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合理创设情境

2023-06-18刘吉辉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刘吉辉

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模式应用要求的总结,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指出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实践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的手段,切实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的价值

(一)以多种情境表征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情境表征会通过所创设的不同类型情境而呈现出类型各异的表征方式,并且其也常常关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投入程度及状态,若能采用多种情境表征方式,必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如此,教师对情境表征的利用便成为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向学生提供任务支架的方式,帮助他们于情境当中进行表征的感受与体验,而这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实施手段以及教学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1]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情境类型进行场景展示方法的选择,以便把各种情境的功能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能够运用影像、照片等展示方法,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肢体等,进而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终促进其数学建模思想、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以创设情境类型典型增强学生学习的熟悉感

具体情境类型的选择与创设,需要教师依据学生认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开展。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类型十分丰富,且不同类型情境有各自突出的特点。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关注生活情境与活动情境的创设,理清生活情境的真实性、适应性、典型性等特点,理清活动情境的操作性、思考性、趣味性等特点。[2]另外,情境素材的类型选择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类型情境的素材来源具有交叉共有性与差异性。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积累,并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积累与筛选,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和途径。

(三)以提升情境效能运用有效优化教学环节

就情境的实际效用来看,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像课堂导入环节,情境的运用多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及调动课堂节奏的关键要素,对此,教师应当依照学生已有经验及具体教学任务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以持续诱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欲望。在课堂教学环节,针对概念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使其能够对数字、符号等做到很好的感知;需要合作探究的知识内容则需注重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这不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使其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而逐渐具备探索疑难和获取新知的能力。到了巩固应用的环节,教学重点则是对知识的建构与应用,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3]

二、聚焦核心素养,创设合理情境

最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价值,其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理性思维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面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和应试技能,还应在教學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观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以真正实现促进小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目标。面对这一全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只有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创设合理情境,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体现学生主体性,才能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

(一)基于游戏的情境创设,激趣励学

喜欢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基于游戏的情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和探索,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生好奇心强,且天真,对事物的接受以直观体验为主,因而当面对烦琐、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总是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觉得无聊、枯燥,这将伤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积极通过活动来完成课堂环境的创建,做到寓教于乐。[4]如针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创设“买铅笔”的活动情境,把班内的学生合理分为几个小队,让他们各自担任售货员和顾客参与到情境当中。要求每个人购买的铅笔支数在1~5支之间,且每组购买的总数为8支。学生通过经历整个过程,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对1~5的认识,还能学会5以内的加减法。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增强情境的真实性,从而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情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承担起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责任,如某位学生出现铅笔购买数量错误的情况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你确定买这么多吗?你知道其他同学都分别买了多少支铅笔吗?”以此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基于实践活动的情境创设,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只有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帮助他们真正获取知识。纵观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存在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情况,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的实践性不足。浮于表面的课堂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进而也就无法促进其知识迁移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采用创设实践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真切经历学习体验,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发现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并最终转化为学习动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针对“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可向学生仔细介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真假辨别方法等,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换算规律。其间,还可选择一部分学生上台辨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同时学着介绍其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随后,教师让学生开展等价交换的实践活动:一位同学拿出一张5元或10元的人民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交换活动中感受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具体换算规则,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实践情境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新奇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而教师也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确保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和秩序性,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三)基于实际生活的情境创设,学以致用

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可脱离现实生活而进行。伴随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新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能够“授人以渔”,那么便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境,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就学生日常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展开具体情境的创设,这样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生活思维很好地联系起来,进而产生强大的知识迁移作用,最终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如“克与千克”相关内容的教学,这属于计量单位的范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若小学生经常跟随家长购物或是自主购物的话,便能够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与掌握,可以创设以下生活化情境:“同学们,老师想晚上回家熬一点莲子桂圆粥喝,现在要去超市购物,大家能帮我称称这些原料的重量吗?”接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好相应的物品,包括计量秤及桂圆、莲子、糯米若干,模拟出一个“小型超市”,要求学生分别称出桂圆200g、莲子150g与糯米350g。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能用克与千克来衡量的物品(如下表),体会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的实践过程与生活经验,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两个计量单位,并且使他们逐渐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最终在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基于故事的情境创设,增强体验

从小学生的心智角度进行剖析,我们发现,利用编写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并且有研究表明,冒险、童话等类型的故事尤其受小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可以运用搜集资料等手段来慢慢地收集一些故事,并按照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童话故事的改编,在充分调动小学生读书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思维发展,并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能够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如针对“认识周长”知识的教学,教师可采取创编童话的方式自然地引出一个问题:狮子意欲举办一场森林运动会,便给森林中生活的动物们送去了请帖。在具体组织过程中却发现,森林中的动物不论是体形还是身体质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也就不能实现在同一赛场进行比赛的想法。这时,猴子给狮子提出了建议,指出可以依据动物们的体形来进行竞赛跑道的选择。比如,豹子、狼等體形较大的可分为一队,安排它们在方形跑道比赛,而兔子、仓鼠等体形较小的一队则在圆形跑道比赛。并且为进一步增强比赛的公平、公正性,还要明确两条跑道的长度,随后顺势提出问题:“在已确定跑道类型的情况下,两条赛道的长度具有怎样的关系才可保证比赛的公平呢?”让学生基于问题展开自主思考,并在他们未得出答案的情况下再进行小组讨论,使他们从真切的学习体验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答案,由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基于问题的情境创设,发展思维

对好奇心处于旺盛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若能依照教学内容设计悬念、冲突与矛盾,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问题情境的种类也有很多,同时,合理的问题情境必须坚持目标性、真实性、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原则。教师在此环节中也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终有效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如针对“认识时间”知识的教学,关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是什么时间打上课铃和下课铃吗?”这是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事情,其必然知道具体的上下课时间,进而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时间有多种表现形式,诸如下午两点就可以用14:00或2:00p.m.等表示,那这些表现形式背后又涉及怎样的数学知识呢?”学生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也会好奇时间为什么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进而开始主动探求其背后的数学知识。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起到良好的调动作用,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基于情境模式开展教学,需要教师明确相关的要求,以多种情境表征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创设情境类型典型,增强学生学习的熟悉感;以提升情境效能运用,有效优化教学环节。只有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细化,才能创设以游戏、实践、生活、故事、问题为载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更加丰富、真实的学习体验,从而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切实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可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模式还有很多,还需我们不断研究与创新,为小学数学教育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丽霞.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2(6):21-23.

[2]杨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2(15):40-42.

[3]徐兰芳.巧设学习情境 引发学习提问: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策略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2(10):85-86.

[4]许松琴.浅析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2021(19):73-74.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梅峰小学)

编辑:常超波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