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创新探析

2023-06-15刘奕奕

新闻潮 2023年1期
关键词:报道媒体融合

刘奕奕

【摘 要】法治新闻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大做强法治新闻报道是当前新闻媒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使法治新闻报道推陈出新,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是当下法治新闻记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旨在更好地维护法律舆论阵地,为业界的法治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关键词】媒体融合;法治新闻;报道;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基本国策,将新时期法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法治新闻报道是指新近发生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与法治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1],是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民众法律素养的重要载体。法治新闻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法治新闻宣传报道,对宣传法律法规、弘扬法治精神、打击违法犯罪、教育引导群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因此,做大做强法治新闻报道是当前新闻媒体工作的重要内容。

媒体融合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降低了成本、拓宽了新闻传播途径,也更利于反映事件真相,但网络舆论阵地也变得更多元复杂。对于法治新闻报道而言,只有确保法治新闻的专业程度和质量,才能够更好地搭建公平正义的舆论阵地,营造良好的法治舆论环境,帮助公民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树立运用法律意识,满足社会对法治新闻报道的需求。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面临的挑战

媒体融合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法治新闻报道的覆盖面和公信力也大幅度提高。但同时面临信息传播路径不通畅、内容不够“接地气”、法治新闻报道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无意识侵权等诸多问题。

(一)信息传播路径不通畅

媒体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各级主流媒体处于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各大法治媒体虽然都在积极探索,但由于部分媒体存在惯性思维,对媒体报道融合形式了解不够深入,媒体融合发展无法深入推进,导致法治新闻报道的融合之路与实际普法效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法治媒体存在新闻质量欠缺、信息传播路径不通畅等问题,新闻的内容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报道的融合之路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二)内容不够“接地气”

法治新闻报道题材具有吸引讀者的独特性,如典型腐败案例、热点法治事件等,社会关注度极高。但又因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如抽象的法律条例、严谨的专业术语等,让人难以理解,导致有的法治新闻内容不够“接地气”,读者对此兴趣不大,难以真正达到普法效果。

(三)法治新闻报道专业性不强

法律用语不规范。在一些法治新闻报道中,分不清法律专业用语的区别,适用法律表述不正确,如有的记者将我国刑法中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错写成偷越国境罪或者偷越边境罪。因此,记者在法治新闻报道中一定要强化法律意识,坚持新闻内容法治化,用好法言法语。

(四)采编人员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法治新闻报道的质量与记者、编辑法律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法治新闻报道对于法律法规以及事件的呈现方式专业要求高;另一方面,法治新闻报道中需要应用有效的法律专业术语,这对采编人员的法律素质有极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对于法治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和综合素质没有统一的评估和考察方式,导致法治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参差不齐,其中存在个别记者对法律法规认识欠缺,法治观念淡薄,在报道过程中感情用事、妄断是非等。

(五)存在无意识的侵权问题

法治新闻报道是对专业性、真实性要求更高的一种报道类型,因此,要对法治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当事人进行严格的保护性处理,尤其是在侵权纠纷及各类案件报道中,要对当事人的身份、画面、声音进行二次处理,不能直接展示其姓名、肖像等真实信息,如若在报道中无意识“泄密”,将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困扰。此外,在报道某些执法单位时,一些内部数据、办案手段、侦察设备等,也要选择性地进行报道。当前,部分法治新闻报道对于当事人的信息保护不够、认识不到位,导致当事人名誉权、肖像权或隐私权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给当事人或相关单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媒体融合视角下法治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

(一)事件剖析要合规合法合乎情理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要将守正创新作为新闻报道的基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创新途径,推动法治新闻报道推陈出新和质量优化。目前,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只有树立行业标杆和媒体形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独特的新闻传播模式,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提高用户黏性。新媒体浪潮下,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大,法治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民众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全社会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新闻报道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法治新闻工作者要做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进行法治新闻报道过程中,要挖掘新闻本质,准确把握法律法规要点,剖析事件、案例时要全面客观,合规合法、合乎情理,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此外,报道形式要多种多样,坚持严谨性、准确性,营造社会热点,增加受众关注度,实现法治新闻报道的普法目的。

(二)内容把关,拒绝“反转”

为获取流量、提高新闻的关注度,有的法治新闻报道存在“标题党”、设置悬念、“剧情反转”等问题,这都是不可取的,违背了法治新闻报道的严谨性、专业性和真实性等特点。目前,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影响力和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途径进一步拓宽,对于法治新闻报道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法治新闻报道一般牵扯的内容复杂、细节多,需要记者广泛求证、多方核实,甚至需要专业人士给予一定的释法说理,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但一些网络自媒体为了增加点击量,在采访不到位、内容不真实全面的情况下,将某一突发事件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会使读者对此产生理解偏差,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

因此,媒体团队在进行法治新闻报道过程中,应该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不能用点击量等商业标准衡量,而应该继续坚持传统媒体的审稿机制,确保导向正确。[2]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找权威人士采访,深入调查,尽量将真实事件完整呈现出来,确保信息无误,不能为了“抢头条”“抢独家”而道听途说,结果遭遇“反转”,影响了法治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三)凸显法治新闻报道的融媒体制作和传播属性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拓宽,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新闻团队需对法治新闻进行充分“包装”,如精心制作标题、邀请权威人士进行普法教育,或将以往类似的案(事)件进行评点链接等,以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在实际开展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法治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从经济性、社会性和法治性的角度对新闻报道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升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3]从法治新闻报道的受众定位和特点来看,法治新闻的传播一般是以普法为目的,要拓宽法治新闻报道的传播渠道,如报纸、抖音、微博、微信等,使受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通过不同的方式都能获取新闻信息,进而大大拓宽新闻的覆盖面,发挥法治信息的影响力和震慑力。

(四)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坚持“内容为王”

法治新闻报道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应讲求内容的质量,坚持横向引导,“内容为王”,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阅读,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在选题过程中,团队要拥有一定的选题策划能力,选择合适的案例题目和切入点,深入挖掘新闻本质,并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解读,使受众能够通过阅读新闻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2023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因其贴近百姓生活,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各地也陆续宣判有相关案例。选题团队可顺应当下热点,根据最新法条做深度报道,及时回应群众关注。

(五)专业报道,减少争议

在互联网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主流媒体在報道案(事)件时,需要保持定力,牢牢守住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社会公益性的底线,既要及时满足公众的合理知情权,也要严格遵循司法程序,遵守新闻伦理。[4]如若一味追求热度热点,缺乏对案件真实性的考察,将违背新闻的专业性和公信力,违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而且,法治新闻报道涉及的内容复杂且具有保密性质,诸多法治新闻涉及法律、刑侦和审判,对人才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记者要注重挖掘事件的法律意义,采写出专业性、权威性的法治新闻报道。

(六)提升法治新闻报道团队的综合素养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提升新闻质量十分关键。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机构要加大对法治新闻人才的培养力度,更新采编人员信息获取方式、采访方式和新闻理念。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新闻业务及相关内容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尤其要认真学习宪法、刑法、民法典等各类法律条文,保证自身法律知识储备始终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还可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以及律师团队的沟通交流,不断拓展信息获取方式,提高自身法律素养。此外,法治媒体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应将新闻专业素质与法律专业素质结合考虑。

(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当下,多媒体传播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法治新闻报道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首先,记者要找准受众对象,从用户体验入手,实现法治新闻报道的与时俱进;其次,记者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和新时代的传播方式,使法治新闻报道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公信力。采访团队在进行法治新闻报道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应用现阶段的智能化信息手段和技术,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新闻传播方式,适时增加图片、文字、视频等多样化呈现方式,注重受众新闻兴趣点。另外,在技术的支持下,媒体可以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可以通过评论抽奖、互动讨论和游戏等参与形式,受众在阅读新闻的同时,也能参与到互动讨论及发表评论,从而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兴趣度。

三、结语

法治新闻报道对推动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受众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做大做强法治新闻报道,必须强化自身优势,以法律为准则,以内容为根本,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专业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法治精神、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做好正确引领社会舆论导向的专业性报道,引导公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潮

参考文献

[1]位伟锋.媒体融合视角下法治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5):139-141.

[2]唐欢.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报道的转型探索[J].新闻世界,2018(8):5-8.

[3]潘鸿圆.探究如何做好新时期法治新闻报道[J].新闻传播,2022(22):108-110.

[4]张伟琨.媒体融合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的提升策略[J].视听界,2021(3):96-98.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报道媒体融合
从“儿童走失事件”报道看地方晚报突发事件中的报网互动
透过水情汛情看防汛抗洪采访报道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