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2016-12-02任天和
任天和
摘 要 经济新闻要想做到既中心突出又丰富多彩,既方向正确又生动活泼,就需要在新闻业务实践中不断摸索。文章从5个方面探讨了电视新闻报道中如何报道经济新闻。
关键词 电视;经济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0-0151-02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信息,经常性地会和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并以此为中心。利用电视新闻这种形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及时在媒体平台终端予以发布,必然会对人们产生影响、改变人们生活。那么,如何做好电视经济新闻,及时准确地关注、记录稍纵即逝的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这些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受众呢?在具体的电视新闻业务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和探索。
1 要善于运用电视镜头语言去表现经济新闻
电视新闻的优势就是依靠视觉形象,也就是用画面来传递信息、表现主题。因此,画面应当是电视新闻反映新闻事件的最直接的手段和最重要的元素。而镜头语言则是影视艺术的主要表意手段。如果把不同时空成分的单一镜头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进行组合,便可以构成一个意义整体,成为蒙太奇独特的结构方式。要是把电视作品当作一篇视觉文章,则“蒙太奇”就是视觉语言的语法,这和日常生活中语言表意的规则非常类似。
运用镜头语言去表现好经济新闻,首先要确立用画面语言传递信息、加大信息量的理念,摆正画面与解说词的主从关系,破除电视新闻的内容全都由解说词表达的习惯做法。
画面应该是表现电视新闻主体,解说词是依附于画面并为之服务的,是画面信息的解释,补充和延伸。要想让画面与声音“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的主体,就必须细心研究如何运用画面语言恰当地表现现场新闻的内容,特别是表现新闻现场的关键情节。有经验的记者到现场采访,一边和采访对象寒暄交流,一边会左右四顾。等情况了解清楚,现场环境哪些可供拍摄,哪些不需要拍摄,选取什么地方做背景采访或出镜,基本上会了然于胸。电视记者深入到第一现场采访,要想捕捉到生动、形象、具体和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画面,一方面,明晰报道思路和报道所要表达的内容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要对拍摄画面所要传递的信息,在现场需要进行认真的梳理,千方百计地减少以至于消除画面与内容不相符合的“应景”画面,增强现场新闻视觉上的感染力。
2 要选准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
电视经济新闻的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拓展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比较、筛选事件的典型性,然后运用巧妙的手法和鲜活的形式去揭示事件规律、说明问题。因此,角度的选择是否准确,关乎一篇经济报道的成败。而在报道角度的选择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结合”去做文章。
2.1 从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上做文章
目前,经济活动常常与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行业、企业的文化现象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比如文化艺术节、职工运动会、增储上产誓师大会等等,这些都属于渗透文化的经济活动,是以文化来服务于经济、带动经济、促进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好形式,是群众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并喜闻乐见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们搞好经济报道的又一个领域。如果将经济活动寓于文化活动当中,就会使单纯的经济活动的索然无味、不被更多的人关心的“僵局”中突破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抱着对文化活动的或审美活动的浓厚兴趣,以极大的参与热情来了解和关心经济活动。因而我们多关注企业的文化现象,从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上做电视经济报道,是大有可为的。
2.2 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做文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经济的竞争毫无疑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导,给企业乃至国计民生无时无刻不带来新的利益和变化,群众自然对科技的成果和进步倍加关心,这即是搞好经济宣传的重要结合点。多写科技类新闻,如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等,对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是大有裨益的。对工业经济新闻来说,更是如此。
2.3 从贴近性和服务性的结合上做文章
以往的新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电视经济报道如果不善于从生活的角度、群众的角度做文章,往往仅从工作角度去直接反映,其结果必然导致缺乏可视性,而且指导思想也会软弱无力。因此,电视经济报道必须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适应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要求,同时还要努力增强贴近性和服务性,适应受众的需求。
在业务实践中,宣传上级精神的同时,一定要多选择一些群众关注的结合点,反复比较。这时,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有什么背景,是什么导致了经济活动的产生,经济活动发生后又会带来哪些变化,可见的、预见到的有哪些?一个单位为什么会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等。还有,假设我是观众,报道是否易于理解和接受?看完节目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等等。这些都是记者在采制报道过程中不断需要向自己提问、并由自己回答的问题。只有记者真正能够做到“自圆其说”,那么所做的经济报道才可以说初步有了“底气”,在贴近性和服务性上具备了相应的
元素。
而一旦选准最佳的角度,就需要围绕预先的设计思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这就是记者的执行力)。当遇到宣传的政策、选题内容与群众生活缺少直接关系时,可以从群众关心的角度去“破题”,把表面上不相干的事物,通过二者的结合,使其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某企业大幅降低废烟排放,对这则消息,当地媒体从该企业如何转变观念、重视环保,如何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等等这些角度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但却反响平平。后来中央媒体专门对这一题材进行报道,记者既没有跑到厂里了解环保的做法,也没有采访厂领导的“豪言壮语”,而是来到距废烟排放最近的一座小楼内,采访住户群众。在报道中,住户刘大妈告诉记者:现在她能打开窗户向外“远眺”了,她现在已经买了盆花摆在窗台上。而以前,她已经好几年没开过窗户了,废烟排放严重的时候,大量落下的烟灰使她连窗帘都不敢拉开。这则报道由于贴近群众,通过刘大妈的亲身感受到的变化,直观说明了废烟排放治理取得实质效果,令人信服。同时,这则报道使报道内容得以丰富和延伸,观众既对废烟超标排放深恶痛绝,同情刘大妈等居民以前的生存状态;也更为环境从此改善,还群众一片蓝天为之欣慰、叫好,这即是报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可见,想办法让枯燥的经济现象变得鲜活、好看,远远比空泛地讲晦涩难懂的大道理实用得多,收到的宣传效果也有天壤之别。
3 让现场报道成为电视经济新闻的常规锐利武器
如果说电视经济新闻独辟蹊径,完全能够有别于报纸、广播、网络等其他媒体报道方式的话,那么现场报道则是发挥电视新闻独家优势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应当成为电视经济新闻的常规锐利武器,尽量去最充分地调动和运用现场手段,营造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场记者播报,演播室里播音员(主持人)播报加上现场同期声,这三大元素是赋予电视新闻生命力的努力方向,如果很好加以运用,让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一定能够强化整体宣传效果。
4 注意运用好电视经济新闻中的情节和细节
经济报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独特性,在电视新闻中,往往因为过于注重表现新闻事实,而容易使动人的、富于表现力的情节被忽视。这样,新闻报道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除了要从采访对象的选择、新闻素材的认真筛选取舍、采访写作的仔细斟酌、使标题简介明了通俗易懂等几个方面做足文章以外,适当运用好情节和细节,也能使报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情节,运用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很好理解。就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至于细节,是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更是电视经济新闻的闪光点和灵魂,运用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10年年初,西北油田分公司雅克拉采气厂生产天然气达到10亿方,我在《雅克拉采气厂2009年天然气产量创新高》这篇报道中,选取了一个老职工,讲了他的故事和他身边细微的变化,并让他回顾了厂里近5年的产量,这样比较直观地展示了采气厂迅猛发展的势头,然后结合他和身边同事的工作情况,见证采气厂的发展。由于充实了这样一些情节和细节,这条原本属于简讯类的题材,《中石化新闻联播》不仅上了新闻提要,成了要闻,而且播出了1分10秒,没有冗长之感。消息播出后,厂领导对宣传效果也非常满意。
5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必须要有策划
电视新闻策划并不等于策划电视新闻。有时候,在一起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有力的新闻策划,可以大大缩减新闻运作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收到“一剑封喉”式的效果。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之于新闻具体实践而言,就是指策划。新闻策划主要是提炼新闻点,由点带面,整体策划结合热点或事件进行提炼,从而筛选出最好的代表媒体观点的新闻点,然后通过系列新闻稿件对这些新闻点实施宣传。做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尤其离不开前期策划的有力支撑。否则,报道将很难展开,在采访中拍摄时对素材的取舍也会非常艰难。这是由于各种经济活动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当下发生着的一切问题,都有可能与正在报道的经济新闻相关,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属于长期的、历史的等,很容易让记者报道未成,自己却先迷失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了。所以,要想保持一条清晰的报道“主轴”,不是记者在现场一时半会儿就能取舍、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的。策划可以说是完成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生命线”,拥有一份好的策划案,是做好电视经济新闻、减少遗憾的前提。
总之,要使电视经济报道既中心突出,又丰富多彩;既方向正确,又生动活泼;让群众喜闻乐见,又备受振奋和鼓舞,就需要记者加深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将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与满足群众的需求统一起来,同时运用好电视的一切元素和手段,让领导与群众、外行和内行都能接受和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