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环境中拼贴艺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探究
2016-11-10言雅琴
言雅琴
摘 要:拼贴艺术具有多元性、灵活性、物质性、社会性等特点,其应用于居住环境中为空间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空间特点、创作手法和设计理念。拼贴设计通过将各个元素并置融合,对环境界面形式的不断创新,带来了造型的艺术性表现,满足人们对审美与功能的追求。此外,拼贴艺术作为多元的思维方式,给居住环境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居住环境;拼贴艺术;应用原则;方法
一、拼贴概述
“拼贴”作为动词,就字面意思而言是一种劳动行为。“拼”表示两手相拍,合并、组合在一起的含义;“贴”本意为典当,后发展为粘合。随着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拼贴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包含着“同构”“并置”“偶然”“挪用”等方式,具备了“多元”“融合”“含混”等特征。本文所探讨的是在新时期不断拓展的拼贴方式。
二、居住环境中的拼贴原则
(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居住环境是一种以科学为机能基础,以艺术为形式表现,为了创造精神与物质并重的生活环境的创造活动。它不仅是对建筑设计的延伸和完善,更是呈现和表达个性特征及文化内涵的载体。艺术是设计思维的源泉,它给了视觉、精神以美的享受;科学是设计过程的规范,它是实现设计的有力保证。将艺术的形式美学与科技的理论相结合,在追求审美的同时,也保障了其合理、舒适、安全。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型的技术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为居住环境的艺术性表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居住环境的拼贴也应以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为原则,不仅需要以科学的知识体系与技术手段来进行空间创造的研究与探讨,而且在构成形式和表现方法上,还要以体现艺术美感为前提。
(二)时代感与历史文脉并重
历史文脉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延续,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自我更新的过程,它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文脉承载着文化的积淀,还用物质的方式保留了地域的特色。
居住环境的拼贴将设计元素在组合中加以运用和处理,应以时代感与历史文脉并重为原则,运用设计形态将时代的特点与历史的环境相融合,通过不断地对比与协调使之能够和谐有效地结合,最终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而不失传统特质的室内空间。
(三)整体的环境观
居住环境是以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为目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特征及地域文化密切相关。为了给人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就需要将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综合体,加以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这要求设计师对整体环境进行全面考量,形成视觉、物质、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调和统一。居住环境中的拼贴并不是只注重各个元索和不同材料的协调就能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它还需要融入于空间环境中与建筑的样式、空间的结构、体量的大小、原有的色彩相互作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室内环境中人的需求、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再在此基础上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拼贴方式。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指出:“也许个别的也会感动人,但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个别的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因此,凡是没有整体观念的人便没有能力来判断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由此,室内空间的艺术感染力也是由室内环境各因素总体构成来实现的。
(四)动态的弹性设计
清代文人李渔在《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提出了有关室内陈设设计的观点和理论。他认为如果室内环境中的陈设长时间保持不变的状态,那么会使人们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产生疲劳和乏味,由此也降低了陈设的审美趣味。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与之对应的方法。那就是“居家所需之物,唯房舍不可动移,此外皆当活变”。他认为居所的位置和室内空间结构是不可移动且不能轻易改变的,但是室内的家具与装饰品是可以根据需要和喜好而随意改变的,经常变换器物的摆放位置能够提高视觉与心理的审美需求。比如在建造房子时,让工匠把它们的窗棂门扇做得宽窄一致,但是式样有别,设计成不同的体裁和花式,这样可以互相交换,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虽然他的思想只是针对室内装饰和陈设的层面,但是它把陈设设计以动态的发展过程来对待,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这也为整个居住环境理念提供了借鉴。
(五)形式美的创造
形式美是渗透在艺术、技术、自然、社会等众多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美的状态。它是从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有自然因素及结构法则构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它所具有的抽象性、装饰性、符号性等特点成为了人们创造美和欣赏美的重要法则。居住环境中的拼贴应用需要以形式美的创作为基础,具体说来有几下几个方面:
1.多样统一
形式美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中对美的事物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在居住环境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是具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形成彼此协调关系的状态。居住环境中的拼贴以不同的要素构成,将不同材质、形状、颜色、肌理、位置、方向等综合在一起,同时需要发掘其内在的联系把所有元素整合起来,形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的整体感受。
2.节奏韵律
将相同因素进行有规律的重复,在重复的连续中产生了节奏,在重复的变化中形成了韵律,韵律是变化组合所表现的富有情感的节奏。室内空间中的韵律,可以建立起一定的秩序,也可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将居住环境中的拼贴元素形成韵律的节奏方式主要是通过重复排列的连续、秩序变化的渐变以及不规则运动的起伏。
三、居住环境中的拼贴方法
(一)异质同构
拼贴将空间环境中的“音符”用一种节奏与秩序感进行精妙组合,从而形成一支精彩旋律的乐章。居住环境中的拼贴将不同方法和各种材料相关联,将视觉的现实和绘画的抽象相混杂,使它们不再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各个个体变成部分经过有序或无序的组织与叠加,以共同构造的方式创造出新的整体和形象。不仅是对既有元素的延续,还在原有空间中赋予了新的空间状态和新颖的视觉表现。
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从许多角度讨论了如何将异质的、矛盾的要素统一在建筑中,他对于密斯·凡德罗所提倡的“少即是多”的理论并不认同,他提倡一种温和的、多元并存的建筑形式,而这种形式需要“两者兼顾”,就是将或大或小、或抽象或具体、或偶然或秩序、或清晰或含混并置在一起,构成“困难的总体”。文丘里认为即便是在原有的环境中通过多元并置同样可以创作出新颖的效果。
(二)空间重塑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以及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和时间都具有客观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因此,空间不仅是万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还是各种事物活动并存在的“环境”,空间、时间和物质不可分离。
室内空间中常常把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元素进行拼贴,由此产生时间和空间的移动而打乱了事物在视觉上的顺序。它能把没有联系的事物置于一起形成时空混乱的幻觉,产生出多重含义的解读。这一类的拼贴往往包含了一定的情节设计,而并非简单地将它理解为空间的叠加,它使室内空间营造出文化性、历史性或趣味性的氛围。
(三)实物介入
居住环境中的实物介入主要表现在对现成品材料的运用上。“现成品”的概念是由马塞尔·杜尚提出的,雕塑《自行车轮》是他的第一件现成品作品。1917年,杜尚将从商店买来的小便器命名为《泉》,将其作为艺术品送交美国现代艺术大展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从这件作品来看,是对现存艺术的嘲讽和挑战,它表达了一种反讽反传统的态度。但是,如果从表现方式的角度来看,通过现成品的运用与表达,杜尚不仅打破了西方艺术历史的连续性发展,而且切断了与以往传统艺术之间的形式传承。到了波普艺术时期,为了提升艺术作品的符号性与艺术性,现成品成为作品创作的主要材料。
现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现成品作为艺术表现的材料已经不再新奇,在各大艺术展览中都能见到其身影,它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源源不断的新的艺术感受。如今,艺术家们手中的现成品逐渐与空间发生着联系,它已不仅限于表现艺术品本身,而是将其巧妙地艺术化拼贴于室内空间中,以营造出丰富绚丽的环境氛围。居住环境中的现成品弱化了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的表现,通过拼贴的方式呈现出让人们更容易接受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效果,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四)色彩协调
关于色彩的表现与运用古己有之,但有关色彩的研究却是相对新兴的学科。20世纪初,包豪斯设计学院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论述了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构成方法,还融入了大量构成主义的要素,强调色彩和形式的客观分析。对色彩与色彩构成的科学认识对现当代艺术与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艺术家和设计师创作的指导因素。直至今天,色彩的功能被不断丰富,它作为组成元素能够塑造空间;作为沟通方式能够传达意义:作为人的偏好能够反映个性;作为环境氛围能够激发人的情感。
在室内拼贴设计的实践中,有些会采用同一或同类的元素不断地重复,有些可能将完全冲突的元素进行并置,为了避免单调或繁杂,就需要考虑在室内空间中选用拼贴材料的色彩表现。在遇到元素种类单一或是繁多的情况时,为了室内空间色彩的艺术性呈现,我们便需要对使用元素的色彩进行有效管理。
(五)符号隐喻
符号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对于符号的意识却早已有之。《易经》有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府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通过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可以发现先民“观物取象”就是自然创制符号的最初过程。
设计中对于情感、意志的表达往往运用隐喻的手法表现,在居住环境中的隐喻通常是以符号为载体,引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让人们了解到空间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内涵。居住环境中拼贴在保留了原有元素历史特点的情况下依据审美需要和设计思想进行变化组合,以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流,从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隐含之意。
参考文献:
[1]傅梦妮.拼贴艺术手法在居住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2]唐婷婷.室内空间设计性别倾向的情境设定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5.
[3]杨丝雨.“写意”手法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4.
作者单位:
株洲市铁航艺术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