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2023-06-16杨温玲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原则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杨温玲

摘要:信息技术凭借其众多优势,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深度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学习资源,又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及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要明确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其应用原则,探索其在课前预习、导入教学、背景讲述、重难点教学、课内外阅读、审美教育、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应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6-0053-04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国家深入推行教育信息化战略,要求教师积极整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科教学效果。融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趣味、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1.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

信息技术能够以多样化形式呈现大量信息。融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既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语文课堂,又能够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顺利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2.是落实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途径

以往,教师主要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而进入网络时代,则朝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方向转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2018年4月,我国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进行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信息素养。

3.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标重新界定了语文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要求语文教师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只有在学校教育中深度应用信息技术,才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信息素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语文教师要遵循全面发展理念,探索融合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改变内容呈现方式

利用纸质文本的记录与传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只能对经过概括提炼的静态信息进行获取。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综合运用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语文知识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可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同步刺激,形象化、具体化处理的知识内容,使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得到显著增强。

2.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传递形式,而且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以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学时空的限制被打破,语文教师可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与指导服务,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过去,学生只能够通过教师、书本获取知识,存在着被动接受的特征。而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能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应的知识信息,随时随地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不但时空界限被打破,学习资源得到丰富,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良好培养。

4.改变师生互动方式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由双向交流替代以往的单向传递互动方式。过去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单向性特征,学生依据教师发出的指令被动学习,缺乏表达个人看法与意见的机会,且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空间。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师生互动的双向性得到显著增强,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向教师实时反馈个人想法,与教师深入探讨某一问题。同时,课堂的局限性被打破,师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便捷高效地互动与交流。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主体性

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及学习需要,精选教学资源,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同步变革教学模式,不能单单改变知识内容呈现方式,而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

2.适时性

如果盲目随意、无节制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但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会扰乱学生的知识学习节奏,让学生难以把握知识重点。因此,语文教师要遵循适时性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重难点教学以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重要节点应用信息技术。

3.协调性

现阶段,部分语文教师往往无法协调统一知识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容易因应用信息技术而打乱正常的知识教学节奏,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教师应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订信息技术应用计划,巧妙融合教师讲解与多媒体课件,使知识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协调统一。

4.趣味性

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新颖、有趣的事物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因此,为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原则组织教学活动,采用符合学生兴趣喜好的方式呈现知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系列趣味元素,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堂。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融入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受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虽然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学生不了解预习的方向和重点,存在形式化问题,难以保证预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前预习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文本内容与学生情况制作微课视频,讲解新课的知识重点,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依据微课视频与教材开展预习活动。同时,教师应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增强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作预习微课,严格控制微课时间,采用生动有趣的讲述形式,综合引入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调动学生的观看兴趣,保证课前预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语文教师可制作生动、简短的微课视频,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事物直观展示纳米技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初步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应用意义,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扫清障碍。同时,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如“你如何理解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对人们生活有什么意义”等。学生需在预习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向教师反馈。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可了解学生的预习进度与遇到的难点问题,针对性调整课堂教学计划,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2.融合导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导入是起始环节,如果导入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不足,将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后续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导入环节应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出新知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方面,语文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在图画、视听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起来,依据学生的心理预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从多个维度展示新知内容,帮助学生降低新知学习难度。例如,在教学《白鹭》一课时,教师可提前搜集相关的视频片段、图片图画,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白鹭的形象特点产生直观感受。之后,教师课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朗诵文本,感知和体会文本内容。这种导入方式,可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融合背景讲述,促进文本理解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创作的,只有让学生深入了解创作背景知识,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主旨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前搜集文章背景资料,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精细化筛选,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故事,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面对繁多的文字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阅读。因此,教师在呈现背景资料时,应尽量选择图片、视频等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达成背景讲述目的。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后向学生呈现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史实,感受当时国人境遇的悲惨。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内容,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4.融合重难点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语文教师在重难点知识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尚未接触过的内容,让学生真切感受课文描写的场景、事物,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清晰展示文本脉络结构,采用板书与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轻松、清晰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海上日出》一文对晴朗天气及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让人沉醉于大自然的奇观中。结合调查得知,班级大部分学生没有看日出的真实体验,不了解“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等不同时段的景象,难以充分感知作者描写的生动性。为此,教师可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后,向学生展示日出的视频,让学生对比视频与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语言描写的生动性与形象性。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巴金先生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5.融合课内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感知、阅读分析等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外主动实施阅读行为,进而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一方面,语文教师应深入调查班级学生的阅读喜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阅读数据库,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动态更新阅读书目。定期加入新的书目,可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持续增加阅读量。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在群文阅读、主题阅读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相关文本,并利用表格等形式总结文本之间的差异,对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进行拓展,改善群文阅读、主题阅读等多文本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教师可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设计“名著中的人物描写”这一议题,引入《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其他名著中描写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的章节段落,让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仔细品味不同文本在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诸多方面的异同点。在群文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分析,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呈现多篇文本的异同,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相应的人物描写技巧与方法。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可搜集与“武松”这一人物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文件夹形式整理文本内容,同步整合视频片段等其他形式的资料,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中,引导家长带领学生观看、阅读这些资源。之后,教师可结合教学计划,专门开展以“我眼中的武松”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大胆分享。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高效培养,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进而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6.融合审美教育,培養文化品质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多个维度的内容,要求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同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开展审美教育和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发展。第一,审美教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文字内容的呈现形式,融入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能全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描述的场景和意境中,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播放一些反映母爱的经典电影片段,再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关于母爱的歌曲,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阅读文本内容。引入视频片段和音乐元素,可以快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文本主题。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用心写一封给父母的信。教师可拍下这些信件,以图片形式发送给家长。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同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道德品质。第二,文化教育。语文课程承担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及文化认同。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充满文化魅力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与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红楼春趣》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片段,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再向学生展现电影、电视剧的相关片段,引导学生结合这些视频片段理解文章内容。为拓展学生的理解深度,教师还可引入《细说红楼》《百家讲坛》等视频片段。

7.融合寫作教学,提升写作能力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人的变化、生活环境变化、社会发展变化等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向社会生活各个层次转移关注视野,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为写作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素材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相对匮乏,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尚未体验的事情,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上的空缺得到弥补,进而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与表达的欲望。例如,在写观察日记时,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观察意识和习惯,往往会忽视周边可利用的素材,找不到写作思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图片、影像片段等形式向学生展现家乡风貌、社会环境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及社会生活,挖掘有价值的写作材料。之后,教师可向学生呈现一些经常忽视的日常生活场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入这些资源,能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逐步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信息化教学意识与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传香.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 2021(36).

[2]张雁.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相互融合[J].天津教育, 2021(36).

[3]徐登彩.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 2021(11).

[4]张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 2021(28).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Yang Wenling

(Liangzhou District Fafang Town Nine Year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its numerous advantag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deeply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can not only enrich learning resources, but also enhance the vividness and interes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 and core competenc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clarify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methods in pre class preview, introduction teaching, background narration, key and difficult teaching, in and out of class reading,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writing teaching based on its application principles,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strategies;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应用原则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