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净化研究

2023-06-15胡童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高校

摘  要:学术失范存在于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造成其失范、失实和失真的原因包括部分研究生学术敬畏感不强,部分导师学术规训示范不够,部分高校学术功利化严重等,其中社会场域不良的学术市场化运作是主要原因。研究生学术场域的失范将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学术研究环境、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应强化对研究生的学术敬畏教育,深化导师对学生的学术规训,端正学术研究导向,强化学术机构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治理理论;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学术失范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1-027-05

学术失范是高等教育领域客观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中,还是在我国的高校中,学术生产者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范、失实和失真现象多多少少都会发生。因学术失范而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高校研究生作为开展学术研究的主体和未来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后备力量,在高等教育学术生产和学术价值创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其自身的学术角色认知、学术行为规范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诚然,在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之中,出于对学术资源的角逐、交换和占有,也即学术付出与学术产出之间的片面性权衡,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倾向是真实且普遍存在的。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读研期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引导研究生静下心来开展有质量、有深度、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和探索,如何更好地解决存在于研究生群体中的学术失范、失实和失真行为,构建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学术健康发展的学术场域,成为研究生、导师、高校和社会面临的问题。推动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净化学术场域的氛围和环境,对于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净化高校学术研究环境,促进学术劳动力市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治理 ,已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1]立足于治理理论,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治理不佳和低效,研究生学术不诚信、不道德和造假行为时有发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根治和完善,与研究生、导师、高校和社会等都有关系。建立基于学术场域利益相关者的多主体治理体系,明确治理主体间的责任和义务,推动研究生学术研究认知、导师学术规训、高校学术导向、社会学术服务定位的落地落实,是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净化的基本路径。

一、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学术场域是高校学术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场域中,学术研究既需要有学术研究能力,也需要学术道德,但从近年来查处的结果看,即便是在大学里,也实际存在没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人混迹于学术圈,为了捞取职称、学术地位,他们想方设法造假,比如抄袭、借助导师挂名占有学术资源等。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也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体现为学术失范、失实和失真,在学术创作、创造和创新中的学术不道德、不诚信现象也较为普遍。

1.学术失范

学术失范指的是高校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基本学术规范的背离。在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中,研究生背离基本学术规范的学术不诚信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论文的抄袭剽窃、重复发表,低水平重复等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2]对于个别高校的研究生而言,在学术付出和学术产出之间的权衡中,选择一种类似短平快的抄袭策略,即不经原学术著作者的同意而对其学术成果如论文、报告等进行抄袭,属于最浅层的学术不端。部分研究生对于运用他人成果显得理所应当,将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学术论述不注明出处而为己所用,这反映出研究生群体对于基本学术规范的背离和对学术诚信的不遵守。

2.学术失实

学术失实指的是高校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基本学术道德的违背。学术研究的原创性是学术的本质特征,对他人的学术思想、观点无底线的剽窃是极不道德的。然而,研究生中通过剽窃的方式来获取学术名誉、学术利益和学术资源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一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不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坚持开展学术研究,而是通过简单的语言转述和文字处理技巧,将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直接冒充为自己的成果。通过学术剽窃这种方式所获取的学术增益,不仅会对他人的学术利益造成严重的伤害,更会影响和限制自己未来的学术发展,也会对学术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学术研究如何保证质量、保证创新,是研究生教育需要重点思考的。

3.学术失真

学术失是指高校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违反基本的学术要求。学术研究最基本的特征是真实性,即学术成果必须是学术著作者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他人越俎代庖。在高校学术领域,一些人为了获得学术利益,参与到学术成果与钱权交易之中,以不劳而获的方式取得和占有学术成果。大部分高校都会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做出明確的规定,引导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真正投入到基本的学术规训之中,取得学术成果,为未来进入学术劳动力市场奠定基础。但是部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达到毕业的规定和要求,他们会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请他人代写论文,靠造假发表论文。具体操作方式是向某些学术运作机构提出论文写作需求,由机构负责寻找写手,论文写作完成后向机构付费。这样一种学术造假是相对隐蔽的。由他人代写论文,违背了基本的学术规定,严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学术造假不仅严重破坏了基本的研究生学术环境,让学术蒙尘,也造成了研究生在考核评价上的公平缺失,产生十分恶劣的示范效应。

二、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失范的归因

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中的学术失范、失实和失真现象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和影响是巨大的。从治理理论角度理解,造成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失范、失实、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部分研究生学术敬畏感不强,部分导师学术规训示范不够,部分高校管理者学术功利意识较浓,社会场域存在不良的学术市场化运作。

1.部分研究生学术的敬畏感不强

对学术敬畏感不强是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难以有效治理的根本原因。从部分研究生的基本学术研究轨迹和过程来看,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于学术研究缺乏必要的敬畏,对于学术的特性和价值缺乏深入了解,并未把学术作为一种追求高深学问的过程,反而是把学术当作一种世俗的工具和任务;不把学术的原创性和真实性作为学术研究的基本指南,而把投机取巧作为获取学术利益的手段和途径;不把学术价值作为学术创作的基本出发点,而把学术利益作为学术研究、创作的最终利益诉求,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导致其在学术实践和参与中对学术本真的漠视。一些研究生对于违反学术规范的处罚采取无视态度。高校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无论是道德手段还是纪律手段,都是从严从重,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仍然无法形成对部分研究生的震慑和影响,仍有一些研究生不惜铤而走险,做出抄袭、剽窃和造假的行为。不得不说,这是对基本学术规范的无视。这样一种缺乏敬畏的态度,也是部分研究生敢于踏上学术失范、失真和失实道路的重要原因。最显著的敬畏缺失体现在高校研究生对其他学者学术成果的不尊重。在学术研究领域,那些善于钻营的研究生视他人学术成果为己物,大胆抄袭、谨慎剽窃,对他人学术成果造成严重侵害。这样一种敬畏缺失,与部分研究生读研期间缺乏敬畏教育是有关联的,最终结果是这些研究生成为他人学术成果的窃取者。

2.部分导师学术规训示范不足

研究生导师通过对研究生开展日常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帮助研究生习得基本的学术素养,开展基本的学术创作,达到基本的学术要求,在此过程中,研究生导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不可否认,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术道德和操守,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做出了学术贡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同时,有一些导师由于自身的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难以有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导致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受到的学术指导和规训十分有限,并未从与导师的日常交流、交往中,形成对学术精神、本质、本真的深刻理解,也没有机会在学术实践中深化对学术规训和规定的理性认识,如此一来,当他们突然被安置到高标准的学术要求和规定语境之中时,其所面临的学术压力是很大的。抄袭、剽窃和造假就成了他們度过阶段性困难的救命稻草,也就无所谓对学术精神和学术本真的信仰了。导师自身对于学术的态度、敬畏和认可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照。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学术态度和行为会对学生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引导研究生的基本学术创作、创造和创新实践。在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中,也有少数导师其自身的学术能力、水平和素养本身不高,甚至就是靠抄袭、剽窃和造假走上学术之路的,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自身的学术实践参与态度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研究生潜在的示范效应,间接引导研究生走向不诚信、不道德、不务实的学术认知和实践。因此,部分导师学术规训和示范不足也是研究生学术场域屡屡出现失范、失真和失实的重要原因。

3.部分高校管理者学术功利意识较浓

外在的学术氛围是高校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环境。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等职能都得到凸显。但在高校发展中,相当部分高校对科学研究职能十分重视,受这样一种科研至上的发展观念主导,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只有学术和科研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只有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才是推动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因而高校在资源分配和考核评价上,会赋予学术科研成果更多的权重和比例,以此形成对高校教师的导向,指引他们在学术和科研道路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出更多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这种过分强调对学术科研成果尤其是对论文、成果、项目的追求,会陷入到学术功利化道路之中。学术功利化会导致越来越多醉心于学术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成为学术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跟风学术研究热门,而忽视基础研究;对标学术考核标准,而忽视学术精神追求;批量产出学术成果,而忽视其学术价值。这样的学术氛围导致研究生的学术评价存在问题,即评价指标单一和只重论文数量不重质量。[3]使研究生将学术功利化,他们所能做的并不是摆脱这种环境的束缚,而是如何去适应这种环境,也就成为了学术功利思想的自带者和实践者,一步一步走上了学术抄袭、剽窃和造假的道路,成为适应高校学术研究“潜规则”的熟手、能手和高手。

4.社会场域存在不良的学术市场化运作

部分研究生学术场域的失范、失真和失实,既是高校学术场域内的事,也是社会场域内的事。部分研究生的学术造假需要有外部条件支撑,这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研究生个体的关系网络,而更多来源于社会场域不良的学术市场化运作。在社会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学术资源需求和供给对接共享的体系。需求方给出学术成果要求,供给方完成学术成果任务,而中间的学术市场机构则负责牵线搭桥。高校研究生面临学校的基本学术规定和要求,一些学生为了顺利毕业会走捷径,向社会学术市场机构提出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的需求,这些学术机构会雇佣专业写手完成相应的学术要求,并收取高额的佣金和费用。对于这些研究生而言,社会场域不良的学术市场化运作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使用他们无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轻松达到高校研究生毕业的要求,获得相应的文凭和学历。正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学术造假机构,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通过私下交易,就产出了部分研究生需要的学术论文和成果,这必然会给那些企图通过捷径而获得毕业资格的研究生造假的机会,造成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治理困难。

三、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净化的路径

治理的核心是推动多主体的行动,实现治理效果的优化,治理目标的达成。实行分权化和去中心化改革,让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4]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的优化和净化也是一个治理过程。推动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主体的协作,让更多的主体进入治理视野,形成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治理的行动合力,有利于完善高校学术研究的和谐环境,促进学术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1.强化研究生对学术的敬畏教育

在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的净化治理上,研究生主体是第一责任人。一些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出现失范、失真和失实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对学术、学术规范和学术成果缺乏敬畏。高校要结合研究生对学术、学术规范和学术成果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情况,做到全覆盖开展形势教育、政策教育、规范教育、案例教育。广泛开展学术发展形势教育,明确告知研究生当下的学术要求,让研究生能够全面掌握基本的学术规则,做到学术上不失信、不造假。深入开展政策教育,利用学术道德建设的契机,邀请校内外专家向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基本政策的讲解,让研究生能够对学术、学术规范和学术成果形成基本的敬畏和尊重。持续开展规范教育,在研究生读研期间,要组织实施对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的指导和教育,将学术道德和规范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对研究生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形成具有学科发展特色的内容体系[5],提高研究生的基本学术素养,使其在正确的思想和方向指引下,努力成为捍卫学术标准和规范的实践者。要重点进行案例教育,对校内外研究生抄袭、剽窃和造假的案例进行系统性梳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进行教育,用身边的人說身边的事,激发其内在的学术敬畏感,吸取反面案例的教训,摆正学术位置和姿态,提升学术素养水平。此外,要完善研究生的学术评价制度,加大其违约成本和处罚力度[6]。

2.加强导师学术性规训示范

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教育引导和管理研究生的职责。如前文所述,部分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一部分责任在于导师对其疏于学术规训和示范。高校研究生导师要主动承担起教育研究生开展规范学术研究的重担。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学术为纽带的师徒关系,需要学术的投入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导师要从规训和示范两个方面着手,做好对研究生基本学术活动的教育、引导和监督。首先,导师要明确自身在研究生学术成长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与研究生交流和互动,传授基本的学术规范、原则和标准,让研究生能够形成对学术、学术规范和学术成果的认识,同时要引导研究生积极投身到学术科研实践当中,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报告,完成学术项目和课题,强化自身的学术能力,同时深化对于学术规范和成果的理性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素质。这对于研究生的学术教育规训而言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作为学术研究的前辈和长者,导师要在研究生学术创作中发挥积极正面的示范作用和效应,以端正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认知,以正向的学术行为率先垂范,向研究生展示自己对于学术、学术规范和学术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传递尊重学术、尊重学术规范、尊重学术成果的意识,引导研究生在正确的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成长,摆脱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和干扰。

3.坚持学术研究的科学导向

学术研究的科学导向要超越功利性导向。高校管理者在研究生学术场域净化中,要在学术整体氛围和环境营造上做出应有的实践转向。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融合体现到具体的学术研究和管理及服务之中。在研究生学术场域的净化治理中,高校管理者要从学术研究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出发,对高校学术研究的整体导向进行价值分析,建立正确、科学的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考核评价标准,鼓励具有科学价值的学术研究,突出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创新性,积极选树和宣传在学术研究领域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学者和专家,改变目前高校学术功利化的趋势,引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树立以“科学性”价值为根本的研究导向,进而在学术抄袭,剽窃和造假上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力,自觉加入到高质量、有价值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当中,摆脱不良学术态度和行为对其学术实践的影响,让他们在在正常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环境中不断进行具有实质性科学价值的学术研究。

4.增强学术机构的服务功能

社会学术市场机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为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和条件,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学术不端提供了机会。高校研究生学术场域的治理不佳和低效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场域存在的学术市场机构有较大的关联。政府要对这些从事学术不法活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涉嫌违法的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理。对于其他学术市场机构也要进行教育和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高质量学术成果服务之中。应最大程度减少为学术不端行为服务的机构,切断学术造假的产业链,引导研究生真正回归到学术研究上来,潜心学术、安心研究。学术市场机构在国家推动学术治理的大环境之下, 应增强服务功能,在新的学术要求和标准下,要立足于其基本职能,为学术成果的发表和展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为其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术不端服务链中断的情况下,研究生学术失范、失真和失实的情形会大大减少,学术场域的净化治理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立国,张海生.学科治理的三重逻辑及其互动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2022(03):44-50.

[2]高凤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及防范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3]杨革,李晓辉,陈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问题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11):130-138.

[4]张四龙,袁宝龙.善治理论视阈下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24):252-258.

[5]刘怡,余利川,段鑫星.大学学术治理规制的理性“失灵”与复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04):13-18.

[6]马永霞,葛于壮.集体行动视阈下大学学术治理的实践逻辑与整合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21(12):37-42.

Research on the Purification of Academic Field of Post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 Tong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chool of Dance, Shenyang 110169, China)

Abstract: Academic anomie exists in the field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postgraduate group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anomie, inaccuracy and distortion, including postgraduates' weak academic awe, lack of academic rules demonstration by supervisors, academic utilitari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tc. Among them, academic marketization in social fields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The inefficiency of governance in the postgraduate academic field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the academic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labor market. To this end, graduate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academic integrity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deepen the academic rules demonstration made by supervisors, guide academic research with scientific methods, and transform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Key words: Governance Theo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stgraduates; Academic Field; Academic Anomie

收稿日期:2022-05-26

作者簡介:胡童(1981),女,沈阳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猜你喜欢

研究生高校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