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耗神”走向“传神”

2023-06-07高杰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传神匠人青年教师

高杰

一位文创人员需要一件木雕作品,匠人答道:“需要一个月。”因为要得急,他忙问能不能一个星期完工。匠人说:“一个星期也行,但精细程度肯定不同。”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他接受了匠人的建议。一个月后,当他看到成品时,非常满意。他感谢匠人的用心付出,更感慨一个月的等待值得。匠人告诉他,木雕本身就是个耗神的活计,不耗神做出来,多半也不传神。“世间事,耗神才能传神!”这位文创人员如是感慨。

任何一件事要取得预期成效,离不开充足的准备、务实的举措以及或短或长的过程。大到一项建筑工程,小到一件手工艺品,都是以足够的时间积淀为前提,经过用心和耗神的制作,即便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能够在后世惊艳呈现。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倾心于各类纯手工制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手工背后的时间、心血和精力付出,这种付出比起机器的快速高效,更加难能可贵。

同样地,教师素养的提升,也必然要经过从“耗神”到“传神”的过程。当我们看到别人在课堂上自如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毫无痕迹地达成教学目标,要想到他人为了磨好一节课,花费了若干的时间和精力;当读到一篇精彩的文章,羡慕别人独到的见解、精准的表达时,同样要想到文章背后是若干素材的搜集、分析与整合,是大量阅读的积累以及反复的打磨与修改;当看到别人捧回沉甸甸的奖杯时,也要想到在我们看不见的时间和空间里,他在不断的积淀与思考以及多年如一日的坚持。

在谈及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时,我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表达的也是“耗神”与“传神”的关系——耗神做事,才能传神展现。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从主观意识上认识到这一关系,沉下心,俯下身,强学习,重实践,才能在素养提升的路上走出自己的节奏,达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理想境界。但在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少青年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和“躺平”思想,部分人在主观上不愿意在教育教学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工作满足于“完成”;还有一些人,有过“耗神”的经历,但是未能实现“传神”的目标,便对坚持和实践产生了怀疑和悲观情绪,导致热情锐减、得过且过。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教师的素养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但我们也要乐观地看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着力做实的重点工作,比如新时代的“强师计划”,为教师发展擘画了蓝图,明晰了路径,提供了保障,广大青年教师要依托政策的有力支持,在思想上想提升,在方式上会提升,在成效上有提升,通过准备阶段的“耗神”,实现展示阶段的“传神”。

从“耗神”走向“传神”,要做好时间分配,留精力于重要事物。对于有志于在素养提升之路上走出自我精彩的青年教师,要在从教之初便树立不甘平庸的职业理想,要认识到,即便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成名成家”,但是“今天超越了昨天,明天超越了今天”,就是发展与提升。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由此,他提出了我们熟悉的“一万小时定律”。尽管也有不少人对这一定律存在疑惑,但大量的成功案例还是体现了其相对正确性。这也意味着,青年教师要获得素养方面的提升,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发展的方向,即明确自己“要成为怎样的教师”。比如,有的教师理论积淀深厚,但是课堂驾驭能力欠缺,在补课堂教学短板的同时,要继续深耕理论,让特长更长,走专业型教研发展之路;比如,有的教师适合课堂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升到最高点,推进真实学习的发生,但是总结提炼的能力有所欠缺,在锤炼提炼总结能力的同时,要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再比如,有的教师在与家长及学生交流中得心应手,善于做思想工作,可以加强对育人方式的研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育人经验。

当教师找到了素养提升中觉得“重要”的事,其实践就被自我赋予了意义和价值,再结合长期的坚持,更能够不断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收获的喜悦(即便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也将形成正向的激励与强化,将喜欢的事情做得更好。因为对于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总是非常自愿地投入其中,且不会在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沉浸式参与本身就是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

从“耗神”走向“传神”,要注重过程管理,避免耗神沦为干耗。有人认为,普通人耗神于如何打发时间,智者却耗神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从字面看,同样的时间里,“简单打发者”旨在随意消磨,追求“量”的完成;而“有效利用者”则重在效用的最大化,追求“质”的提升。对于青年教师的启示在于,要认识到“耗神”的层次性,避免过程中的简单低效,将注意点聚焦到时间的实效性上来。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坐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在很多人眼中,“坐冷板凳”是一件需要勇气才能做的事情。与聚光灯下的关注、市井的喧嚣相比,“冷板凳”上的人属于“被遗忘的对象”,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然而从各种成功的例子看,耐得住性子、坐得了“冷板凳”的人往往能在专业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获得意料之中甚至是意料之外的成果。

在素养提升过程中,青年教师必须戒骄戒躁,尤其要避免浮于表面的努力,深切认识到“专业的背后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这一要求本身就是对当下不少青年教师的挑战。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在物质比较丰富、信息来源更加多元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起来的,对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有着独特的思考。同样,因为他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时代性,也让其素养提升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在这样的有利因素融合助推中,适时激发并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发展意愿,引导他们阅读、写作、思考,在教育叙事中追求隐忍与沉淀,在不断内化与提炼中,丰富素养的内涵,放大能力的外延,努力实现从“人手”到“人才”乃至“人物”的进阶性变化,让付出更有价值,让教育兼具意思和意义。

从“耗神”走向“传神”,要注重融合发展,打造个人特色品牌。于教育工作而言,要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应当突出“融合性”,將说教式的简单操作升格为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如盐”,因为盐发挥作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融于菜肴和汤水中,如果只是感受到美味的菜肴,而忘掉了盐的存在,盐就成功了。相反,要是我们看到或者意识到盐的存在,盐就失败了,如我们感觉饭菜太咸或太淡时,都会想到盐,这时盐就失败了。可见,教育应该像菜品中的盐一样,自然地融于学科教学和各类活动中。因为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多数时候并不喜欢耳提面命式的指示与教导,倾向于在平等对话中得到尊重。

广大青年教师因为思维的开阔性和生活成长经历的相似性,可以相对而言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要充分发挥这一职业优势,强化沟通力、共情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学生自带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要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从课堂教学、课堂开发、拓展巩固、学业评价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持续修炼,练就个人业务素养方面的“绝活”,在精湛的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共同作用下,打开教书育人的新格局,同时也让自己在教育的这方沃土上拥有一席之地。

素养提升是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惧“耗神”,找准路径,在不断的实践提升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成为一名“传神”的好教师。

猜你喜欢

传神匠人青年教师
诗中人物贵传神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捕捉精彩,描写传神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