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评量技术在心理课中的应用
2023-06-11颜剑平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目前没有统一的教参与教材,这容易让教师在教学实践时陷入多重困境之中,如教学目标设置不清晰、学生体验不深刻、课堂评价大而空等。而焦点解决中的评量技术可以借由数值评量的方式来优化教学目标的设置,明晰学生的初始状态,锚定学生的课堂收获,助力课堂效果的评价,心理教师在心理课中使用焦点解决评量技术,可以直接提升心理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焦点解决;评量技术;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7-0027-03
一、心理课面临的困境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心理教师想要设计出一节优质的心理课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突破重重的困境,经历一关又一关的审视。心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且难以绕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常用“有没有”“是不是”等封闭式的提问,这使学生失去了更深入分享的机会;如果教师常问“为什么”,学生好不容易进入感性体验的世界,又被老师拉回理性思考的原点;如果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存在“假大空”现象,容易偏离学生的基本认知水平;有时在教学流程上乱象丛生,缺少应有的课堂逻辑;有时教师带给学生的课堂感受充斥着“高大上”的道理;有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泛泛而谈,很少能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再往前走一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我们,很有必要停下来思考——心理课更好的出路在哪里,只有想明白了才能更好地重新出发。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中的评量技术正好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借由焦点解决评量技术重新审视课堂,让心理老师可以有的放矢,优化心理课教学效果成为可能。评量技术正是优化心理课效果的重要抓手。那么,到底什么是评量技术呢?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的评量技术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与叙事疗法、合作对话、反思团队同属于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中四大心理学流派。其主要特征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以合作的方式一起确定目标,通过关注来访者自身的能力,寻找问题“例外”,帮助来访者作出改变。它是一种注重“正向思考”“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家”“小改变会带动大改变”“资源取向”“珍视细微的进步”等理念,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为核心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研究表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适用于多种文化背景,可以与其他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案相结合,运用于不同的场景中。把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的评量技术(或称为量尺技术、量尺问句)用于心理课堂教学实践,是对其适用范围的扩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核心技术还包括 “应对问句”“结果问句”“关系问句”“例外问句”“奇迹问句”“追问问句”等。
评量技术,也叫量尺技术、刻度化问句、评量问句,是指利用数值的评量的方式(如1~10分),协助来访者将他的观察、想法、预测、经验等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加以描述。评量问句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最早出现的代表性问句之一,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核心问句。对这一问句的产生,创始人德·沙泽尔归功于他的来访者,这位来访者在反馈自己的情况时说:“如果有一把量尺的话,我从1分进步到7分。”从这一次开始,德·沙泽尔开始重视评量技术在咨询工作中的使用,慢慢地,它发展成为最常用的焦点解决代表性问句之一。
评量技术的明显优势是——促使来访者与咨询师在看“事件”时不再使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而是把它看成一个连续体,如此一来,将协助来访者发现已经做到或拥有的例外资源,进而确定未来目标,开启具体的一小步行动。评量技术可以让来访者表述不清楚的信息变得清晰,也可以让已经清晰的信息变得更为具体。评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能够在咨询的任何时间点使用,与其他的焦点技术配合使用也能够产生良好的咨询效果。
在心理课中应用评量技术,除了用最直接的1~10分(有时候用0~10分)来评量之外,经常会以“变式”的方式来使用,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加贴合上课的主题。评量技术可以有以下四种“变式”。
(1)结合温度计呈现,如问“1度代表感觉很不舒服,10度代表感觉超级舒服,那么你现在的状态是几分呢?”
(2)结合电池电量呈现,如问“1格表示能量最低,10格表示能量最高,那么你现在处在什么位置?”
(3)结合量杯呈现,如问“1刻度表示状态最差,10刻度表示状态爆棚,那么你现在在哪个位置?你期待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4)结合尺子呈现,如问“如果有一把尺子,它的刻度是1到10分,1分指状况最糟糕,10分指状况最理想,你现在的状况是几分呢?”
像这样的“变式”还有很多,旨在更加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直观地理解,从而能更清晰地表述,为课堂的推进做好铺垫。那么,如何在心理课教学实践中具体使用评量技术呢?
三、评量技术在心理課中的应用
(一)优化教学目标
评价一节心理课是否为优质课的标准或许有很多,其中无法忽略的便是它的教学目标的界定与达成,一节优质课的教学目标必定是清晰的、精确的,重点是突出的,在课堂教学中是可实现的。而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精准把握学情、界定核心概念、在磨课过程不断优化之外,教师还可以用评量技术进行自我询问,使得目标设置得更加合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可实现性。
如我在设计“情绪弹性”一课时,就曾用评量技术进行自我询问——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这一概念的程度为1~10分的话,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我认真思索之后,评量为5.5分。显然,这个分数说明,这样的目标设置是存在问题的。于是往下一步询问,如果提高1分,学生会有什么样不同的表现……通过用评量技术进行自我对话,教学目标不断变得精确,可实现性提高了。最终,我优化了“情绪弹性”这一提法,调整为“情绪不倒翁” 的提法,这样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说,在评量技术的辅助下,教学目标优化了,一节课的目标变得更加合理,焦点解决的评量技术功不可没。
(二)明晰初始状态
评量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明晰在心理课中要探索主题的初始状态,让学生清晰自己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从而开启在该主题上的探索之路。我在设计“开启‘勇气瓶”一课时,在热身导入阶段使用了评量技术,来协助学生衡量自己的初始状态。在该环节设计了“旋转勇气瓶”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旋转身体(即评量的变式使用)来感知自己在“晚上一个人在家、主动向同学请教、面对考试失利、说真心话、面对同学的嘲笑……”这些事件上勇气的多少,勇气最多则转10圈,勇气最少则转1圈。如此一来,既通过游戏结合评量技术的使用达到了热身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学生还通过用自己身体转圈的方式初步评量并感知自己身上的勇气。在这一环节,学生对这些经常碰到的事件产生不同的分数评量,里面包含了学生缺少勇气的事件,该事件对学生来说就是具有探讨价值的“勇气事件”。
在这样的评量活动中,不仅用变式使用了评量技术,还达到了热身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学生明晰了在该事件上自己勇气值的初始状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内在需求,这是该课受到学生好评的重要基础。
(三)锚定学生收获
在心理课结束之际,学生谈收获时,常出现的提问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容易泛泛面谈。教师也经常看到学生关于“我知道了……我理解了……”之类的理性回答,教师很难断定这样的回答行不行或者好不好,但总觉得离心理课、离学生的内心有一定距离。如果基于焦点解决评量技术来提问呢?教师可以这样来试试,“如果用1~10分来衡量你在这节课上的收获,10分表示收获特别大,你会评几分呢?可以具体说说吗?”搭配评量技术来提问,会让学生聚焦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改变。如果学生对自己收获的评量分数比较高,是8、9、10分,说明学生的内心体验是深刻的,收获是可触碰的。同时,即使学生回答这节课的收获很少,只有一两分,教师依然可以询问学生,这一两分代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让自己有一两分的收获。学生再次谈及的部分一般都会涉及课堂里与自己有关的细节,这对于课堂收获的回顾很有帮助,也慢慢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入学生内心的体验自然更深刻。
(四)助力课堂评价
心理课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其他学科有共同的地方,比如教学设计部分——教学目标的可实现、环节的逻辑性和递进性;课堂景观部分——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引导、课堂生成等。除此之外,心理课的评价还需要关注心理课个性化的部分——“辅导理念”与“团体动力”。教师要摒弃一分为二的是非观,应该从心理课的评价看到更多的可能,因为一堂课不能只讲成败,更应该讲得失。因此,评量技术在此就有了用武之地。
我在“走近害怕”这一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时关注了团体动力,以往我会倾向于采用团体动力“好或者不好”这样的描述,而在焦点解决评量技术的框架下,我开始思考:这一节课的团体动力有几分?大约是7.5分,那么如果提高1分,课堂会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强,互动更积极,小手举得更多……课堂的景观在我脑海里慢慢丰富起来,借由评量技术,不仅分析了自己课堂的效果,更可贵的是,评量技术让我再一次研磨这一节课时,在团体动力激发与维持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也知道了该如何去调整与尝试。
教师在借助焦点解决评量技术来优化心理课的教学效果时,应该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多一些灵活处理与变通,诚如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所倡导的那般——有效就多做一些,无效就试试其他的。在心理课教学实践的优化与探索之路上,教师要借助焦点解决评量技术来探索,需要持之以恒,也需要在更多元的视角下不断尝试、实践、反思与调整。
参考文献
[1]吴际.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0):22-24.
[2]許维素. 尊重的赋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与专业价值[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5):48-51.
[3]颜剑平.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如何实现有效分享[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8):40-41.
[4]郁傲晨,赵然,李弘旋,等.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概述、现状与展望[J]. 心理月刊,2021,16(14):226-230.
[5]许维素. 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6]颜剑平. 做“焦点解决式”班主任[J]. 福建教育,2022(34):28-29.
[7]刘珊. 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提升小学生的希望感[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5):47-49.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