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的艺术语言

2023-06-09周昕雨

东方收藏 2023年3期

周昕雨

摘要:文章从何多苓带有诗意的陌生化的艺术语言出发,论述怀斯写实主义绘画以及文学诗歌对何多苓的影响。同时以何多苓作品为例,论述其朦胧性的视觉效果和抽离性的感官体验中表现形式陌生化的意象美,以及从现代化的精神维度和跨越性的时间维度两方面论述何多苓绘画语义下陌生化的意象美。

关键词:何多苓;陌生化的艺术语言;意象美

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也随着时代在不停变革着,从20世纪70年代典型概括的绘画模式到之后具有“怀旧”情结的“伤痕美术”,似乎画家的绘画作品都反映着现实。但何多苓并没有过多关注社会中的现实,而是运用他带有诗意般的画笔,通过“陌生化”的语言把人们从共性绘画中解放出来,找寻自己的本真。其艺术虽然学习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却带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他的画面是其心灵世界的一种真实。何多苓以新颖的手法改变了传统的写实主义面貌,这种陌生的视觉刺激让读者能够走进何多苓的内心世界。

一、陌生化语言中的意象美

(一)陌生化的概念

陌生化这个释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使用过“惊奇”“奇异”等说法,“陌生化”这一概念就是和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所相悖的。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一文中对“陌生化”学派的审美哲学进行阐释:“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我们往往会忽略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我們延迟这个艺术的领悟过程,实际上也是将平常的事物加以“陌生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所以当艺术作品使用陌生化的艺术语言时,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在欣赏作品时增加阅读和感受的难度,就如同“距离产生美”一般。读者和作品要保持好一个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就容易忽视这件作品,或者说这件艺术品消弭于大众的视线之中,从而无法进行审美。

(二)意象美的起源和由来

“意象”这个词语早就存在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之中,《周易》提出“立象尽意”,这里的“意”指的就是思想、情意;“象”指的是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最早将“意”与“象”连着来用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思是说,正如同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工匠,凭借头脑中审美表象的组合进行艺术创造活动。这篇文章所运用到的“意象”,所代表的就是艺术构思中外物形象和艺术家情感互相结合所构成的审美表象。“意象”,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一种体现。

意象美的产生,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反映,它往往还包含了主体复杂的情感,这种复杂的情感可能来源于主体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抑或是主体的人生经历所导致的喜怒哀乐。所以在艺术作品中,画面构成的意象是经过艺术家主观处理的“真实”而又“抽象”的意象。这种“真实”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并不是胡乱捏造的,而是真实存在过的物体。

(三)艺术陌生化与意象美的关系

意象美的诞生,是艺术作品的物象承载着艺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通俗来说,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反映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宗白华曾说:“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这种“距离感”使物象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从而产生意象美。

意象美的诞生,本身就是区别于具象美的非自动化语言。当一件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它可能不是具象地描绘外部世界,而是将具体物象加以提炼、概括、重组,以不寻常的视角来表现寻常的事物,使作品成为更高级的美的形态,观众在面对这种艺术作品时,往往会伴随着“惊奇”的表情,因为这种作品并不是随处可见的,而是“陌生化”的。在何多苓的绘画作品中,他用带有诗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有“距离感”的陌生化语言来诠释意象美。

二、何多苓“陌生化”意象美的由来

无论是何多苓早期绘画中写实具体的女孩形象,还是后来绘画中朦胧隐晦的女性形象,我们都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其作品中诗意神秘的特质,唯美中带着一丝感伤。他摆脱刻板单一的创作模式,将自己观察、体验过的或者内心平静的生活表现在画作当中,创造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绘画作品,努力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从何多苓绘画作品中,看到怀斯乡土主义写实绘画和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

(一)西方绘画对何多苓的影响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现当代写实主义画家,他以逼真的绘画手法、锐利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和描绘美国乡间的风土。在怀斯的作品画面中,简朴的房间、孤寂的老人、优柔的花草等意象,常常给人一种寂静哀怨之感,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怀斯对乡土深深的热爱。

何多苓曾坦承怀斯对他的影响,他说:“我喜欢怀斯那严峻的思索,他那孤独的地平线使我神往。”我们似乎可以从何多苓的成名作《春风已经苏醒》中隐约看到怀斯那哀愁的影子:画面中一个农村小女孩伸直双腿坐在草地上,一只手自然地向下垂落在一条腿膝盖上,另一只手则放在嘴唇上,似乎在啃咬着,神情专注,若有所思,仿佛是在渴望春风带来新的生活和希望。小女孩的身旁是一只仰天抬头张望远方的小狗,身后是一只趴着的黑牛。整幅作品描绘精细,栩栩如生。这幅作品是何多苓在看到怀斯《克里斯蒂娜》后创作的,画面的感觉同样是悲伤寂寥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渴望。何多苓被怀斯的作品所深深感动着,这种孤寂却又充满着自然主义情调的诗意和他个人情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何多苓的绘画作品带有现实主义的倾向。

与此同时,何多苓并不满足于只表现现实主义。在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下,何多苓更沉浸于西方艺术中的神秘感,所以在其绘画中能够看出他始终在寻找一个平衡,那种超越写实主义之上的朦胧美感。“比如画面保持写实主义的外表,在简洁到抽象的构图中利用不是常态下的光线、色彩、环境、动作等‘错位,造成画面的紧张感和陌生感。”何多苓在吸收怀斯和达利画面优点的同时,也在打破当时艺术的既有框架,寻求自己心中的那一片桃花源。

(二)文学诗歌对何多苓绘画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诗入画,语言艺术的文学与视觉艺术的绘画相交融,必然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何多苓坦言自己醉心于诗歌,所以他的绘画其实也带有文学元素。

何多苓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段在四川凉山的知青生活。对于年轻的何多苓来說,尽管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但是他却很热爱那里的生活。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大家在闲暇之余,阅读了许多经典名著,像巴尔扎克、雨果等文豪的著作。他曾如此回忆那时的生活:“在我四年的插队生活中,始终处于一种审美的乐趣和状态之中,那是一种非常激动和特别兴奋的状态。”很显然,何多苓是享受那里的生活的,他将自己阅读的诗歌融入对生活的感受中去,在绘画中表达,迸发出别样的艺术灵感。

三、何多苓“陌生化”手法中的意象美

何多苓曾赴美讲学,当时的美国艺术创作商品化,部分艺术作品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变得程式化和浅薄化,使得一些后现代艺术作品没有任何的阐述空间。那段时间,何多苓也曾卖出过一些艺术作品,但是他感觉到很迷茫,好像画面少了一些个人的东西。后来他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便寻求属于自己的内容。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宋代的一些绘画作品,宋画的意境美给了何多苓以启示,他同时开始吸收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在他晚年的兔子系列绘画作品中,会用一些“陌生化”的手法来表现他自己带有朦胧美以及淡淡哀伤的精神世界。

(一)表现形式陌生化的意象美

1.朦胧性的视觉效果

在何多苓后期的绘画作品中,作品的表现形式出现“陌生化”的改变,他描摹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具体空间或物象,而是一种精神空间的象征。他晚年创作了兔子系列作品,以其作品《兔子的诞生》为例,画面中描绘的是一名裸体女子,长着一对兔耳朵,用手挡住下半身,站在一个巨大的白色盘子上,身后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幅作品整体以绿色为基调,画面中采用“陌生化”的手法来表现女子形象,打破了固有观念带来的艺术限制。女子的形象和我们平常看见的并不一致,艺术家将本不属于一体的元素加以拼凑,使我们关注点聚焦于画面中心,同时将背景虚化,主体融入到背景之中,从而对这件艺术作品感到惊奇。它采用具象和抽象的手法相结合,使作品“陌生化”。他自己亦曾说道:“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寻求和解,赋予我根深蒂固的浪漫意识与对优雅的渴求,和一个新的、站得住脚的物质框架。”很显然,何多苓的绘画也是在具象和抽象化的艺术语言中寻找一个平衡基点,而这个基点就是他画面中朦胧的意象美。

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件作品里看到中西方艺术碰撞中极具个人风格特色的独特魅力:画面与构图均借鉴、采用了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但是与之不同的是采用了中国传统“写意”的表达方式,将物体的边缘线模糊淡化,让女子的客观外形消融在背景中,并没有很强的线条感,笔触不再具象。画面构图也趋向于平面化,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削弱,抒情式的创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含蓄内敛。作者将整体色彩控制在统一的绿灰色调中,注重营造色彩感觉,给人一种清冷、悠远、若隐若现的朦胧诗意美,让人心中产生无限奇妙的联想,产生一种社会现实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交织起来的意味。

2.抽离性的感官体验

在何多苓的绘画作品中,很少有鲜亮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以作品《小翟》为例,画面中没有高纯度的色彩,画面的颜色如同被抽离了一般,运用这种低纯度、低饱和的色彩表现,营造出褪色了一般不同寻常的色彩表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置身于一个虚旷的空间中,眼神直视着观者,好像在述说着什么,却又紧闭着双唇。

这种单一灰色调的表现形式,在单纯的绘画形式语言中又能看见其复杂的心理,使作品显得孤寂、忧伤,带有浓浓的诗意。

艺术家运用色彩抽离化这种陌生化的表现形式,以一种诗意的意象美形式表现了自己内心淡淡的忧桑。画面整体的灰色调使人感觉到压抑、无奈,却又渴望在这种时代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一丝慰藉。

(二)绘画语义陌生化的意象美

1.现代化的精神维度

作为我国现当代画家“伤痕美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何多苓的绘画风格是十分具有现代性特点的,我们从他的绘画作品可以窥探出20世纪人们的内心情感。《兔子的诞生》这幅艺术作品也让我们脑海里不禁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和现代表现主义蒙克的作品《青春》,何多苓巧妙地将《维纳斯的诞生》中大致的构图以及《青春》中女孩子的姿势,通过自己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戏仿式”的表现手法,将原作的神话意义剔除,而赋予了现代语境。

《维纳斯的诞生》寓意女神的诞生,也是美的诞生,而在《兔子的诞生中》,却变成了一个赤身裸体的长着兔子耳朵的女子,运用“兔子”这种符号来使女性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化,好像女性就如同兔子般柔弱。

在何多苓的兔子系列绘画作品中,都运用蓝色调。作品中除了共同的女性人物主体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水”这一意象的存在。在《维纳斯的诞生》中,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的象征;而在何多苓《兔子的诞生》中,背景模糊朦胧,大面积的蓝色似水非水,背景中的水被时间溶解,只剩淡淡的哀伤。

2.跨越性的时间维度

何多苓对作品的“陌生化”处理,甚至打破了时间的维度。在《兔子的诞生》中,他将不同时间维度的作品与自己现当代艺术语境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同一女性题材在不同时空维度下的不同含义。他将《青春》的女孩子形象挪用到《维纳斯的诞生》的古典美之中,暗含两个不同的时间线索:从文艺复兴到现代,再从现代到当代,这种手法使观者注意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女性形象的异同。女性题材贯穿于何多苓的创作中,其对女性的描绘,恰巧也是不同时空人们对于女性的态度。

何多苓晚年的绘画似乎有一种层叠错综的复杂性,在作品中好像运用陌生化的语言将常见的物象符号化,却运用带有诗意的笔触和朦朦胧胧的意象美,向我们述说着现当代的故事。

在时代的洪波中,何多苓始终迈着他找寻自己个性的步伐,顺应却又不屈服于潮流,而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的美。他能够在高歌猛进的时代停下自己的步伐,细细品味这个世界,也能够运用包容的眼光学习各种不同的文化进行艺术创作,不断突破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毅.陌生化手法与格列柯神秘氛围的营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5):88-94+210.

[2]曹利华.解答美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209.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

[4]黄道宾.怀斯的乡土写实主义与中国“伤痕美术”[J].艺术探索,2006(03):81+83.

[5]刘淳.艺术 人生 新潮:与四十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话[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40.

[6]赵欢.何多苓文献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

[7]张艺文,荆蕊蕊,梁韵,李岩岩.时代的反潮与引导——浅析“伤痕美术”[J].明日风尚,2018(03):134.

[8]刘明玉.小议“伤痕美术”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04-105.

[9]许晟.何多苓[J].当代油画,2018(03):78-81.

[10]丁妮.何多苓与他的“伤痕美术”[J].大众文艺,2015(17):64.

作者简介:

周昕雨(1999—),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