,而正是学生和教师直接参与,对于图书馆的设备设施、场所环境、资源配置等提出新需求,不断拓展图书馆功能,才能让学校图书馆更具有人文气息,更具有教育气质。学校可以多倾听学生、教师的意见,将办好学校图书馆的决定权交给师生,以获取更多开拓新思路、发现新可能的机会。

丰富学校图书馆的具体形式

學生诚然可以在图书馆内学习,但更日常的学习空间是班级。因此,可以鼓励学校图书馆化整为零,分批分类地将图书送到每一个班级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到、读到、用到各类书籍,提高图书的流动率、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增加班级、年级之间的图书流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

目前,一些学校直接在走廊等空间放置图书的自助借还设备,极大方便了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当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课题研究时,这类随手可得的智力资源更为珍贵。学校可依据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教学活动的常见主题,在相应楼层和班级配备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如此改进学校图书馆工作,更有利于将图书融入基于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同时,也更方便教师了解班级内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丰富班级文化。

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图书馆要做好对各年级、班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安排,明晰班主任开展班级建设的具体需求,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基础,进而调动班主任、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图书馆的根扎进学生真实的班级学习活动中。

协同合作,共建阅读家园

学校图书馆可以与家庭合作,使学习型家庭及代际学习效益更为彰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背景下,家长的阅读也显得更为重要。不少地方政府正大力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社区会组织各类读书活动,且不少家长也有与孩子一同阅读的意愿。

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书籍流动、活动组织、文化渗透充分影响更多家长,促成家庭学习、代际学习的实现。比如我们合作开展研究的相关学校中,推动年轻父母、老年人与儿童开展共学互学项目,其中包含通过共读精选绘本,开展针对两代人的生命教育等活动;利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学习机会,获得大量专题性的图书资源。此外,我们曾在乡村中学开展研究,发现通过推进学生阅读可直接带动更多家长阅读,而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领导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家庭和社区文化的建设。

如今,已有较多学校实现了校内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如在双休日、寒暑假适度面向家长和社区开放,在工作日面向进校工作的家委会成员开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图书馆能将触角延伸至更多家庭和社区,充分彰显大教育观。

馆校联动,拓展知识空间

尽管教育系统有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图书馆建设,但当地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一般更为丰富。当前北京、上海、成都、深圳、佛山等城市都在大力推进将公共图书馆作为终身学习场所的建设,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形成遍布各社区的城市书房等小型公共阅读空间。在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也积累了通过公共图书馆极大促成全民终身学习的经验,如在合作联动策略方面,公共图书馆积极与社区、学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包括与社区合作,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与教育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和辅导服务。

学校图书馆有必要联动地方公共图书馆,在功能定位、图书流通、活动开展、成效评估等方面,借鉴当前先进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方式,并争取获得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学校可以申请与公共图书馆实现馆校数字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系统查询并借阅到公共图书馆内的资源。通过融入图书馆系统,实现学校图书馆的综合效益提升。其次,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站点资源,如在广东省佛山市,公共图书馆会直接在学校附近设置流动站点,极大促进了学生和家长的图书借阅行为。最后,学校还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及家长利用课余时间享受公共图书馆资源。

当上述新功能和新的运行方式建立之后,可以进一步创新基于班级、家庭乃至社会的服务形式,创造更大的教育效益。而此时,学校图书馆有必要将各类成果收入图书馆系统,通过保管、陈列、实物展览、交流对话等方式,积蓄这类教育力量,并继续开发,持续激活后续学习活动,助力学生的持续成长乃至全民的终身学习。另外,学校图书馆的研究本身还可以作为课题或研究项目,通过学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图书馆若能保持开放性,通过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自主选择和探索、提供交流和合作机会等措施,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支持和引导,从而推动其全面发展。学校图书馆的视野不应局限于校内,而应借由服务的主体人群,即教师、学生的社会交往,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世界,从而助力学校逐渐成为社区文化的中心,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视域下社区教育体系研究”(AKA210019)的研究成果 】

猜你喜欢

学习型图书班级
班级“四小怪”
图书推荐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不称心的新班级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