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

2023-06-18孙婉莹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古诗词深度情境

孙婉莹

深度学习是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学习形态,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都注重知识的深层次化,注重知识的建构,注重体验,注重问题解决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是面对复杂社会情境下的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建立关联、多元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中国教育正走向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具有核心素养的人的阶段,而语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深度学习是中国教育走向核心素养的应然产物。何为深度学习?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学习呢?从国内外的目前研究来看,基于不同文化环境等因素,不同的学者对于深度学习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内涵不尽相同。深度教学注重知识的层次化、知识的建构和问题的解决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防止教学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

深度教学是语文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深度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是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形態。

众多的研究认为,项目式学习是指以充满活力的、互动和积极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现实问题的教学方式,目的是激励学生对所学科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项目式学习的目标与深度学习的目标不谋而合,也可以说有效的项目式学习正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模式。因此,基于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针对深度学习开展了一系列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究。

一、深度学习——基于情境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

(一)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创设情境,激发深层学习动机

深度学习将学习任务置于深度学习环境中,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经验、学习生活相链接,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发生。而项目式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适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因此,项目式学习能够为深度学习提供土壤,即项目式学习发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下。在合适的情境下发布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够理解任务在实际生活层面上的意义。另外,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学生则会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学习的深层动机会进一步形成。

(二)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案例分析

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时,学生阅读了关于中国神话的一系列文章,还有西方神话故事等一系列文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在阅读这些文章后,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谈一谈你想和哪个神话人物成为好朋友。你想和他过怎样的一天呢?神话故事充满着神奇的想象,但神话人物又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教学中先要让学生了解神话人物,再走近神话人物。这时,笔者先进行课内文本教学,师生共同研讨课内的神话故事。接着,以学生自主阅读课外的神话故事为任务。在阅读课外神话故事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阅读后分组探究神话,并上集体阅读分享课,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主题、类型的神话并进行分组探究,讨论研究主题,收集阅读体会,并及时给予学生研究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兴趣开展主题式阅读,进行阅读小创作。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神话进行研究,如有的学生创作一篇《我想和谁过一天》的神话想象文。最后分类研究不同类型的神话故事,对其进行再创作,汇编成一本《新编神话故事集》。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将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神话人物带入他们的学习中,以神话故事神奇而又蕴含想象的特点创设情境,以小学生爱想象的思维特点创设任务,打破了文字与生活的界限。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走进神话故事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阅读、对比、分享,让学习由浅层的了解到深层的喜欢学习神话故事,实现了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动机的目标。

二、项目式学习——基于关联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

(一)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建立关联,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基于深度学习的项目式学习,需摒弃简单记忆、孤立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方式,着力探究注重整合联系的深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批判性的高阶思维,善于联系与迁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因此,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深入整合联系的深度学习。

(二)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案例分析

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这三首古诗词进行整合和关联,让学生找出这些内容的共同点,学生发现这三首诗词所描写的是不同季节的景色这些浅层次的知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绘画等形式将思维进一步可视化。教学中,先设置任务,让学生寻找景物,创作一幅画来还原古诗中的画面。接着,设置朗诵任务:在古诗诵读活动中,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这一任务中,学生将结合资料,化身为诗人来体会诗人的心情,继续丰富自己创作的图画,想象画面,将可视化的图画与言语融入学习,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诗人眼中的相同景物皆为“吾心不同”:王维寄情笔下的山水田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惬意,张继笔下的山水抒发了自己漂泊在外的愁苦寂寞之情,纳兰性德笔下的山水则表达了其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而学习尚未结束,以此课作为系统学习的开端,三首古诗词构建起的思维模型图可以进一步织网。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古诗词主题研究分享会,进一步拓展浅层次的古诗词的积累,学生已经能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再继续深入学习更多的诗人的同一类型诗歌,探寻它们之间的横向异同;教师再度点拨积累同一诗人同一类型的诗歌,将同一诗人的同一类型诗歌进行纵向比较。

在这一案例中,三首古诗词由主题整合到对比关联,将孤立的知识要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知识以整合的、关联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迁移性思维,步步关联,突破界限,不断整合,学生的开放型视野、批判性等高阶思维也在项目式学习中不断形成,遵循了“走进文本,增加思维的力度——整合横向文本,挖掘思维的广度——关联扩展文本,扩展思维的深度”的项目实施策略。这一教学还将具有相同主题或文化理念的古诗词整合在课堂学习中,使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在深度学习中更加鲜明地彰显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项目式学习——基于评价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

(一)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深度学习强调转“知”为“智”的持续评价。传统教学中虽然强调在课堂中注重形成性评价,但依然过于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思维的一致性。因此,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及时反馈,注意教学中持续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调查、反思等方式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语言能力、提高思维层次、提高其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相关研究证明,“学生学习的重要收获来源于经常向学生提供他们有关学习的反馈,尤其是当反馈包含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的具体意见时。当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成果时,反馈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因此,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项目成果的产出,项目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跟进学生的项目,为学生提供指导、反馈、评价,并为学生提供改进建议。

(二)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案例分析

为了促进项目式学习的深度化,笔者将学习结果作为学习的起点,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以“亲情”为主题的单元时,学生的原始学习起点是能够初步理解亲情,但他们关注不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父母之爱。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笔者及时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形式的父母之爱,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表达亲情的不同方式,能够在分享中体会最平常的小事也是父母之爱。在教学中,笔者以书本中表达的亲情为基础,发布任务:引导学生由他人的经验联系到自己的经验,反思父母教养自己的方式,从而深刻理解《慈母情深》中母亲的爱是一种伟大的爱,在温饱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母亲却坚持给梁晓声钱让他买书去读。这样的爱让他拥有了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的能力。这正是母亲给予他成长的营养,没有母亲的影响,也就没有今天给予我们精神食粮的著名作家梁晓声。对比当下很多家长爱子的方式,我们会发现那些用钱财满足孩子所有想法的家长的爱是一种不正确的爱,而梁晓声的母亲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思考中,已经深入理解了“亲情”的含义。教学不止于此,笔者继续设置学习任务:阅读关于亲情的不同作家、不同国家的作品,将阅读体会制作成读书小报、读后感等,并在班级读书会上分享、交流。在学习任务中,全班学生均作为观察员,互相评价分享的内容,不断梳理自己的思考、借鉴他人的思考。在分享和交流中,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亲情造就了不同的人,学生再次深入理解“亲情”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自己的父母探讨自己家的教育形态。这样基于孩子理解的父母之爱才是行之有效的。

在这一学习进程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断结合自身进行反思、批判,同伴也作为促进他人思考的有利因素,彻底改变了以某一学习成果为终点的学习方式。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会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形成自我反思、自评批判、自我提升的能力,引导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层,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反思与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项目式学习是深度学习的一种重要体现。在笔者实践的项目式学习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努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创新精神。通过创设情境,以任务的形式来驱动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动机的目的。为了改变学生传统的僵化式学习,教师将项目进行意义整合,建立学习的关联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高效的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科、学生与社会进行深度融合,这样多元的主体相互支持,多元评价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将致力于持续研究深度学习,继续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将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收到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为学生终身发展躬身實践。

参考文献:

[1]王娜娜.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美]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7.

[4]吴秀娟,张浩,倪厂清.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内涵与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2):23-28,33.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

编辑:陈鲜艳

猜你喜欢

古诗词深度情境
踏青古诗词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