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探讨
2023-06-13郑健煌
郑健煌
【摘要】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正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反其道而行”,能够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达到意想不到的解题效果.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逆向思维的应用,并采用创设情境、启发思考、点拨技巧、重视拓展等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品质,初步掌握逆向思维的应用方法,进而为其准确高效地解答数学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逆向思维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数学课程应侧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其中培养逆向思维就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正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反其道而行”,能够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达到意想不到的解题效果.
目前在初中數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解题情况的分析来看,部分学生没有逆向思维的概念,只知道背公式定理、记套路技巧,不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实现高效率解题.针对此,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逆向思维,并将其运用到数学学习中,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4 重视拓展,强化巩固迁移
在初中解题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入逆向思维,还应在课后指导中进行渗透,促使学生拓展思考,主动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巩固迁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强化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例如 在学习了反证法相关知识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实现巩固迁移,设计了如下练习:实数a,b,c,d满足a+b=c+d=1,ac+bd>1,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题目提出假设:a≥0、b≥0、c≥0、d≥0.接下来进行归谬:因为a+b=c+d=1,可以推导出1=(a+b)(c+d),1=ac+bd+bc+ad≥ac+bd,这显然与题目中的ac+bd>1相互矛盾.最后得出结论:假设不成立,即a,b,c,d中至少有一个负数.
综上,学生通过反证法的步骤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巩固,通过课后练习对逆向思维的运用形成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学生自主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积累了经验.当然,在巩固迁移中,教师应注意调整练习题目的难度.根据“双减”的要求,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自主选择空间的内容,确保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逆向思维水平.
5 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逆向思维的应用,并采用创设情境、启发思考、点拨技巧、重视拓展等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品质.通过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对逆向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掌握逆向思维的应用方法,进而为其准确高效地解答数学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欣宇.探讨初中数学解题中逆向思维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22,29(12):11-13.
[2]时间.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J].新课程,202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