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类专业群建设创新的实践路径

2023-06-15胡滨铠林明山黄加福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基地实训融合

胡滨铠 林明山 黄加福

摘  要: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本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特点与人才需求创新专业群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为例,实施“五融五高”措施,组合特色专业群,开展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共享课程体系、构建“双师”队伍、多元实践基地共享共建等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1-044-07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综合办学能力逐步提升,但很多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群逻辑不清晰,调整机制不灵活,校企融合仍然停留在重协议轻实施层次,缺乏深度融合和资源高度共享;“双师”队伍结构参差不齐;实训基地建设各自为战;专业群各项发展保障制度不够健全[1-3]等问题。此外,先进制造技术是当前国际间科技竞争的焦点,我国要想在世界制造业变革中立于潮头,取得主动,就不可避免要朝着全球化、自主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4]职业教育工科专业群建设凸显出新特点,已不能局限于只追求办学能力提高的示范校或骨干校层次。以福建省为例,2016~2020年,福建省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智能化、高端化升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高于工业1.3个百分点。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发展汽车、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等领域,发展壮大智能化专用设备、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业,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到2025年,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为积极响应加快福建省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强省和漳州市“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紧密贴合福建省发展区域智能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轻工机械、钟表、精密机械和临港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要求,高职院校需更新传统观念,积极构建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群。本文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漳职院”)省级A类高水平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为例,从产业结构融合、职业需求融合、目标定位融合、平台融合、多元实践融合等入手,探索建设具有五大特点的工科高水平专业群。

一、专业群和区域产业结构融合,与岗位群契合

1.依据产业链岗位群的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定位

如图1所示,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接产业的核心岗位和拓展岗位,梳理出专业群和产业链的对应关系,确立培养具有“厚德崇责、匠心覃械”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群定位。依据对接的装备制造业等相关工作岗位,提出培养具备产品数字化设计、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成型技术、精密加工技术、质量检测技术、智能设备维护与维修等岗位能力的人才。为满足区域装备制造产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凝聚产业链的相关专业,梳理专业群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现有的资源,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2.跨院系建群,完善专业群保障机制

以“跨院系建群”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相关专业设置在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由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群负责人和其他行政部门人员共同组成协调机构,突破院系资源壁垒,进行院系间及全校性的统筹和管理,建立适应专业群建设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以专业群课程模块为中心建立专业教学组织,构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数控模块和模具模块等8个模块化教学团队。团队实行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资源重组共享,提高专业群课程资源的共享度。建立定期交流与沟通机制,打破专业、院系间不同课程的阻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专业群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各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服务项目方面的协同发展。

3.构建螺旋式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动态调整专业群定位

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机械工程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等相关部门及合作企业成立专业群诊断与改进委员会。引进国内外先进专业标准,把企业元素引入教学诊断与改进中,构建如图2所示的“产业需求—专业群培养目标—专业标准—毕业生职业能力指标—构建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与诊断—持续改进提升”的螺旋式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对专业群定位、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活动、教学团队条件、实训条件、专业群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等项目进行过程诊断,实现全流程、全领域的人才培养评价与跟踪体系,实时进行问题诊断和改进。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条件进行诊断,分析专业群的培养目标达成度,同时对接产业链,调整专业群定位,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调整专业群课程体系,对接专业定位,改善教学条件和实施保障,使人才培养符合产业需求,保障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经过实践与持续改进,漳职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取得显著成效,专业群成功入选省“双高”建设项目,专业群开发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选福建省首批中高职衔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截至目前,已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已开设3个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试点班,成功申报和建设7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5项“1+X”证书试点项目;新增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为龙溪股份解决磨削、非标设备研制中多项技术难题,每年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10余次。

二、“政校行企”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联动

1.构建“四联动+四融合”的產教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漳州市智能制造集团和漳州市职教联盟,汇聚教育、工信、应急管理等政府部门的资源,以及龙溪轴承、三宝钢铁、东刚精机、神悦铸造等省内龙头企业的资源,共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学院,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产教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融合,构建如图3所示的“四联动+四融合”产教融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培共商、人才共育、基地共建、课程共建、成果共享”的“五共”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强化思政课程建设,从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等五个不同主体、不同侧面开展“三全育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讲学”“导学”“助学”“践学”“督学”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拓展多元人才培养方案

在完成中高职衔接试点验收之后,总结中高职衔接试点经验,凝练典型成果与经验并全面推广,继续实施分类培养,扩大试点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扩招生源群体的分层分类培养,协同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更多贴近产业、融入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推广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辐射区域中等、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目标。

3.创新传承“工匠精神”

多途径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一是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内容,注重宣传优秀校友的工匠故事,并渗透到德育教学中,用实际案例来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二是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企业工程师的实训授课、跟岗实习等环节,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实际职业场景中感受“工匠精神”,从而自觉培养“工匠精神”。三是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在“双创教育”中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校企联合定期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定期邀请漳大工匠、优秀校友、企业能工巧匠来校开展交流及讲座活动,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产学研用融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1.構建“三层次、四模块”1+X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基础共享、中部分立、高层互选”原则,参照国家教学标准,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如图4所示的“三层次、四模块”1+X专业群课程体系。

2.构建“四层递进、双创贯通”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及职业素养。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基于构建“四层递进、双创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主轴,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及产学研用训教学团队,实施“认知实践—跟岗实践—综合实践—顶岗实践”的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双创育人、服务社会。该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实践教学学时占比少、实践内容单一、模式陈旧、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创新不足、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实现了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学生课程学习与技能竞赛、实践创新紧密衔接,达到了以赛促教、双创融教的目的。自2019年开始,漳职院机械专业群已获得7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其中3门已顺利结题,另外4门已建设完成待验收,完成1门省级专业资源库,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支撑。

四、多元技术平台融合,建设高效教学团队

1.制度引领建机制

通过改革和完善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建立科学的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强化师德考核,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加快“双师型”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制度,有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构建。

2.名师引领

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选聘与培养制度,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开展专题培训、访学研修、专业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建设教学创新团队,推进“三项任务”改革,培育专业群专业带头人。通过与国(境)外高校或企业合作交流等形式,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通过主持行业标准制定、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等方式,提升专业带头人在行业的权威。

3.专兼并举建设教学创新团队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导师带徒、校企合作为抓手,打造专兼职教师协同互助、校企人员双向交流的“双师型”教师协作共同体,开展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培训和评价能力[5]。

4.聘请名匠、大师兼职任教

设置“产业教授”岗位,聘请高水平行业精英和企业骨干,实行互兼互聘、双向培养,建成50人兼职教师资源库。通过高职教育理论培训、学术交流、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兼职教师除承担实践技能教学任务外,还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形成专任教师与产业导师专兼相结合的教学创新团队。

5.多措并举、内培外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四有”为标准,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谷文昌精神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以“校企互动、双向交流”为手段,打造“大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合作企业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落实团队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参与省市科技特派员、双向挂职项目。漳职院自2017年开始积极响应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选认工作,每年递增式选派市、省级科技特派员,并不断总结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实效,改进选派方式,从个人科技特派员逐步发展成团队,许多团队获得科技特派员补助项目资金的支持,先进事迹在主流媒体报道,被主管部门选认的年度团队数量不断增加,仅2021年度就被确认38个。由此表明,科技特派员团队可有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引进企业一流技术人才,优化双师队伍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9%以上。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已获3项省级奖,参与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奖3项。

五、实践基地融合,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1.整合多方资源,共建高水平高专实践教学基地

从完善“三层次、四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及“四层递进、双创贯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出发,整合企业、政府、学校等多方资源,协同构建如图5所示的“一系统、三层次、五中心”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整合优化共享型实训室。依托福建省机械制造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漳州市智能制造职教联盟,共建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立紧密型、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和建设产业学院,实施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

2.整合优化共享型示范实训室

围绕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两类技术技能实训,按照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三个层次,整合优化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工艺工装、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群相同或相近的实训项目,建设共享型实训室,实现群内实践条件集约化,满足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各课程模块技能训练的需要。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对接企业生产实际场景,新建、更新改造实验实训室,通过购买、改造新型智能实训设备等方式优化教学科研设备配置,使其保持行业先进水平,支撑专业群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的良性运行。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及产业学院

依托福建省机械制造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漳州市智能制造职教联盟,深化与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漳州东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基地主攻零部件智能制造技术,配置高档数控机床等与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工艺流程、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设备,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增材制造中心、精密检测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及产业学院,开展非标准零部件的复杂工艺研究及生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相关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试,集“产学研训创”于一体,面向区域院校和先进制造企业开放。

4.建设“产、学、研、用、训”校外实训基地

落实“职教二十条”,深化产教融合,建设集产学研用功能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二元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和顶岗实习需要,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与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优化企业教学与学习环境,协助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建装备制造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建立紧密型、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依托企业设备、技术和人才资源,形成设备先进、优势互补的企业实训体系,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技术项目开发与应用的需要。

通过资源的合理有效整合,漳职院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立项建设单位”,“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2018年被福建省工业信息化厅、福建省教育厅等认定为省级“福建省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022年被福建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项目立项建设单位”。此外积极与漳州市应急管理部门深度合作,从2020年开始每年政校合作培训学生达1.7万人次,完成省级师资培训5项。专业群承办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6次,多次举办漳州市工业设计讲座、闽南职教大讲堂、企业“智能制造”知识竞赛等,2021年智能制造學院顺利入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立项建设单位。

参考文献:

[1]韦大宇.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瓶颈与突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7):45-49.

[2]张衡锋,桂文龙,刘俊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09):45-49.

[3]张红.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9(06):105-108.

[4]张云,梁光顺.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金属加工(冷加工),2021(09):1-4.

[5]杨雅,胡小桃.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问题与策略[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1):5-8.

The Practice Path of Innov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Group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Z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 Bin-kai, LIN Ming-shan, HUANG Jia-fu

(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Z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for innovative groups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aking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group as an example, Z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mplements the "five integration and five high-level" measures, by combining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groups,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talent training mode has established a highly shared curriculum system, a dual-teacher team and a diverse practice base, and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收稿日期:2022-06-12

作者简介:胡滨铠(1983),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模具设计与制造。

此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行成效评价研究”(编号:FJJKGZ22-035)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课题“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设与应用成效”(编号:22SZH042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基地实训融合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