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视域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

2023-06-18陶奇燕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习题文言文

陶奇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并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足见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程度。而文言文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促进学生的文化熏陶、语言习得、思维进阶方面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尤为重视选择编撰文言文,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共选编16篇之多。对于凝聚着传统文化精髓的文言文,教师又该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下面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抓住“学习目标重精准,突显思维意识”“学习过程重策略,培养思维能力”“学习成果重评价,促进多元反馈”三个着力点进行研究和实践。

一、学习目标重精准,突显思维意识

(一)围绕课标+教材,确立大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提出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其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参考以上的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应做到激发兴趣、读懂大意、加强诵读、注重积累。

再观教材文言文编排特点,“始于三上,册册覆盖,呼应主题,逐渐增量”。随着年级的增高,文言文的数量逐渐增多,三年级每册一篇,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两篇。从内容上看,三、四年级的文言文都是简短的故事,五、六年级的文言文篇幅变长,夹叙夹议。因此,第三学段的文言文教学可在“激兴趣、知大意、多诵读、重积累”的基础上,再结合教材文本,确立本课教学总目标,使学生在语言习得、审美体验、思维品质方面都能逐步进阶。

(二)聚焦要素+习题,设立子目标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教材中唯一以单元集中展现思维与智慧的部分,《自相矛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必须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作为与单元要素一脉相承的课后习题,便可成为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分解确定子目标的有力抓手。

針对本课四道课后习题,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教材文本,紧扣语文要素和习题,在两者的统领之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音及注释,能读准“鬻”“夫”等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正确书写“矛、盾”两个生字。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鬻”“誉”“夫”等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讲清故事。

3.借助思维导图,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明白“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从而懂得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教学目标1和课后习题1相对应,注重朗读和积累。教学目标2和课后习题2、4对应,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目标3和课后习题3共同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目标精确把控了本篇课文的主旨,正确导向了整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中找准了关键的着力点,有的放矢,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二、学习过程重策略,培养思维能力

《自相矛盾》是一篇极富思辨意味的小古文,根据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明白‘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笔者认为,思维发展与提升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经验运用,让思维跳动活跃

在学习课文《自相矛盾》之前,学生已有学习小古文的经验,但如果教师还是用第二学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必定是停滞的。可以充分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文言文,比如《司马光》《守株待兔》等,再对新学的课文设置学习任务。

……

师: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文言文,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这篇文言文你想怎么学?(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正确 读通顺 读懂意思 体会寓意)

师:就按大家提供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1.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运用你已经掌握的方法读懂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字词打上问号。

2.同桌互学。

互学要求:

(1)同桌互读课文,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2)互相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尝试解决。

(3)同桌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

……

从“今天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到“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想怎么学”,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积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充分运用经验展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思考、会交流,兴味盎然,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理想状态。而如此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学习过的方法来学习新的文言文,也恰恰是学生阅读、学习其他文言文的引子,逐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也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创设情境,让思维智能生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如此反复提出“学习情境”,值得我们深思。《自相矛盾》课后习题第四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讲述故事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在完整讲述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为故事增加一些生动的情节。

……

1.模仿吆喝,推想“吆喝”背后的内心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楚国集市,这里热闹非凡,这个人在大声吆喝着。

(課件出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生朗读。

2.了解路人的想法,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听到他这样夸赞,如果你是路人,你的脸上会露出——会怎么想——

评1:你心里有疑惑,请你带着疑惑来读。

评2:你准确地发现鬻者的思维漏洞,你想揭穿他,请你读一读。

……

在上述环节中,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激发,生活体验也被唤醒,思维更在不断延展,“叫卖场景”“路人提问”的背后,学生会思考卖者如何吆喝才能卖出矛和盾,思考作为路人听后又会想些什么,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了想象,感知了人物的思维,启迪了自己的智慧。

同时,在讲故事环节中,笔者还创设“古人讲坛”情境,为学生提供说书人常用的醒木、折扇等道具,营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求知欲,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体验,灵活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让思维智能生长。

(三)思维导图,让思维掘进深入

探究“其人弗能应也”这一原因,必须走近人物,去看看卖者前后说法上究竟有什么冲突,以至于面对围观者的质问无法应对。为了帮助学生看得见这矛盾、冲突的思维过程,我们不妨来一场“莫能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之间的对决——“揣摩想法,探究矛盾”环节。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楚人听后“弗能应也”,他心想:________    。)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共同完成学习单(如下图),组员发表看法,组长负责记录。

2.交流反馈思维导图。

小结:看来,“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同时存在是不可能的。(相机板书:不可同世而立)

3.悟出寓意。现在你知道楚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了吗?我们讨论的这些结果,楚人此时心里想到了吗?请你把他内心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课件出示:楚人弗能应也,心想    。)

指名展示说。明寓意:如果让你来劝一劝楚人,你会怎么对他说?

……

这场通过思维导图呈现的对决过程,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智慧的火花。四人小组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三种可能的结果,分别是盾被刺穿矛获胜、矛被折断盾获胜和矛盾各自完好无损。根据思维导图,学生清晰地了解了“人物的思维过程”,由此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本的理解走向纵深,思维也愈渐深刻,最终寓意的悟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学习成果重评价,促进多元反馈

(一)采用追问,促发深思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升训练效果,培养创新思维。课堂中,笔者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会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一个学生言语的表达来引领其他学生透视其思维的展开,然后也跟着一起思考、理解,最终获得有深度的学习体验。如在指导猜路人表情想法的朗读过程中:

……

学生1:路人一脸不屑,带着嘲讽的味道说这句话。

师追问:说说看,你为什么这么想?

学生1:插图里这个人表情就是这样的,一副看不起别人的样子。

(其他学生经他一指点,纷纷点头,若有所思。)

学生2:老师,我还想补充,你们看他还用手指着卖者,我妈妈说用手指人是不礼貌的,看来路人特别看不起这个卖者。

……

这样知其一,还能知其二,既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周密的思考,由浅入深,举一反三,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二)先扬后提,以评促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具体引导,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即“后提”,再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更好地展现学习成果。而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则应“先扬”,优先肯定学生的优点,使他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思考和学习中来。

(三)研制量表,内化标准

评价量表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评价工具,能清晰地呈现评价标准,这既是评者去聆听观察被评者的依据,也是被评者创造、展现学习成果的标准。因此,笔者在“古人说书”的环节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张评价量表,设置不同的评价等级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如此评价量表,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融合,也确保了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地。

文言文的教学需要教师沉心静气,鼓励学生致用致远,质疑思辨。相信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下,学生定能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共生、素养和生命的共荣。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习题文言文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