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到笔随,隽永真诚

2023-06-07阮长海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品文文言文言文

阮长海

文言小品文的教学意义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重要使命,也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任务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我们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文艺性强的文言文,这些文章在历代很多散文辑录或学者论文、论著中被认定属于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的一种独特文体——小品文。

“小品”,原来是指佛经的节略本,后专指特定的文体,即小品文。古小品滥觞于先秦,定制于魏晋,在唐宋成熟,在晚明达到鼎盛,是我国古代文化体系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样式。它很大程度上凝聚着我国古代散文的文学艺术价值。这些文字虽然短小精悍;但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题材内容更是洋洋洒洒,无所不包。大到宇宙洪荒、朝代兴替、治国理政,小到民俗民风、花鸟虫鱼、琴棋书画;语言更是风格多样,有的一派庄严,有的拈花微笑,有的内敛沉郁,有的洒脱奔放……读来令人口齿生香,回味悠长。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言选文具有篇幅短小,浅显易懂,文学性和艺术性强的特征,如:先秦两汉《庄子二则》;魏晋南北朝《出师表》《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唐宋时期《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明清时期《送东阳马生序》《湖心亭看雪》。这些篇章有的曾出现在历朝历代的小品文辑录中,有的在学者论文、论著中被认定是小品文,它们是古代小品文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典范之作。在统编教材的新背景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文言小品文应有之教学价值,探索与之适切的教学策略,以期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实施进一步发掘作品价值,提高学生阅读品位,发展语文素养,获得文化传承和创新。

文言小品文的教学价值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教书匠”,还要做“研究者”,探寻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规律,将知识、能力、思维、人文素养综合考虑,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根据小品文的思想内容和形制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可以确立文言小品文的如下教学价值。

一是小品文的题材内容和形制多样,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首先,古代小品文题材多样,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存照。节令民俗、奇人异事、饮食起居、文人雅趣等内容和主题为后人提供了感受、体验、认知中国丰厚传统文化生活的窗口。其次,小品文形制多样,寓言、杂记、笔记、游记、日记、清言、序跋、传记、诗话、尺牍……学生能从不同的小品文样式中领略到远比古代正统散文更深广的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文体风格、语言气度。

二是小品文充分体现着“辩证、和谐、共生”的中国哲学思想,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智慧。中华民族文化智慧中,“辩证、和谐、共生”是精华,古人们正是用这种聪明的思维方式来关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关系,这些文章中,朴素的辩证法、简洁的宇宙观和包容的生命理念俯仰可见,它塑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基因。《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以理解为传承这种具有民族特征的哲理性思维方式。

小品文的审美对象“包罗万象”,作者们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形象思维法把自己的个性感悟和深沉哲思寄托于天地万物、日常生活之中,《北冥有鱼》藏 “自由的有限和无限”于“鲲鹏之大”的水击扶摇之中;《记承天寺夜游》寄旷达闲适于“庭下如积水空明”的澄明月色之中;《岳阳楼记》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人与自然互相理解的哲学思维方式在小品文中展现得比古典诗歌更加具体丰满。

三是小品文言简意丰,文体兼收并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陆机在《文赋》中说“辞达而理举”。简练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点,古代小品文更是“简而真”的文言典范,它为师生进行“言文合一”的精细化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文言文的“言”包括文言字词、文言语法、古文诵读方法、文言語感等。小品文篇幅短小、样式丰富,能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并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对不同古文体式的语言感觉,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文言语感。

四是小品文意到笔随,心机独具,是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动因。与“文以载道”“体大精思”的正统古文相比,小品文除了短小灵活之外,往往写作者心灵中一时一刻的最真切体会和感受,它没有宏大的结构和缜密的逻辑,只有意到笔随的灵动和隽永真诚的言辞,在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上,古代小品文不以弘扬古代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为目的,在传递知识、表达情感的同时,充满了趣味性。

文言小品文的教学策略

在整合古诗文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读写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古诗文阅读实践中建构和运用文言文语言,提高文言文审美品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体可以有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是探究小品文的情味和理趣,获得生命的生动和深刻。小品文往往隐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卓越的智慧,这样的精神特质,对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命观和独立理性的世界观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体验和智慧可能体现在一个字、一句话,或章法结构上,教师须得引领学生寻幽访胜、探骊得珠,由点切入,发散成枝。所谓“着一字而得风流”。

二是接收小品文的文化信息,增进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通过艺术保存、传递,艺术有多种形式,但无论音乐美术舞蹈,都无法和文学相比,古代文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史。小品文虽依附于古代散文,但不管是表现形式,还是选材内容,它都比正统古文自由得多,它既“不拘格套,独抒性灵”,也具备“载道”“言志”的作用,它对于传统文化的展现更充分全面。

三是善用小品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解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说小品文“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作者的睿智,真我的性情在小品文中是极易见到的。我们在阅读充满个性情调的古代小品文的过程中,因为读者的再创作,会形成对作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解读,出现各种分歧。这正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和研究,锻炼思辨能力的极好契机。

四是把文章类型、文人类型和文化类型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群文阅读。小品文的群文阅读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通过梳理整合、比较异同、拓展联系等阅读策略,对多个文本进行整体性阅读,关注其文言特点、意义建构、章法特点、文化影响、精神关照等,从而实现小品文的“类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群文阅读弥补了单一文本的局限性理解,可以甄选一组具有一定结构性特点的文本。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感知、理解、比较、归纳、评鉴、表达等活动,以达成一定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

厚积薄发蕴底气,风行水上自成文。中国古代小品文是一座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充盈的宝库,以不同的需求和方式去打开它,也是可以常教常新的。但还是有赖于我们教师充分理解小品文的文体特征,深思它的文学文化内涵,尽情发挥自己在文本解读上的才情,才能“空谷风来万籁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小品文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