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出不穷 减负增效

2023-06-18陶玉叶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评价

陶玉叶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施分层作业设计,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更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励学生成长。

自2021年出台“双减”政策后,多地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作业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应该始终围绕“减负”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调整。作业的设置不仅要减负增效,更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但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多数教师习惯于“一刀切”,忽略学生的差异性,且大多是机械地抄写、默写、背诵。因此,“双减”要求下,既要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得好”,作业分层就成了作业设计的新趋势。

一、细化作业分层,减轻学生负担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一些学生完成作业不仅快速,而且高效;一些学生需要老师再三催促、耳提面命,才能勉强完成,这些学生被称为“学困生”。班级“学困生”的学习就像蜗牛爬行。作业的负担压得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又何谈自信,何谈全面发展呢?

即使学习内容相同,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的知识与技能也可能是不同的,学习后的思维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因材施教。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证明了分层作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最适宜的发展。

(一)认真读懂学生,实施科学分层

设计分层作业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降低他们的作业难度,以巩固其薄弱环节,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其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作业,并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着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针对“学优生”,教师则可以提高作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使他们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通过作业来挖掘潜能。占有最多人数的“中等生”,很多是班级里的“潜力股”,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则需适度提高难度,适度增加作业量,让他们“蹦一蹦就能摘到果子”,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比如,针对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的课后说话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看不见了。”

还有什么地方也被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自选难度,展开想象和小伙伴说说。

难度指数:★请结合老师出示的图片来说说。

难度指数:★★请结合课文《黄山奇石》《日月潭》《敕勒歌》来说说。

难度指数:★★★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

在磨课过程中,一开始,我并没有对题目进行分层,直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结果就出现了只有个别“学优生”能回答的情况。我意识到要适度降低难度,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于是,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说话练习分了三个层次:给“学困生”搭建足够的平台,出示生活中常见景物的图片,看图练习说话;让“中等生”回忆前面学过的课文,结合已知内容练习说话;加大“学优生”的说话练习难度,充分激活其思维,使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练习说话。这样一来,学生异常积极,一些从不举手的学生也参与到了说话练习活动中。学生自信的眼神也让我意识到了设计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但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中,所以就需要教师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

(二)关注个体差异,设置作业套餐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在设计作业时,即使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不能完全排除基础练习,因此,我认为可以将作业变成“主食+配菜”的作业套餐,即基础练习,每位学生都要完成,但同时加上自选分层练习。这样的“作业套餐”,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又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有了选择权,成了学习的主人,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成就感。

二、丰富作业形式,促进个性发展

在设计分层作业的同时,我们也要考慮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激发学生兴趣,在设计题目时,要避免枯燥乏味的重复性作业,着重提升题目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丰富作业的形式。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时,根据季节和相关课文内容,我设计了“春趣”主题系列活动。

1.“识春”:春日之美好,从认识春天开始,请你找一找古诗和成语里的春天吧,读一读、背一背,来一场“春日颂”吧!

2.“拾春”:你愿意和春天来场亲密接触吗?走进春天,走进自然,去捡拾春天带来的小可爱吧!

3.“食春”:春回大地,身为小馋猫的你们准备好享受春天的美味了吗?去找一找春天特有的食材吧,在学完“识字4”后,你知道该如何烹饪它们吗?请你为“食春宴”设计一道菜,附上菜名、照片和烹饪方法。

4.“侍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成为春的使者,去种下属于我们的春天吧!请你学着邓小平爷爷的样子,亲手种下属于自己的一道绿,并写下植物卡片,向大家介绍。

5.“示春”:你想要留住春天吗?那我们将自己心中的春天展示给春姑娘看吧!

想当小诗人的你,可以用比喻手法写一写春天的生机勃勃;

想当小画家的你,可以用彩笔画一画春天的绚丽多姿;

想当摄影师的你,可以用照相机拍一拍春天的多姿多彩;

爱动脑筋的你,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展示你心目中的春天。

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布置了多种类型的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

1.语言表达型:如“春趣”主题活动中的“识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是以春天为主题,涉及很多有关春天的古诗和成语,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这一活动,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储备库”。同时,我们也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将“春日颂”活动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收获了更多的观众和掌声。

2.生活体验型:如“春趣”主题活动中的“拾春”和“侍春”。通过这两个亲身参与的活动,学生感受到春天有了具体的形态、真实的模样、生动的情趣。学生因此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很多学生兴奋地给展示角带来了花束、柳条,更带来了蝴蝶和小蝌蚪。他们制作的植物卡片也不尽相同,照片里,他们个个小心翼翼、全情投入;讲台上,他们在介绍时兴高采烈、兴致勃勃。我相信,“春天”将永远滋养他们茁壮成长。

3.综合实践型:如“春趣”主题活动中的“食春”。在学完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4 中国美食”后,学生个个都想成为美食家。于是他们纷纷走入市场,走到田间地头,走进自家厨房。他们不仅认识了春天特有的食材,还在实践中巩固了书上所学到的烹饪方法,成了一名小厨师,更有不少学生爱上了做饭。

4.动手创作型:如“春趣”主题活动中的“示春”。经过一系列有关“春”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他们的春天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于是,他们开始动手创作了,诗歌、绘画、摄影……教室里的展示墙俨然成了“春的世界”。

除了以上四种类型之外,还有很多类型的题目待大家思考探索。相信在这样丰富的作业形式下,学生不但能减轻自己的作业负担,而且个人素养也将得到全面发展。

三、设计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独自批改作业,并根据结果进行反馈,学生也常常只看一下等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习惯、思维等发展被严重忽视,因此,多元评价必不可少。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良好的评价是一针催化剂,可以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促进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努力。为此,在评价时可以加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甚至是社会评价,进行多角度评价,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其发展。

如上文提到的“识春”活动,在举办“春日颂”活动时,我邀请所有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了线上活动,同时还请参与的学生和家长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与评价。这样,学生得到的就是老师、同学、家长等各方面的肯定,而不再仅仅是以老师为中心,多样化的评价也将会使学生的自信和内驱力逐步增强。

(二)评价内容区分化

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那相对应的评价与反馈也应有所区分。教师要聚焦作业分层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不仅要指出不足,更要提出改进建议,因材施教。但要注意的是,在点评时,教师要多使用带有肯定、指导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仅关注作业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三)成果展示多元化

作业的评价是对学习情况的反馈,想要使其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每一次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当他们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时,其影响力将不可想象。曾经有一个学生,其学习能力较差,长期处于自卑的状态。但某次他上台讲课文中的故事时,意外地发现他的口才非常好。他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因此,我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表扬、积极引导,经常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讲故事大赛等,从此他的眼睛中逐渐充满自信。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机会,利用教室的角角落落,展示学生的各种作品,如上文提到的“拾春”和“示春”活动的作品,也可以是学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后的课本剧表演,抑或是学完《“贝”的故事》后,以PPT形式展示其他生字的故事……

除了以上这些多元的成果性展示,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评价更应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非单一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成长袋”,将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他人的评价等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材料,放入属于他们自己的“学生学习成长袋”,并挂在班级的墙壁上,这样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学习发展就能得到肯定,促使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

综上所述,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分层作业成为热门话题,当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作业变革的重要性,这就赋予了作业这一古老形式新的生命和意义。小学低年级语文分层作业的设计多种多样,在减轻負担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上仅是对小学语文低年级分层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索,如何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业,还需每位教师进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许丽华.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和实施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靖静.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212.

[3]韩云.谈减负增效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7):7-9.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编辑:张俐丽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