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2023-06-18胡宗勤
胡宗勤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师应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情境:小明买了1块蛋糕,他要把这块蛋糕分享给他的4个好朋友。现在,蛋糕平分成了4份,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相同大小的蛋糕。提问:(1)蛋糕被平分成了几份?(2)每个人分到了多少蛋糕?(3)如果小明买了2块蛋糕,想要分享给他的4个好朋友,每个人分到的蛋糕会变成多少?引导学生用分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创设不同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1)数量比较情境:在教学判断多少时,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比较物品的多少来练习判断多少的能力;(2)二维图形情境:在教授正方形和长方形等二维图形时,可以利用小棒等教具,让学生尝试搭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提问它们的面积和周长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热情和激情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探索的世界。其次,情境能够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最后,情境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情境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会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与知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多动脑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情境,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培养技能,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授“认识平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长度画出线段,将平行与垂直概念联系起来。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测量线段之间的距离?从图形中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三、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课本中的这些图形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表现。观察课本中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将课本中的这些图形进行改变会有哪些新的特点呢?这种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
再如,在教授“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并让学生猜测其中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这样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不仅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良好品质,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四、互动交流,共同进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改变。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采用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采用问答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探究并回答:“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什么?请举出一个例子。”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反馈和评价,采用课堂测验、作业辅导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和教学调研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思考和發现问题的答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
五、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让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实践操作。在学习一些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如通过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来求其面积,通过折纸来了解三角形的性质等。这样的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计算面积的实际例子,如你家的厨房有多大?请自己测量一下,然后用平方米来表示它的面积。学生可以自己测量厨房的长和宽,然后用所学知识来计算厨房的面积,从而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来体验所学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单位换算”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分小组进行游戏,如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换算,或者通过游戏模拟不同重量的物品的运输情况等。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六、善用激励评价,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中,激励评价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激励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能力和习惯。下面将分别从激励评价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激励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及时、准确、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及时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准确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鼓励性的评价则可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及时告诉学生自己的成绩和优缺点,同时鼓励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习方法指导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例如,在学习“数字拆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数字拆分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中学习更有意义的知识。学习方法指导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能和策略,如学会制作学习计划表、自己总结归纳所学内容、讨论并分享掌握的学习技巧等。
七、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和开展探究活动被视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路径。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策略,相互检查、补充和纠正,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学习。例如,在数字运算的学习中,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相互研究算式的构造和解题方法,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运算规律。同时,小组合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问题、收集资料、探索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相互交流和评价。例如,在学习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自己尝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测量的本质和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具有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其次,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与良好的教学应变能力;最后,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教育情怀与学习态度等。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大不同。在新课改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更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八、巧妙提问,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巧妙提问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通过巧妙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提问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搜寻图形特征,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几何关系,提升学习的效果。
提问需要灵活掌握技巧。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内容灵活选择提问的方式。例如,在学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运算方法的优缺点,激发学生比较的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其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让小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正确把握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与要求,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中卫.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读与写,2022(7):127-129.
[2]黄广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24):28.
[3]林宗香.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7):79.
[4]赵万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路径初探[J].读与写,2018,15(20):158-159.
(作者单位:遵义市汇川区第六小学)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