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3-06-18向阳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语文

向阳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問”尤为重要,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以问激趣,以问激思,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思维更加活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理解、掌握、运用课堂教学内容。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艺术,长期存在于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应采取良好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点燃问题这一导火索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分析、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仅实现深层次的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必要性与价值

(一)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富有趣味以及新颖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围绕不同的问题,由浅入深地思考、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探究、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各种不同的语文理论知识,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以及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有利于凸显课堂的反馈价值

提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反馈的过程。借助这一过程,教师可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况,检测其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情况。结合学生的回答,全面而综合地判断出自身的授课效果,由此也能及时对教学重难点加以分析,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完善教学。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有利于实践监督

传统课堂中,有的学生非常害怕教师提问自己,实际上这不利于发展其思维,也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此,通过拓展合理而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可提高课堂注意力,通过问题进一步融入探究学习中,有利于提高语文成绩与课堂有效性。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

提问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融入学习与体验操作过程中,还能进一步调节课堂气氛,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各种文本所具有的特色,去触摸其主旨,品味蕴含其中的情感内涵等,由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提问内容浅显无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问题有效引导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吸收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但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失去了问题原本应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时,结合课文,教师设计了问题:“同学们,学习了上节课内容后,谁能说说维也纳在哪里,它究竟美不美?”这样的问题太过浅显,而且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也很单一,答案较为机械。因此,这一提问的设计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对提升教学质量也没有多大作用。又如,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麻雀妈妈用身体的哪一部分保护了自己的小宝宝(小麻雀)?”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不假思索,仅仅用“身子”两个字就可以回答。显然,该提问依然缺乏思考性,而且回答的空间也非常狭小,学生不经思考便能随口说出答案。浅显的问题不仅很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因为问题简单而缺乏学习积极性,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利于培育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意识。

(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多而繁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太过频繁,而且有的问题也比较烦琐、复杂,常常是学生还在思考上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就接踵而至,导致学生一时无法应对。从表面来看,似乎师生之间在积极地沟通交流,关系很融洽,可实际上学生只是被教师的问题牵引被动学习,缺乏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教学目的并没有达到。在这一复杂而烦琐的提问中,学生无法抓住该问题的重点,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整堂课,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学习的目的性缺失,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困难。另外,有的教师在提问时过于随意,使问题缺乏实效性与可行性。

(三)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大而空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大而空,未能以学生为中心,也未能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即便绞尽脑汁,依然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显然难以发挥其引导以及导向作用。而且,当前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多是问答式的,这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与知识的吸收以及运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知识并非全部由教师进行单方的讲解与灌输,更多时候还是在于学生进行思考与自主分析、探索之后,加以有效理解、吸收、掌握,并能够逐步内化、建构知识框架。如果提问太过空泛,会阻碍学生的自我理解以及认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在提问时,教师未能科学地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学习以及探究问题的时间,这无形中也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以及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从而导致有的学生不再愿意思考问题,也出现了回答问题积极性下降的现象。如果教师未能在课堂中与学生开展合理且具有综合性的交流互动,忽视问题的互动及解答过程,仍然以自己的主导性讲解为重点,那么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语文丧失兴趣。再加上教师如果提问的内容较死板或者是难度太大,方式缺乏创新,无疑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策略

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教师应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问题进行设计,使问题体现针对性、科学性、启发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以及探究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一)设计能拓宽思路、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语文教师应全面地設计具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由此让学生结合不同问题的表现形式,由浅入深地分析、理解以及探究,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体验由此带来的成功感、喜悦感,消除原有的消极心理。为此,教师应就如何提出不同问题的具体思路以及方法进行斟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对一些文章题材的研究,设计启发性的探究问题。例如,具有历史背景题材的文章《草船借箭》《曹冲称象》。在《草船借箭》一文中,教师围绕文章大意设计的问题是:“诸葛亮是怎样借到箭的?”而在《曹冲称象》一文中所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还有哪些称重的方法?曹冲称象的方法依据的是何种原理?而在文章中又具体是怎样加以讲述的?”这些根据不同文章设计的极具探究性的拓展性问题,有利于激发与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生也会主动结合文章的思路以及意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教师也通过循序渐进地设问,不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文章的特色,以小组为单位,不断由浅至深地进行探讨、合作、交流。

(二)设计问题应体现趣味性,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生爱玩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其创新思维与探究思维颇为活跃。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性格、兴趣以及学习能力、身心发展特征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可以在探究内容中更好地融入富有个性、趣味性以及新颖性的内容,从而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契合,也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探究、分析中深入思考、探索问题。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问题共同互动交流的过程,也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更多的新思路、新想法。这一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解决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情绪欠佳、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亲眼见过涨潮与退潮,景象是怎样的?”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学生讲解潮起、潮落各个时期的具体的景象特征。清晰、生动的视频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潮水的特点。借此,教师再提出“涨潮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借助相关书籍,或者上网查询一些学习资料,在逐步了解、探索的过程中,对涨潮、退潮这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加以分析,由此使学生的思考探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三)抓住提问时机,增强学生思考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提问的时机,根据不同的问题创设不同的提问时机,为学生拓展更好更多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教师对各种提问及思路加以汇总,从而更精准地挖掘出不同问题的解决思路,消除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不合理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现象,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设计问题时要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并且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好提问时机,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像小女孩这样的人?”“你对这些人有什么样的印象?”教师设置问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让学生产生共情,更乐于融入问题中进行探究,更深入地阅读,从而快速理解文章。

(四)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也有规律地进阶,循序渐进地提升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文章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并对问题给予正确而合理的一种排序设计,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深度开发,将一些难以理解探究的核心问题进行拆分,变成一个个小问题,难度由小及大,从而消除一些学生不愿思考与学习的这一现象。例如,教学《石灰吟》这首诗中的“烈火焚烧若等闲”一句时,该句体现了石灰冶炼过程中的艰辛,“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对比。在学习这一句时,教师提出“为何石灰的冶炼过程如此复杂”,由此对学生进行诱导。学生思考后,教师继提出问题:“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石灰说什么?”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小组讨论,感受石灰的坚强与洁身自好的追求。体会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作者于谦想借石灰表明何种志向?”……在这一授课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计问题,层层进阶,引导学生从古诗的字面意思开始一步一步地体会“以诗言志”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于谦毫不畏惧且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人格,从而在问题的层层进阶下搭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交流沟通的桥梁,这样学生对于诗词意境的感悟也会水到渠成。教师通过把控问题的难度,并且设置问题梯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促使学生能快速融入教学中进行思考、探究。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与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以及优化;还要注意问题设计的科学性,避免单调、重复,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并且抓住问题时机,掌握问题难度,通过不断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尚宏杰.关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措施分析[J].天津教育,2021(19).

[2]刘珊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2).

[3]刘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与改进建议: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20(18).

[4]张明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26).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北苑学校)

编辑:张俐丽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