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该如何把控

2023-06-07楼国红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密度

楼国红

研究概述

研究背景 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曾指出:“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进而他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理念。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建设发展的希望,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自1985年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进行调查以来,多项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心肺功能、肥胖、近视、耐力、韧性以及血压调节等方面的健康数据很不理想,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下降非常严重,这已经成了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不容小觑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且再三强调要加强体育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也从多方面深化了体育教育改革,试图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但是效果依然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治标不治本,因为体育课是青少年实现体育锻炼、体质健康的根本途径,所以,要从根源上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必须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入手。

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是最容易被取消或者替代的一门课程,体育课往往不受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而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不合理,则是直接导致学生体质健康堪忧的重要因素。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的把控,全面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本次研究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从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相关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调查分析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运动强度、运动密度及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情况,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体育教师优化把控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运动负荷的策略建议。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首先,在理论意义方面,本次研究从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相关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见解,对于丰富和完善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其次,在现实意义方面,本次研究所形成的结论与建议,对于其他小学体育教师优化体育教学,合理安排运动项目、优化把控运动负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体育运动效率、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和体育素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次研究以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负荷把控现状情况为研究主题,以笔者所在的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2022学年1~6年级1860名小学生所上的18节体育课和9名体育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学生情况具体为男生953人,女生907人,1~6年级人数分布情况为:一年级354名,二年级306名,三年级313名,四年级399名,五年级221名,六年级267名。本次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观察记录法、统计分析法、总结归纳法、问卷调查法及走访调查法展开。

基本理论概述 一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身体机能从事运动和训练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工作量,运动的负荷与运动的时间、项目、运动的密度频率和运动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次对小学生运动负荷的研究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二是体质:体质是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一般是从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素质以及身体成分上体现出来的。三是运动强度:锻炼时人体承受的生理负荷量,一般是以测量人的心率作为评估运动强度的方法。四是运动密度:每节体育课学生总体运动的时间与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为运动密度。五是练习密度:每节体育课学生练习的时间与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为练习密度。六是运动量:运动量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乘积。

结果与分析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凤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田径类(包括走、跑、跳、投掷等)、体操(包括广播体操、技巧、篮球操等)、传统体育(包括跳长短绳、铁环、踢毽、风筝等)、球类(包括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总体而言,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涵盖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小学阶段体育运动的基本项目,但是在多样性、趣味性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学校体育课堂运动强度分析 运动强度是影响小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部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提出,小学生运动强度的范畴是125~140次/分钟为参考依据。通过对我校1~6年级学生长期的观察记录和数据的统计,经过分类(田径、体操、传统体育、球类)分析,我们得出了学校不同教学内容下学生的平均心率统计表。其中分类平均心率最高的为田径类,一、二年级为112.8,三、四年级为116.6,五、六年级为117.7;最低的是体操类,一、二年级为107.7,三、四年级为109.9,五、六年级为110.4。

从学校不同教学内容下学生的平均心率统计情况来看,总体而言,学生参与田径类教学内容的平均心率最高,也就是田径类运动的运动强度最高,其次是球类的运动强度较高,而跳绳类的运动强度相对较低,体操类的运动强度相对是最低的。同时还可以看出,学校学生的运动强度尚未达到教育部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所提出的小学生运动强度的范畴,可见他们总体的运动强度是较低的。

学校体育课堂运动密度分析 运动密度也是小学生运动负荷把控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季浏指出小学生每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应该控制在75%以上。通过对学校1~6年级学生长期的观察记录,对体育教师运动时间的把控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学校不同教学内容下学生平均每节课运动密度的统计数据。田径类一、二年级为46%,三、四年级56%,五、六年级68%;体操类一、二年级为52%,三、四年级55%,五、六年级60%;传统体育类一、二年级40%,三、四年级49%,五、六年级58%;球类一、二年级为52%,三、四年级 61%,五、六年级70%。从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运动负荷的把控过程中,高年级学生的运动密度要高一些,中年级学生的运动密度次之,低年级学生的运动密度是最低的,而在各種教学内容中,球类和田径类的学生运动密度相对要高一些,体操类次之,跳绳类运动密度最低。但是总体而言尚未达到季浏所提出的小学生每节体育课75%以上的运动密度要求。

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情况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对我校9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

一是针对问题“您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问题吗?”的调查结果为:非常重视的1人,一般重视4人,不够重视4人。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也不高。

二是针对问题“您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紧凑吗?”的调查结果为:非常紧凑2人,一般3人,不紧凑4人。由此可见,导致小学生的运动负荷偏低、运动密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过于松散。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优化把控学生的运动负荷,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三是针对问题“您在日常教学中能否完成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调查结果为:总是能0人,经常能3人,偶尔能6人。由此可见,对于本校教师和学生而言,师生要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比较难的,这与教师的严格程度、认真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师要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多尝试和融入趣味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增强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结合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情况和新课标要求,循序渐进地加强训练,合理把控学生的运动负荷。

四是针对问题“您觉得学校场地设施能否满足学生运动负荷需求?”的调查结果为:能6人,不能3人。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学校的场地和设施是能够满足学生运动负荷需求的,但是有3位教师表示学校当前的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运动负荷的需求,需要立即对学校运动场地设施进行提高与投入。实际上,我校目前的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为5.73平方米,确实远未达到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创建标准的生均7.5平方米的要求。因此,要优化把控学生的运动负荷,学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运动场地的建设、丰富运动器材和运动设施的投入。

五是针对问题“您在体育课教学中练习时间、运动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的分配情况如何?”的调查结果为:认为合理的3人,一般为4人,不太合理为2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师在一节体育课中的分配以运动时间为主,占据了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其次是练习时间,占据一节课30%~40%的比例,还有10%~20%的时间为学生自由活动时间。但是总体而言,学生的运动时间分配比例偏低,导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学生、家长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情况分析 一是针对学生展开的问卷调查。其中,针对问题“你觉得学校场地设施能不能满足学生运动负荷需求?”共发放问卷1860份,调查结果为:能1128人,不能732人;针对问题“你觉得学校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能不能满足你的锻炼需求?”共发放问卷1860份,调查结果为:能1435人,不能425人。二是针对家长展开的调查问卷调查。针对问题“您觉得学校场地设施是否需要提升?”共发放问卷100份,调查结果为:需要87人,还可以13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学生及家长认为学校的场地和设施是不能够满足学生运动负荷需求的,特别是家长面对如今的孩子身体健康的压力及重视意识在不断提高,表示学校当前的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运动负荷的需求,需要立即对学校运动场地设施进行提高与投入。调查还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体育课运动负荷不能够满足自身的锻炼需求。因此,要优化把控学生的运动负荷,学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体育课运动负荷设计及运动场地的建设、丰富运动器材和运动设施的投入。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首都体育学院赵立教授在《运动负荷都丢哪了》一书中指出:“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只要量和强度都達到了要求,运动负荷就一定会有效。”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学生存在着运动量不足、运动强度偏低、运动密度偏低、整体的运动负荷不足等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运动负荷的调节和把控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还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教学方式上也缺乏趣味性。其次,在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意识能力方面,存在着对学生运动负荷把控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把控调节学生运动负荷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还存在着对学生体育课堂运动时间安排存在不合理之处,一方面是对运动时间安排不紧凑,整体呈现出松散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练习时间、运动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的比例把控不足。

建议 小学体育教师要优化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逐渐增加学生的运动量、提高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进行调控,优化运动项目在一节课中的时间安排,让运动时间比例逐步增加,运动内容安排更加紧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运动的负荷,让学生达到既定的运动指标。

第二,体育教师可以逐渐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积极开发一些适合本土学生的体育校本课程,打造学校体育教育特色项目,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体育运动的项目,如滚铁环、攀岩、花式踢毽子、踩高跷、障碍跑等,增强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学生愿意运动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才会逐渐提高,在这个前提下教师逐步提升运动的密度和运动的强度,学生的运动负荷才能随之提升。

第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体能是不一样的,体育教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调控,要合理把握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切勿一味求多求高,要将学生的运动负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以及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对学生运动负荷进行灵活的调控,要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开展适度运动。

总之,本次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从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相关基本理论出发,通过调查分析教学内容、运动强度、运动密度以及教师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把控情况,找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优化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运动负荷的策略建议。总之,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运动负荷,让学生的体质得到切实提高。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密度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