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提高学困生数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3-06-18马晓玲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报导图学困生

马晓玲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怎样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切实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打消家长疑虑,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双减”课题。从“双减”背景下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利用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等方面展开阐述。

“双减”意见中指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那怎样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怎样切实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打消家长疑虑,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双减”课题。

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利用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知识、夯实基础,还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但过重的作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1]

“双减”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一、趣味作业引领学困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保证学生拥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效完成学习任务。[2]学困生大都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表现在数学上存有畏惧感。“双减”下,学生既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又要保证质量,在优化作业时增强趣味性能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和畏惧感。

(一)“拍数学”

学习了平面图形后,我给学生设计了“数学之美随手拍”的趣味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图形之美、对称图形之美、数学线条之美。学生作业完成得相当漂亮,可以说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学生随手拍的照片有家居服饰中的图形,有路边交通指示牌中的图形,有各种地砖中的图形,有公园墙壁栅栏中的图形,有广场雕塑造型中的图形,有房屋建筑中的图形,等等,可以说视角之广。其中有一名学困生还细心捕捉到了学校电动门里有平行四边形。我把学生的作品做成了“数学之美”作品集在班级展示,会看到学困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溢于言表。这样能使学困生感受到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从而积极参与。只要参与,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做数学”

有的学困生可能计算能力薄弱,解题思维也不够灵活,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如学习了“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做“默比乌斯带”。平常书面作业不出色的个别学困生做得很成功,其中小A同学还给同学们演示了他做的过程。当他把连环套在一起的默比乌斯带拉开展示的时候,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一次成功的经历足以给学生带来学习数学的兴趣。趣味作业不只可以在课后布置,还可以前置在预习中。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之前,我留了一个有趣的作业——“玩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学们自己通过“剪、拼”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探究出它们的面积算法。在第二天新课的小组演示中,我特意观察到几个学困生拼摆得非常好。学困生有学习的困难或障碍,但不代表每一方面都很弱,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其兴趣,扬长“助”短,可使他们不断进步。

(三)“玩数学”

学生天性爱玩。我在数学课后延时服务中增加了“玩数学”的趣味游戏,首先是为了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引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玩”中对数学产生兴趣,继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乐于学数学、用数学;其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走进数学文化,培植学生的数学情感。我带领学生依次玩“七巧板”、“数独”游戏、“数字华容道”、“魔尺”、“魔方”、“巧解九连环”、“24点大挑战”。这些趣味益智游戏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通过“玩数学”益智游戏,学生动手动脑、竞相比拼、益智开窍,很好地激发了探究数学的兴趣,学困生也在“玩数学”中得到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这种做法既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在趣味作业的引领下,学困生逐渐克服了对数学的畏惧感,从觉得好玩、愿意参与到完成作业,刺激他们动脑思考,提高了他们的數学思维能力。

二、多元作业助推学困生

传统的数学作业中书面作业多、计算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学困生更容易厌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困生也是如此。有时候设计一些多元化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发挥长处、积极完成,多元化的作业也能巧妙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获得一定的数学能力。

(一)数学日记

有的学困生的数学技能有困难,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很好,口才也不错。有时根据教学内容,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学日记”式作业,学生是很新奇的。学习了“时间单位”,我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安排自己的一日作息时间,学生就要具体地计算一些时间;学习了“长度单位”,我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描述身边物品的长度,学生就要去测量记录;学习了“方向与位置”,我布置了两篇数学日记,一篇是让学生描述学校、自己家的方位,另一篇是让学生描述生活中怎样辨别方向,学生就要认真观察;学习了“平移和旋转”,我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出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学生写出了很多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学会了区分平移和旋转。“数学日记”让学生在“语文+数学”的多元模式中展示了专长,历练了数学能力,很好地提高了学困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思维导图

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我都会布置画单元思维导图的作业。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学生特别好奇,但也只能模仿画出简单的思维树,呈现简略的知识点。接着,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收集好每个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因此有了一定的进步,内容也充实多了。同时,我还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中细化、拓展思维导图的图形示例画法和颜色的搭配运用,使学生的思维导图架构有了质的提高。这个完成单元思维导图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促使学生养成了专心听讲、乐做笔记、善于归纳的好习惯,也使得学困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如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内容有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四舍法”试商、“五入法”试商等,内容多、要点多、连贯性强,但是学生的思维导图却做得特别棒,就连学困生做的思维导图都令人眼前一亮、不容小觑。小小的一张单元思维导图,不仅锻炼了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改变了学困生的学习方式,还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数学小报

数学小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作业形式之一,数学小报内容简短、形式丰富、形象直观、色彩鲜艳、个性化强,可以尽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装饰、语言、数学等才能,而且数学小报经常可以被展示在班级宣传板上,学生的成就感比较强。如学习了“年、月、日”,我让学生做了“我们一家的生日月历”数学小报;学习了“方向与位置”,让学生专门做了一期“神奇的指南针”数学小报;学习了“自然数”,让学生做“数的产生”数学小报;认识了计算器,让学生做“计算工具的发展”数学小报……我还利用数学小报作业进行思维拓展,如一题多解、开放题、思维拓展题等,让学生把自己的解法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展示在数学小报中,然后把小报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学生一目了然、对比鲜明,思维碰撞、便于借鉴学习,这种形式比学生各自在作业本上写作业的效果要好得多。这种良好的作业氛围助推着学困生不断努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也不断地融入班级,展现自我。

新颖的多元作业展示了学困生的优势与长处,让学困生容易找回自信、自尊与成功感,而这恰恰是促使他们积极上进、努力学习的原动力!

三、实践作业提升学困生

数学是一门求真的、科学性强的基础学科。根据教学内容时常设计一些实践作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求真科学思维和精神,使学生获得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实践作业,在实践作业中,学困生参与比较积极,个性化展示机会多,数学成就感高。

(一)解决问题

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我设计的实践作业是“鱼缸里的数学”:老师家里买了一个鱼缸,从外面量,长8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从里面量,长7.8分米,宽3.8分米,高4.9分米。你能帮助老师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1)如果要把鱼缸放在柜子上,需要在柜子上留出多大的面积?(2)请你算一算,制作这个鱼缸需要用多少玻璃?(3)如果把鱼缸放在客厅,至少需要在客厅留出多大的空间?(4)这个鱼缸能盛多少水?这样的实践作业,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强烈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价值和魅力。学习了“优化策略”,恰逢学校举行班级之间乒乓球比赛和国际象棋比赛,布置作业时,我没有按部就班让学生做书上的习题,而是设计了真实的实践作业“给班级排兵布阵”,学生都想让班级比赛获胜,个个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设计出了“五局三胜”“三局两胜”的最优策略。最终,班级在这两项比赛中双赢,学生的成就感爆满。这样生活化的实践作业帮助学困生获得一些数学技能,提升学困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探究

学习了“烙饼问题”,我设计了“亲子烙饼(煎牛排、烤面包)”的实践作业。现在大多家庭都有电饼铛、煎锅、面包机等,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安全性高、易于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既应用了数学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增进了亲子感情。如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作业“计算土豆的体积”:将一个土豆放入未盛满水的长方体容器里,并计算出土豆的体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发现:这个放入的土豆体积就是长方体容器中上升的水的体积,继而还能探究出:如果长方体容器盛满水,放入的土豆体积就是长方体容器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在这个动手探究作业中,学困生亲自操作,印象深刻、难以忘记,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明白原理、突破难点,作业效果非常好。

(三)调查收集

信息时代,要培養学生一定的调查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我给学生设计的作业是“班级小调查”:让学生分组调查本班同学的生日月份、睡眠时间、近视人数、完成作业的时间、喜欢的水果等。根据调查整理的结果,制作条形统计图再共同分析数据。经过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学生得出: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大都达到了9个小时,完成作业的时间大都在60分钟内,鼓励同学们继续保持;全班有近十分之一的同学近视,已佩戴近视眼镜,希望全班同学能科学用眼、保护视力;根据整理出的全班同学生日月份,在每个同学的生日当天,我们给他送上生日祝福,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根据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我们在联欢会上多买这些水果,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调查、收集信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样的作业学生太喜欢了。学习了“千克”,我发现学生普遍对“1千克”认识不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亲子实践作业:由家长陪同,可在超市、市场调查了解1千克(食盐、鸡蛋、苹果、西红柿等)有多少并记录下来。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同学们不但完成得很好,而且第二天部分学生还带来了1千克的实物展示,有了这样的生活实践体验,学困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感到容易理解了,还学到了一些数学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立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实践作业,改善了家校关系,增进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学困生的数学能力,促进了学困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晨光.关于“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和实施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23(3):139-141.

[2]李桂丽.控量减负 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58-60.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逸夫小学)

编辑:陈鲜艳

猜你喜欢

小报导图学困生
奇葩小报
烃思维导图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奇葩小报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