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衔接不停步,我们在行动

2023-06-07本刊编辑部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幼小教研幼儿园

本刊编辑部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实现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对于其日后环境适应能力的发展极其重要。

幼儿园往往采用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主要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实施教育。二者教育方式的差异,需要儿童通过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包括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则会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联合各方力量做好幼小衔接。

近日,名师公开课举办系列线上论坛,特邀北京市通州区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张海燕,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梁淑贞,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第三幼教集团总园长龚晖和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嬴昊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杨晓斐分享幼小衔接方面的有益探索和经验。

立足儿童立场,有效开展幼小衔接的路径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成长中的一个新的阶梯,小朋友从此被称为“小学生”。有人说,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但是,怎样开展幼小衔接,帮助孩子顺利自然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也是幼教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幼儿园教师从幼儿真实需求出发,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减缓衔接坡度,实现有效的幼小衔接。

走进小学,了解真实需求

幼儿在升入小学后,到底会面临什么困难?家长为什么会焦虑?教师的困惑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开展幼小衔接的关键。真调查、真研究,才能发现真相。幼儿园组织教师带着问题走进小学,通过听课、看活动、听小学教师遇到的问题、做问卷调查、开展半开放式访谈活动、和小学生聊天等方式,了解幼儿升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和家长的担忧。当教师用心观察成为小学生的真实在校表现、观摩小学教师的真实教学方式,并与其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后,便能够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

立足儿童立场,明确实施路径

细研文件,提升认识高度。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入学准备教育则需要循序渐进。通过研读教育部出台的系列幼小衔接文件,教师明确了幼小衔接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从思想上更加认识到衔接的重要性和衔接的终极目标。其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明确教师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升入小学后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丰富方法,掌握实践之本。9月开学季,幼儿教师抓住时间节点走进小学,看课堂,看教材,听干部讲,听一线教师说,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了解更多的教育方法。同时,请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听课、看区域、参加活动,请他们感受幼儿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及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活动,展示师幼之间的沟通技巧,促使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促使幼儿在升入小学后更好地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

教研反思,解决真实问题。例如,组织教师开展“怎样找到我的班”“指定集合地点等待”“远距离打招呼”等不同的幼小衔接教研活动,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活动的内容和难度,解决教师不明衔接内容及衔接程度的问题,更加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新本领。

主题跟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开展主题活动的目的,就是让一项活动完整地、全方位展开,体现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例如,开展“整洁的床铺”、整理小衣柜、正确使用剪刀、种植园、值日生、体育游戏等主题活动,实现多内容、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衔接。此外,还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园所环境。例如,根據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楼道墙饰布置中设计“这就是小学”“哥哥姐姐的活动”“小书包里有什么”主题图画,以激发幼儿的上学愿望;区域环境创设时,结合小学生活打造班级数学区、阅读区,逐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投放“签到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名字,丰富识字;放置读书的桌椅、布置“正确看书、握笔姿势”的相关图片,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写字习惯……从幼儿园到小学,形成一种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

总之,入学教育并不是进入小学的一次参观,更不能当作幼小衔接的外显形式。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根植于活动,根植于幼儿的真实需求,借助家园教育合力实现幼小双向衔接,从而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实现“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

(文/ 张海燕)

生态系统视域下的三方联动,让幼小衔接更有效

2021年8月,广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被认定为广州市幼小衔接市级实验园。以此为契机,基于多年的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经验,我园尝试在生态系统视角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新举措。我们深知:幼儿园、家庭、学校三方都对幼小衔接工作给予了高度认识,才能建立良好、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系统。为此,我园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建立了“家—园—校”联动的幼小衔接模式。具体实践中,我们从微观系统入手,通过家、园、校三方联动提升中间系统的质量,同时借助外层系统的专家指导和社区支持,实现微系统、中系统和外系统的和谐统一,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幼儿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通过互动体验实现家园同心共育

一是邀请专家解读幼小衔接相关文件,开展“走出幼小衔接误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家长专题培训,指导家长领会国家课程改革精神,配合学校和园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二是通过邀请小学资深教师做幼小衔接专题家长沙龙、在家园互动栏中开辟“家长为孩子入学做哪些准备”“怎样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等专栏,引导家长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并配合班级活动。三是通过家长会、家委会、课题研讨会、家长助教、家长社团俱乐部等家园活动,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四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幼儿园各年龄段生活活动指引》和《幼小衔接四个准备家园配合清单》;注重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调整作息时间,制定《幼小适应时期的生活作息表》,并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并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

通过联动教研实现幼小同频共振

幼儿园和小学围绕“四个准备”(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和“四个适应”(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内容的落实策略,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幼小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推动双向衔接。一是幼小协同摸查生源。通过问卷摸查,确定小学结对,建立幼小协同机制,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二是联合教研建立机制。建立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联合教研机制,注重幼小教师的互动教研,通过开展系列性主题教研,探索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三是系列活动同频共振。组织开展幼小双方教学观摩、联合教研。例如,组织幼儿教师听一年级教师的公开课,一年级教师听幼儿园大班教师的公开课,并围绕“四个准备”进行研讨。

通过交流研讨实现家校同行共进

一是开展讲座科学衔接。小学深入幼儿园开展专题讲座,并请双方教师展开交流,帮助幼儿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幼儿园顺利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准备;组织家长学校负责人、心理健康教师到幼儿园开展针对大班家长的专题讲座,为大班幼儿家长提前有序、有方向地引导孩子做好理论上的支持、实践上的指导。二是初识校园深入课堂。小学邀请幼儿园师生深入校园参观、深入课堂感受课堂。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小学校园,切实感受小学课堂,并与一年级的哥哥姐姐进行结对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小学生活,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心理建设。三是新生培训衔接有序。带领幼兒参加小学开展的一年级新生入学培训,帮助幼儿认识美丽校园、初学一日常规、诵读古诗、熟悉课堂,助力他们迈好小学的第一步。

(文/ 梁淑贞)

坚持“儿童立场”,做好“幼小双向衔接”

自2021年4月教育部推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幼儿园、小学都在文件的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第三幼教集团也在市、区教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做了很多科学衔接的努力和尝试。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幼小衔接还是小幼衔接,都还需要加强专业化推进。所谓的“专业化”就是在坚持“儿童立场”下做好“幼小双向衔接”。对此,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看见儿童,科学衔接。关注儿童发展的个体性、整体性、可持续性,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幼儿,在园所中给予幼儿更多自主管理、主动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将各种衔接准备工作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帮助幼儿在态度、情绪、能力等方面做足准备,建立对升入小学的向往之情。

二是幼小协同,双向衔接。为了从上至下尽快建立幼小协同有效机制,让幼小衔接的大环境真正打开与融通,我们常态化开展幼儿园与小学的联合教研,从环境、课程、学习方式上加强联动、互相靠近,在过渡期实现自然、自如、融通地衔接。

三是系统推进,有效衔接。从小班起就增加幼小衔接家长培训、教师培训课程,帮助家长和教师强化科学教育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消除家长的紧张心态,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幼儿的终身学习赋能;基于园本课程方案开展系统、科学的三年衔接,让幼儿园三年都在为幼儿做入学准备,让教师看见不同阶段幼儿的不同能力,从而陪伴幼儿自信、从容、愉悦地走入小学。

总之,坚持“儿童立场”将会孕育出“幼小双向衔接”的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教育者感受科学衔接的专业深度,让家长与幼儿享受科学衔接的有效成果。也只有坚持儿童为本、坚持双向衔接的系统化推进方式,才能真正帮助幼儿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

(文/ 龚晖)

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工作要求,帮助家长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正确引导幼儿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做好入学前准备,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嬴昊实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实践。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同时采取丰富的教育途径,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力求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携手,为帮助幼儿顺利步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召开家长会,通过会前调研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情况,发现了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是从大班开始一直到暑假结束。其实,幼小衔接从幼儿步入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一直贯穿整个三年的幼儿教育阶段,应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学习兴趣,让其在三年的时间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及行为习惯。二是内容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应该是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要让幼儿学习拼音、算数、古诗……其实,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阶段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从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角色误区。大部分家长都将幼小衔接的角色定位为幼儿和教师,甚至要求幼儿园一定要教会孩子写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诗、掌握加减法等。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幼儿园、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配合完成。

(文/ 杨晓斐)

猜你喜欢

幼小教研幼儿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