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克斯管作品《Flying Colours》的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分析

2023-06-11彭宇墨武汉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4期
关键词:洛维奇萨克斯管吐音

彭宇墨(武汉音乐学院)

一、作品的一般情况

《Flying Colours》于2011 年1 月7 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第34 届国际萨克斯管研讨会(the 34th International Saxophone Symposium)上进行了全球首演,这部现代的、专门为萨克斯管创作的作品得到观众热烈地赞赏。这部作品为协奏曲的形式,由中音萨克斯管担任独奏乐器、钢琴与乐队为其伴奏。奥洛维奇在作品中通过采用萨克斯管的各种特殊演奏技巧,在音乐中与管弦乐队的风格相融合,在听觉上形成强烈地冲击。本曲整体速度较快,与乐队合奏时气势恢宏,不失为现代萨克斯管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一)作曲家奥洛维奇生平

马修·奥洛维奇是一名居住在澳大利亚悉尼的自由作曲家,曾在悉尼大学学习专业音乐创作,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在20 世纪90 年代时,奥洛维奇的作品便屡次获奖。

1996 年,奥洛维奇完成了其创作生涯中第一部应邀作品——无伴奏合唱《倾听大地》(Listening Land)。自此以后,奥洛维奇为澳大利亚及海外的表演艺术家完成了几十份委托作品。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美国的斯坦威音乐厅(Steinway Hall)、加拿大的班夫艺术中心(Banff Center for the Arts)等。

作为一名现代作曲家,奥洛维奇的音乐作品风格充分显现出当代音乐自由且综合的风格。奥洛维奇的创作领域较为广泛,涉及包括合唱、钢琴曲、管弦乐等各种体裁等,作品数量成果丰硕。他的创作在节拍节奏上作出大胆创新,随时可能出现的休止使其音乐逻辑模糊不定,加深其音乐的张力及自由感。作为土生土长的澳洲人,奥洛维奇的音乐创作与当地的民谣风格有着密切联系。在专业院校的学习经历,为奥洛维奇作品写作中丰富细致的和声织体及精致巧妙的旋律线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合奏类音乐作品,充满着音响及色彩效果的创新性,在当代澳大利亚音乐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840 年,比利时乐器制造家阿道夫·萨克斯(Aldoph Sax,1814-1894)发明了萨克斯管乐器。1842 年,阿道夫移居法国巴黎,自此结交了众多音乐家好友。随着阿道夫本人为推广这件乐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音乐家们的广泛宣传以及法国专业音乐学院对古典萨克斯管专业的重视,萨克斯管在法国得到充分且广泛的普及,并以法国为起点逐渐风靡世界。

在传统的古典主义音乐盛行的时代,为萨克斯管谱曲的作品并不多见。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淀与发展后,萨克斯管的演奏风格逐渐走向多元化,由此涌现出大量优秀经典的萨克斯管音乐作品。时至今日,萨克斯管演奏已呈现出诸多现代风格,融入了更多现代演奏技巧。古典萨克斯管作品往往追求结构的严谨、风格的保守,多表现为更具柔美性且音色圆润饱满的音乐线条。而现代萨克斯管作品则更倾向于突破及创新,强调结构的不规则、模式的自由,多表现为极具动力与冲突且自由开放的音乐风格,《Flying Colours》则为这一风格类型的突出代表。

(二)作品简介

迄今为止,奥洛维奇为萨克斯管写成的作品已达十余首,完成于2010 年的《Flying Colours》(为中音萨克斯管和乐队而作)是奥洛维奇创作生涯中第一首协奏曲,并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第34 届国际萨克斯管研讨会上首演。参与演出的人员有萨克斯管演奏家巴里·科克洛夫特(Barry Cockcroft),以及美国海军乐队。该曲于2015 年在葡萄牙布拉加的“国际萨克斯管节”(the Festival International Saxophone)上进行了欧洲巡演,此外还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第十七届世界萨克斯管大会(the XVII World Saxophone Congress)上进行了法国巡演。此后,该曲在多地进行上演,知名度逐渐提升并为大众所熟知。

《Flying Colours》作为一首诞生于20 世纪的作品,在突出现代演奏技巧的同时,更显露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特征。时至今日,萨克斯管演奏已呈现出诸多现代风格,融入了更多现代演奏技巧。古典萨克斯管作品往往追求结构的严谨、风格的保守,多表现为更具柔美性且音色圆润饱满的音乐线条。而现代萨克斯管作品则更倾向于突破及创新,强调结构的不规则、模式的自由,多表现为极具动力与冲突且自由开放的音乐风格。

二、作品的风格分析

奥洛维奇将他的萨克斯管作品总结为“疯狂逻辑”风格,将自己称之为“疯狂”的旋律塑造成“逻辑”的乐句。他曾明确指出,该作品的标题“Flying Colours”旨在暗示本曲萨克斯管独奏时疾驰的速度、自由流动的节奏及高亢明亮的旋律。《Flying Colours》的音乐风格呈现出明亮而充满活力的特点,这种风格推动了整部作品的叙事。萨克斯管作为一种极具独特音色的乐器,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响效果及音乐风格。本章即着眼于作品中力度与表情的分析,以此把握本曲的整体演奏风格。

(一)作曲家的“疯狂逻辑”风格

“疯狂逻辑”风格首次出现于作曲家创作于2006 年的作品《疯狂的逻辑》(为中音萨克斯管和钢琴而作),这部作品是应萨克斯管演奏家巴里·科克罗夫特(Barry Cockcroft)和钢琴家亚当·品托(Adam Pinto)的邀请创作而成,当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Port Fairy”春季音乐节上进行首演。

谱例1 RM842-4

“疯狂”是指作品的核心部分透露出一种带有柔和性质却又捉摸不定的情绪,音乐中时常出现的半音进行、大跳音程及锯齿状轮廓宽广跳跃的旋律线条引起了这种充满活力的、作曲家不停暗示的“疯狂”情绪。萨克斯管与其他乐器常以齐声或八度进行演奏,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给音乐增加了直接性的紧迫感。奥洛维奇的音乐理念是激烈和驱动性质的,其作品的旋律线大都由半音组成,它们在乐谱上扭曲、窜动,并以极快的速度上下左右穿梭全曲(见谱例1),以《Flying Colours》的片段为例,本文谱例均来源于网站www.reedmusic.com)。“逻辑”是指作曲家在对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布局时所体现出的严谨与自然风格,他将作品中的“疯狂”音乐进行拼接串联全曲时,旨在通过平衡的乐句和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流畅过渡,使作品具有某种潜在的逻辑。接下来笔者将就《Flying Colours》中的力度与表情布局为切入点,以此分析作曲家如何在其作品中显现出这种“疯狂逻辑”风格。

(二)作品的力度与表情风格

作曲家对本曲的段落布局有着清晰地安排,作品由A-Q 共17 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的过渡及衔接都极为自然流畅,将“逻辑”风格贯穿整部作品。纵观萨克斯管在全曲中力度记号的使用,其范围为p-ff。萨克斯管在第19 小节进入,以mf 的力度开始萨克斯管的演奏。

整个A 段充斥着大量的重音记号,持续保持着mf 的力度进行吹奏,以强势的音乐表现开启了作品的演绎。

B 段进一步强化了A 段的音乐表现力,以f 开始,并以一个超吹花舌音持续演奏,在滑音的上行后以花舌向正常音的逐渐过渡,乐段结束在p 的力度之上。

C 段是A 段在再现重复,在力度要求上与A 段保持一致。实际上,E、F 段在结构形式上也与A 段极为相似。

D 段是一个超吹乐段,其力度进一步深化为f,笔者将在第三章对D、I、K三个超吹乐段作出必要分析。

经过G 段管弦乐队17 个小节的演奏后,萨克斯管以f 开始了弹吐音演奏,整个H 和J 段音域跨度较大、速度较快,呈现出极为活泼且热烈的“疯狂”音乐风格。M-P 段基本是对A-L 段的浓缩再现反复,大致保留着乐曲之前所呈现出的力度风格。Q 段为作品的尾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经过音、重音记号、跳音记号、ff 力度记号等元素共同将全曲推向结束的高潮。在萨克斯管的演奏中,对强弱的控制是不可忽略的,通过控制音乐的强弱能使演奏者更好地表达情感。本曲充斥着作曲家极具现代主义的“疯狂逻辑”音乐风格,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演奏者要以强有力的姿态进行演奏。

按照表情术语进行更加贴合作曲家原意的演奏,才能达到更加完美的演奏效果。就如作曲家亲临指导演奏者,仔细参照曲谱中的表情术语进行演奏,能使作品得到进一步升华。奥洛维奇在作品的引言中说道:“萨克斯管独奏绚丽的旋律线条由那些平衡且有序的片段组成,这符合我的萨克斯管作品中向来展现的‘疯狂逻辑’风格。”笔者认为,作曲家的“疯狂逻辑”得以体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对乐曲表情的设置。同时,通过对乐谱中表情术语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情绪内涵以及风格体现等。

在作品一开始,作曲家就标记“充满活力地”(With vigour)指示乐队的演奏。萨克斯管在第19 小节以f 加入演奏,细密的四十六节奏型以及磅礴的力度延续了乐队所展现出的活力,全曲的自由风格基调得以奠定。这样的氛围持续到作品的F 段结束,G 段是乐队的演奏,作曲家在此处标记“坚定而雄伟的,但带有不详的氛围”(steady and majestic,but with an ominous air)。除此之外,奥洛维奇还在本段的节中标记“变化速度”(rubato),指示演奏者将自由风格贯穿演奏的始终。H 段萨克斯管以“清澈透明的”(clear and crystalline)风格回归演奏,但节奏依旧保持着快速运转,力度仍介于mf-f的范围之中。L 段的乐队演奏与G 段在风格上保持一致,M-P 段如上节分析是对此前音乐的变化重复。但值得注意的是,作曲家在P 段伊始标记“华彩”(cadenza),给予萨克萨管演奏者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在作品的末端契合了本曲的自由风格。

三、作品的演奏技巧分析

奥洛维奇作为一名当代作曲家,其作品风格新颖前卫,对演奏者演奏技术的要求较高。《Flying Colours》的音乐结构形式明晰严谨,但作曲家在其中运用了许多现代演奏技巧,以展现更为突出的现代主义风格。

本章将对作品演奏中的“弹吐音”“超吹”这两种出现最多的表现手法作出基本的分析,希望能为演奏者们学习本曲提供一定帮助。

(一)“弹吐音”演奏技巧

“弹吐音”作为萨克斯管吐音演奏技巧的其中一种,演奏难度较大。加之本曲演奏速度较快,演奏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作品的H、J、P 三段中均有“弹吐音”演奏,且作曲家还要求演奏者做到清晰透明的发声。H 和J 段的“弹吐音”片段完全一致,故笔者以曲中的第112 小节-115 小节进行举例说明(见谱例2)。

谱例2 RM842-4

谱例3 RM842-7

P 段的“弹吐音”乐句在节奏上稍复杂一点,包含休止与三连音,力度也体现为更多变的p-f-p 强弱对比(见谱例3)。

根据笔者自身的学习经验来看,在进行“弹吐音”练习时应首先对舌头本身进行必要的训练。演奏者需了解“弹吐音”的原理,是通过舌头与哨片接触的部分形成真空的状态,以此推动气压将哨片向下拉,造成哨片的回弹与笛头进行触碰进而发声。那么若要形成“弹吐音”所需的真空状态,舌头的中前端需作出凹槽状。演奏者要对舌头进行必要的训练,尝试将舌头与口腔的上部贴合,紧接着将舌头向下拉以发出“dada”的声音,形成前文所提的气压原理。在练习时将速度放慢,细细体会此时的状态,使舌头的中前端不断进行尝试。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后,这一状态便会逐渐形成。

此时,演奏者可加入哨片练习,与舌头练习同理。当这两步完成后,演奏者即可进行笛头的练习。笔者认为上低音萨克斯管的笛头较大,相对来说较容易发声,所以用它来练习是演奏者最好的选择。在进行笛头练习时需注意保持吹奏,而不是吸出来的声音。在吹奏出本音的同时,运用舌头吸附哨片立刻往下拉,这样才会听到两个清晰的声音同时奏出,即本音的音高和“bang”的声响同时奏出。

(二)第二节“超吹”演奏技巧

本作品的音域较高,因此有许多“超吹”部分贯穿全曲,笔者在演奏这部作品时最高音是位于作品161 小节标有高八度记号的小字三组E。“超吹”音的完成对于衡量一首作品的演奏层次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演奏者的状态与水平。

前文提到,作曲家的“疯狂逻辑”风格体现有赖于超高音的快速流动演奏。因此,笔者将就本曲的“超吹”演奏技巧做出简要分析。

在练习“超吹”音时,需首先掌握它的指法,但超高音的演奏指法不止一种,演奏者可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及自身的习惯进行选择。笔者对在此曲练习时间较长,对作品有一定了解,在此建议读者们根据自身演奏习惯选取最为合适且专业的指法表进行指法练习。对某个音开始练习前,演奏者需首先形成“超吹”演奏的感觉,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首先吹出高音5 音,紧接着进一步打开喉咙将气息向上顶,吹出再高音2 音。演奏者需通过持续的练习,加强超高音指法间的配合,由此逐渐掌握“超吹”技巧。本首作品整体速度较快,技巧众多且难度较大,因此演奏者需熟练掌握作品中所需现代演奏技术。特别是作品中众多“超吹”乐句,如不能连续且熟练地使用“超吹”这一演奏技巧,其演奏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出现音高不准、音色刺耳,甚至“爆音”等现象。

四、结语

如笔者在上文的分析一般,这部作品的结构明晰严谨,律动热烈自由,其无处不在的“疯狂逻辑”风格体现出作曲家十足的现代主义音乐精神。通过对这部作品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作曲家创作的初衷及灵感。正如《Flying Colours》这个标题的隐喻,演奏者既要进行不断地练习以适应本曲快速的节奏,更要把握音乐背后所流动的自由、明亮又充满活力的情绪。

猜你喜欢

洛维奇萨克斯管吐音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萨克斯管在民乐队中的运用
萨克斯管在演奏过程中的音色控制
克罗地亚“头号女球迷”吸引世界目光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萨克斯演奏中吐音技巧的应用
我国萨克斯管未来的发展思索
探究演奏者对萨克斯管音色的控制与掌握
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