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国际性会议档口讲好家门口的中国故事

2023-06-15沐利芸

新闻潮 2023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媒体融合

沐利芸

【摘 要】如何在国际性会议的档口讲好家门口的中国故事,这是对媒体智慧的考验。本文从高位化声量的政治推动力,引发外方“高度关注”;高频化开展的主题活动,引发“传播高峰”;动态化推进的新闻事件,引发“舆论共情”;精细化打造的特别节目,引发“价值体验”四个维度,探索省级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新路径。

【关键词】国际性会议;生态文明;媒体融合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以下简称“COP15”)于2021年10月在云南昆明召开,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既是举办地云南昆明在世界舞台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是通过媒体深度了解中国的机会,让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球气候生态环境方面的决心与努力。

本文以云南省级主流媒体在COP15召开期间的宣传报道为研究基础,结合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等宣传报道样本,通过探究四个维度的媒体智慧,即高位化声量的政治推动力,引发外方“高度关注”;高频化开展的主题活动,引发“传播高峰”;动态化推进的新闻事件,引发“舆论共情”;精细化打造的特别节目,引发“价值体验”,进一步阐述作者关于“如何在全球性会议的档口讲好家门口的中国故事”的观点理念,以期强化推动业界更好地行使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媒体责任与担当。

一、高位化声量的政治推动力,引发“高度关注”

(一)高位化声量,是起势阶段的媒体“冲锋号”

大会前期,习近平主席两次在国际性会议上向世界发出“春城之约”。

为第一时间响应,云南省级主流媒体迅速行动,围绕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以“春城之约”为宣传报道的关键着力点,第一时间策划开设“春城之约”宣传周等专项活动与报道,做足做好预热宣传。

(二)全媒体全员联动,是密集化传播的核心关键

国际性盛会即将在家门口举办,这是难得的机遇和盛事,云南各省级主流媒体高度重视,全媒体动员,全员“迎战”。以云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云南台”)为例,在传播、内容、技术、体制、人才、管理、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联动配合。大会期间,以云南卫视为核心(面向全国10.32亿覆盖人口,以及面向老挝、柬埔寨、缅甸全境或部分地区播出覆盖),协同“云南视听第一端”七彩云端APP大小屏双效驱动,整合台(集团)所属的IPTV、吉祥网(海外)、各移动端的融媒体矩阵,构建服务COP15大会的传播中台,围绕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主旨讲话、高级别会议、COP15开幕式、生态文明论坛、闭幕式等会议及活动进行了同步直转播、融媒体推送,密集传播高位化声量,对大会通过的标志性成果《昆明宣言》、成立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发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建全球生态》倡议进行了全方位的视听内容发布与深度解读,获得了外方代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较好的密集传播效应。

(三)全流程4K技术品控,展现国家软实力

COP15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云南台获得授权,承担COP15大会电视直播及会议音视频信号采集等工作。会议报道全流程运用4K技术,突破了多项难题,以高品质、高标准、高流程管控水平,为国内媒体以及联合国网站等海外媒体聚焦大会成果,了解中国之声,提供了视听技术保障,营造了积极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高频化开展的主题活动,引发“传播高峰”

(一)开局有声:树立地方媒体在国际盛会中的媒体印象

为开局有声,第一时间响应“春城之约”,云南台主动请缨,策划实施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活动。该活动以“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为主题,在昆明及云南生物多样性代表性地区和场所举办,为期7天,举办了23场活动。在启动仪式上,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获聘“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亲善大使谭盾作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未来交响》演讲,引起热烈反响。特别是当晚举行的谭盾“多样世界 美丽中国 相约春城”交响音乐会,在交响乐与民族摇滚的八音合奏中,让人仿佛置身“蝴蝶振翅,风雷激荡,孔雀灿烂开屏、青鱼水底布阵、黑颈鹤奋翅翱翔、滇金丝猴雪中漫步”的生物多样性场景中,引发宣推高潮,点击量超2亿人次。

(二)独特表达:大概念、小事项的宣传策略渲染大会独特魅力

发挥专业内容生产的优势,通过大概念、小事项突破引发关注。围绕主题推出的大会主题曲《和光同春》,由李茜作词、谭盾作曲、周深演唱,引发海内外关注,全网点击量超12亿人次。通过打造各种融媒体产品,如#最美水鸟#紫水鸡短视频、#昆虫皇后#兰花螳螂短视频、#与蝴蝶谷1.5亿只蝴蝶大爆发共舞有多美#、“多样星球”专栏等,既热力续航,又拉动了地方特色资源的展示,当“沉睡资源”变成“热搜话题”,国际性大会的独特魅力也随之呈现。

(三)跨界互动:是国际大会拓展传播边际的有效方法

受疫情影响,在COP15大会历程中,媒体融合被赋予了特别的社会使命和期望,实际上,这也是媒体融合在国际性盛会召开历程中的一次进化。既考验省级主流媒体平日里深耕地方资源,融入新的能力,也考验地方媒体发挥优势,跨领域、跨地域、跨语言开展的融合传播能力。

配合国家级预热活动,云南省级主流媒体积极参与了“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央视恐龙谷科考直播”、科普巡展、生物多样性知识挑战赛、COP15绘画征集大赛等多类型活动宣介推广。

在面向海外开展的活动中,云南省级主流媒体开展了COP15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新华网、抖音、微博、微信、咪咕視频面向全球征集,阅读量超25亿次。在开展的COP15国际网络视频演讲大赛中,也收到了来自50多个国家1087部汉语演讲视频、400余部英语演讲视频,这些视频分享了海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与实践,传递共建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景。

三、动态化推进的新闻事件,引发“舆论共情”

COP15会议召开前夕,一群亚洲象开启了北上南回的奇幻之旅。这群“陆地之王”引发世界瞩目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中国亚洲象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了COP15最好的“代言人”,更被誉为“最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一)深耕地方资源,“偶发时刻”才能向历史进程借力

云南省级主流媒体对亚洲象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与敏感度,这是基于数年来对亚洲象题材的深挖与伴随报道,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这让云南省级主流媒体在亚洲象北上南回的事件中,成了舆论引导的“探路人”与“大数据库”。

在亚洲象北上南回的过程中,从中央媒体到云南省级媒体,紧紧抓住这一“偶发”契机,在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应急处置指挥部配合下,精准设置议题,主动引导舆论,把亚洲象迁移事件成功转化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场外宣活动,较好地向全球宣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南的生动实践。

云南台作为全球最早关注亚洲象北移南回并进行国际传播的主流媒体,在象群迁移之初,就用4K超高清格式拍摄,并第一时间推出了相关报道,掀起了各地媒体追踪报道、舆情引导的一次高潮。据有关数据显示,“它们要去哪里?”“居然是侧卧?”“如何千里传音?”“是不是赶来参加COP15?”“政府为象群提供的‘花样补给”……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点,不断成了“舆论共情”的传播链,在成为国内外持续推送的新话题、新热点、新互动、新科普答疑的同时,也推波助澜了海外对中国生态、自然、动物的好奇与喜爱。国内全平台点击量超110亿次,外媒报道超过3000篇,传播范围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PGC、PUGC、UGC的聚合模式,助推新闻价值裂变放大

在情绪价值背后,一个个细碎生动的场景,不仅来自专业媒体,同时也来自老百姓手机拍摄内容。这是中国近年来,“PGC(专业生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连接、联动、发力较为成功的媒体融合案例。

用户对亚洲象北上过程海量信息的需求,织就了PGC与UGC之间的纽带,两者相互转载,相互借力,相互迭代,催生着新闻信息的不断发酵和裂变。从中央媒体到省级媒体,不断创新“UGC+PUGC+PGC”内容聚合模式,打造了兼具主流价值和移动端创新活力的聚合平台,开放式接入的短视频、图文、直播内容,不断整合的“第一手”“第一时间”信息,丰富了主流媒体的内容供给。特别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从朋友圈聚合到大象视频、图片、文字后,立即链接、快速审核、即时发布、多次加工的应用场景,快速建立起来。这种充满主流价值和创新活力的融媒体推广,生动印证了“人象共处、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为宣传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显著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海量舆论场中聚焦主题,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

亚洲象北上南回的全球话题,为主流媒体在家门口讲好中国故事带来了机遇。

2021年5月,世界环境司法大会的开幕片,采用了由云南台制作的我国第一个亚洲象外宣视频,赢得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环保界专业人士等参会外宾的高度认可,被大会誉为“提升国际传播力和话语权的经典案例”。2021年10月,云南台制作的短视频《象往云南》,作为联合国COP15开幕式片,获得与会各国嘉宾的交口称赞。这些珍贵的瞬间不仅定格了这次深刻且真诚的人象对话,更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云南智慧和云南方案。

通过亚洲象报道引发的媒体现象可以看出,对地方重点资源、热点事物(件)的持续关注,能让媒体在新闻事件爆发时刻,有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能够基于事件演进历程与信息传播渠道敏锐、快速地建立全新传播视角。

四、精细化打造的特别节目,引发“价值体验”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大概念,如何用生动实践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方案,这是对媒体的一次专业能力考验。

(一)国家层面联播联展的精品节目,营造氛围高潮

COP15会议召开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纪录片《共同的家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多家卫视展播的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等,立体展现了中国山河之美、生态之美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营造了会前的舆论氛围。

(二)定制化生产的纪录片,引发“深度思考”

省级媒体方面,为展现生命共同体大美,云南台特别摄制了COP15大型纪录片《生命之歌》,并陆续在云南衛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唯美的画面、震撼的镜头、生动的旁白、感人的故事,不仅展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更生动讲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感人故事。

(三)沉浸式体验的特别节目,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多样性艺术

云南卫视倾情打造的文化季播节目《丝路云裳 穿在身上的艺术》第三季,作为COP15期间连续7天播出的特别节目,在一众展现植物、动物、生物、生态的视听节目中,更加突出“人”的意义。

节目以习近平“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香格里拉雪域高原、昆明五百里滇池、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红河哈尼梯田、丽江泸沽湖、楚雄直苴村、金沙江河谷、丽江玉龙雪山冰川等为拍摄载体,每一集对应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一个主题,以户外天地为舞台,通过采风与最终创意设计呈现的“天地大秀”,充分体现自然之美、民族之美、文化之美、发展之美。

高质量的视听内容所带来的深度思考与体验价值,在全球性会议召开的宣传舆论生态中,更丰富、更生动、更立体地拓展了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

五、结语

探寻生物多样性的生命奥秘、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磅礴力量、打造人象和谐共生的云南样本、共襄盛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省级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在全球性会议的档口,云南省级主流媒体以价值为引领,以使命为担当,发挥好媒体智慧,从内容驱动的大众传播,到用户驱动的社交传播,再到信息渠道的智慧传播,不断探索提升与中国国家发展水平和实力相适应的国际传播力,特别是在四个维度的矩阵联动实践中,打开了省级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格局,探索了省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国际领导力和影响力,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潮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媒体融合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