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赋能 让爱回家
2023-06-11孙丹丹
孙丹丹
摘要:一名小学单亲学生因长期与母亲分居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厌学逃学、沉迷网络等。心理测验显示该生存在对人焦虑、孤独、自责等心理问题。心理教师通过个案分析、家校合力、积极赋能、情感支撑等辅导方法,利用资源趋向的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不断赋能,给他源源不断提供改变自我的动力,最终改善了该生的心理状态,使其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关键词:亲子关系;单亲家庭;手机依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7-0040-04
一、个案概况
小万(化名),男,小学六年级,单亲家庭(父亲早逝),沉默寡言,生性胆小,沉迷网络,学习困难。因母亲在外打工,从小寄居舅舅家,由外婆和舅舅照顾。小时母亲有意将他送养他人,经常被家人嫌弃。读书后,随着年龄增大,迷上手机网络和游戏,自此日夜颠倒,不思学习,成绩下滑。其母亲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亲自照顾孩子,多年来孩子无处交流,无法抒发内心苦闷,各种困难和疑惑也没有人能及时排解,性格上存在一定缺陷,不敢与同学交流,逃避各种班集体活动。
三年级时,因为疫情居家上网课,独立拥有一部手机而后沉迷网络,长期睡眠不足,晚餐随意,体质严重下降。四年级时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分值达到78分(其中组成效度量表的10个项目合计分值为4,答卷有效),根据测验项目的组成部分统计分析发现,该生存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等问题。
二、问题评估与干预目标
(一)问题评估
通过家访、谈话、测试等,排除了小万患任何器质病变的可能。由于家庭条件有限,没有能接受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无家族精神病史。在校期间主要表现为不合群、沉默寡言、没有学习兴趣等问题;在家表现为害怕生病,食欲下降,缺少交流等问题;没有自残等行为。因为疫情停课不停学,无人管理使用手机频次,形成网瘾,复课复学后有厌学、逃学现象,对学习生活失去希望,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因此,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原因分析
家庭因素:该生幼小时失去父亲,6岁前跟随母亲生活,漂泊无依。小学时期跟随母亲返回老家生活,寄居在外婆和舅舅家里(母亲有意送与他人未遂)。可以说失去了父爱又得不到母爱,生活没有安全感,生活质量不高,基本没有情感交流,幼小的心灵充满不安与恐惧。
自身因素:不善沟通,胆小怕事,见到陌生人感到局促緊张,闪躲逃避。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感到自卑,没有学习的动力,对手机网络产生严重依赖。心中苦闷无处发泄,缺少情感联结,只有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和寄托。长期熬夜影响睡眠和食欲,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三)干预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心理教师确立合理的干预目标,量身定制干预计划,希望从源头上改善该生的整体状态。首先,通过心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小万及其母亲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给予理解和帮助;力所能及地改变小万的生活环境。其次,了解小万的心理困扰,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减轻其焦虑、害怕、无望等痛苦情绪,提供充足的心理支持。最后,让小万慢慢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完整、不完美的人生。具体干预目标见表1。
三、辅导过程
(一)辅导计划
辅导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危机干预,从而降低该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困扰。然后进行后续的一些心理辅导,帮助其疏导存在的一些其他心理问题。因此从四个阶段进行个案辅导,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见图1)
(二)辅导过程
1.干预阶段
通过家访明确了问题。第一时间掌握了孩子真实的、具体的成长经历、生活境况等客观情况,开始理解同事口中“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学习困难、沉迷手机”的小万。另外,通过共情、倾听、真诚接纳等辅导手段,让对方开始接纳自我。给予情感支持的同时,提出暂时可行的应对方法,并且制定了简单的学习计划,然后和小万一起商量后续的安排。
首先,我开门见山做自我介绍,“你好,昨天电话里已经介绍过了,我是小万班级新来的班主任。在开学前我想先和你们见个面,主要想认识一下小万,同时也了解一下三年级他的学习情况。”我开门见山地和前来迎接我的小万妈妈说明了家访的意图。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小万的父亲在他三岁左右因病去世,他便随着母亲在奶奶家生活至9岁左右。后因家庭矛盾又随母亲回到绍兴老家,由于母亲在老家无房,迫于生计,他便寄养在舅舅家。主要生活起居由年迈的外婆照顾,入学以后基本上无人接送和辅导。母亲长期住在厂区,也无暇顾及,今天因为我的到来,也是请了假特意赶过来的。听到这里,我表达了一定的歉意,为我的到访影响了小万的生活感到抱歉。但是也感到高兴,看来小万的母亲至少是重视这个孩子的,不像之前了解的“一点都不管孩子”,这中间一定是有原因的。
于是我问:“听说三年级的时候小万沉迷于手机游戏,网课期间的作业都没有完成,成绩下滑得也快,本来基础就不太好,现在更困难了。你知道这个情况吗?”小万的妈妈说对孩子的成绩她不怎么了解,给他手机是为了方便平时的联系,因为自己十天半个月才来看他一次,不清楚他怎么会这样子。我顺势把一旁的小万叫到身边,对他说:“你好,小万。你可是我们班中第一个见到新老师的同学,老师今天来就是想认识你一下,我也听说了你的身世,很不容易。但我觉得你很勇敢,今天看到你,更觉得你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之前李老师说你一天到晚玩手机,作业都不交了,有这么回事吗?”他红着脸默默点了点头。“敢于承认是好孩子,那么我们能不能约定,以后在我的带领下,你都能完成作业,不再拖拉了?”“可以,我能做到。”听到他的回答后,我又和他约定,平时不要再用手机了,让外婆保管好,到了双休日或者有急事和妈妈联系的时候再用。如果要用手机传作业的话,用好以后马上还给外婆。对于以上提议,他勉强表示同意。我知道没有大人的监督,他不可能一下子这么自觉,但是今天的家访目的已经基本达成,还是非常不错的。
等我离开的时候,小万已经放松很多了,坐在妈妈身边看着我,时不时还会对我笑。后来他告诉我,我是第一个主动去他家找他的老师,不告状,不批评,很特别。
2. 积极赋能阶段
在这部分辅导中,一方面,充分挖掘他外在的支持系统,比如母亲的支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其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多余”的人。另一方面,挖掘他自身的優点,比如阅历丰富等,使其心理能量不断增强,负面情绪有所缓解。下面是辅导记录(部分)。
“老师,小万昨天玩王者荣耀,他还邀请我了,我没理他——”“老师,小万上课睡着了。”“老师,小万作文没有写。”最近时常听到学生跟我汇报小万的问题。估计坚持了一个月,撑不住了,这也正常。趁热打铁,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上课老睡觉,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支支吾吾地说头疼,又说感冒了。我也没有多说,以此为由联系了他的母亲,告诉她有空带孩子去检查一下身体,本来就面黄肌瘦,最近又瘦下去很多,要提高警惕。
慢慢地,因为他的身体原因,我和小万的母亲也有了共同的话题,联系也多了起来。学习上,我继续找小万谈话,“昨天几点睡的?作业做好了吗?有什么困难?妈妈有没有回来看你?你有继续玩手机吗……”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聊一些家常,一开始他还是支支吾吾不回答,慢慢习惯了,话也多了起来,偶尔还会和我说妈妈傍晚去看过他了。虽然我知道他不可能完全放下手机放下游戏,但是愿意和我说话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也根据从和小万的聊天中了解到的情况和他妈妈进行沟通。我以孩子上课睡觉、饮食不好为由,劝说她最好换个近一点的工作,方便自己带孩子。
小时候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小万需要妈妈的陪伴,可喜的是,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沟通和联系,小万的妈妈终于决定自己来带孩子。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既高兴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又担心小万会不会有新的不适应。
五年级第一学期报到的时候,我特意跟他去了一趟“新家”,这是我第二次对他进行家访。不同的环境,同样的两个人,不大的房子里分为两部分,外间是起居室,旁边还有一个小灶台,里边是母子两个的卧室,干净整洁,很温馨。小万的脸上不再有一年前的慌张,还给我倒了一杯水,和我说:“老师,和妈妈住在一起我很开心。”我笑着对她妈妈说:“你看,我说得没错吧,孩子需要你,你也需要小万。”
3. 自我探索阶段
通过一年多来的家访、谈话、干预、了解、帮助,在五年级的上学期有了质的变化,他开始主动融入集体,融入同学。自此他和同学、老师及母亲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脸上也有了笑容,还会主动找我聊天,慢慢接纳了自己。
小万主动参加班级比赛,是他自我探索的重要节点。最近学校要召开班级运动会,随着同学们自荐和他荐,基本上每个项目都“名花有主”了,只有男子1500米项目迟迟定不下来。于是我亲自出马,经过一番鼓励,还是没有人报名。就在大家尴尬之中,小万突然抬起头来,伸了下手又放下去了,对上我的目光后,犹豫了一下又举起来,“老师,我去吧!我去试试。”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小万,你行吗?那么瘦小……”“对呀,你有力气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看向他。瞅准这个机会,我走到小万的身边,或许从体型和体格上来看,他确实不适合长跑,但是这是一年多来他第一次主动参加活动,这实在太宝贵了。按捺住心中的欣喜,我对着学生们说:“或许小万体育不是很好,但是他有一个为班级争光的心!再说,结果不重要,只要努力就行。”他看着我的眼神更加坚定了,小声地说:“我可以的。”这一刻,同学们也都表示支持他。
那天的长跑比赛,全班同学都在跑道边为小万加油,虽然他因为体力不支无缘奖牌,但那天他怯弱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目光。那一天所有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那一天小万的心走向了我们的怀抱。之后在各种班级活动上他都敢于尝试了。
四、辅导效果
随着近三年的跟踪辅导,小万的生活慢慢步入正常,和母亲相处融洽,生活起居上也得到了应有的照顾。情绪上,他也从焦虑不安和自卑中慢慢走出来,能正确认识父亲的离世是疾病的原因,也能基本理解母亲生活的不易。在班级中不再沉默寡言,有自己的朋友,也有讨论的话题。
虽然对手机游戏还是不能很好控制,但他开始明白学习是自己现阶段主要的任务,对于自己能胜任的学科有一定的目标,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科(如英语)也没有完全放弃。对班集体的活动也能积极参加,不再排斥或者畏缩,对于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和批评能正确面对。
不久的将来,小万将升入中学学习。坎坷的身世和敏感的心灵势必给青春期带来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相信,随着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规范与深化,将会一直给小万积极赋能,让他健康成长。
五、辅导反思
回顾两年多来的辅导过程,我对于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反思。在社会生活不断变化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危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多元,即使是小学生,也是需要重视的。通过本次的梳理和小结,我觉得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注重三方面。
(一)积极了解,准确评估
作为老师,对于每一个新认识的学生都要认真、全面地去了解他们,不是仅仅关注其成绩和学校表现。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情况,比如课堂观察、他人介绍、访谈、提问、交流等,最大范围地筛查特殊学生,然后再一对一进行评估。需要辅助手段的时候要大胆合理使用,对待存在疑惑的学生和家长做好解释工作。本着这样的原则,我在了解小万的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试,据此制定辅导计划,这对今后的辅导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校合作,齐心协力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小万的情况更是如此。如果能改变他寄人篱下的生活困境,将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多次进行家访,交流情况,通过日常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及时与其母亲进行沟通,让双方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辅导期间,我也会给其母亲一些指导意见,一起帮助小万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积极赋能,正确引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及个人的特点,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比如小万很自卑,那么就要抓住一切机会给予他信心,肯定他的进步。在进行个人谈话过程中,可以运用人本主义的辅导技术,如倾听、共情,给予对方安全感,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利用资源趋向的心理辅导技术对学生不断赋能,给他源源不断提供改变自我的动力。发动任课老师、同学甚至其他身边的人持续给予关心,给辅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安全的学习氛围,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