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大有作为”

2023-06-07陈江锋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陈江锋

摘 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独特优势,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突破口,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科教兴国战略;职业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新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大有作为”。

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增强教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2]。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三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是融合共生、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三者的互动发展中,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三者之间互有侧重、互为补充。

第一, 准确理解科技与人才的关系。科技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本领而进行的一种探索与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平台,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科技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和受益方。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主流生产工具是一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从这一视角来看,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可以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火药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和智能化时代,并且人类科技不断进步、不同时代相互迭代的历程,正是人才和科技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演进之路。

第二,准确理解教育与科技的关系。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是科技发展的力量源泉和重要阵地,而科技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则是教育需要掌握和传承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统计:目前在全国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励项目中,高校参与比重和贡献份额均超过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以上由高校承担,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新科技成果在高校涌现[3]。

第三,准确理解教育与人才的关系。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是人才成长的途径,而人才则是教育充分发展的核心动力,也需要通过教育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4]。人才是国之根本,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据统计:目前教育系统集聚了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已经成为识才、聚才、育才、用才的重要平台。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教育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的责任担当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并将教育摆在优先位置予以重点支持和保障,但教育更多地被视为民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幼有所育和学有所教也同时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抓手和考核指标。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整体统一部署,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教育已经从建设内容转变为建设内容和驱动要素双重身份,这也要求我们在继续抓好幼有所育和学有所教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并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身体力行、积极作为,肩负起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科学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职教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完整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在教育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的角色与定位。

1.在新时代教育发展大局中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角色、新定位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自此,职业教育彻底由之前的“层次教育”转变为“类型教育”,也使其获得了与普通教育相比相对平等的地位和发展机会。从培养对象上讲,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不仅应有中职层次、高职层次,而且还应有本科及硕士以上层次。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单独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在“做优、做精、做特”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和吸引力,在统筹推进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丰富实践中,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中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期待、新要求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入新阶段后,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新使命、新要求。

第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国家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人口为141,175万人,其中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7,556万人,占62.0%。新时代新征程,国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包括一大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讲奉献敢担当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萬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5],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也就是说,要实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第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为使我国经济能够稳中求进,进而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起好头、开好步,职业教育就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特别是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实施职业教育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为国家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行业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国家抓好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同时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6],产业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而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不高,是“大而不强”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一大批符合制造业发展需要的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四个中心”建设中的北电科贡献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作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时强调,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首都肩负的重大职责使命,坚定不移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作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电科)的一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完整准确地把握北电科在首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1.在首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北电科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黄金时期。2021年以来,国家和北京市分别制定了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实施方案,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作为北京市职业院校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北电科理应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北京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上当标杆、做示范、走在前、做表率,要着力从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投入机制、制度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要凝全校之智,聚全校之力,争做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试验校。

2.在首都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中北电科要有新思路新贡献

“四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四个服务”是中央对首都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首都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作为北京高等教育的一分子,北电科要继续坚持聚焦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聚焦北京经济产业发展需要,聚焦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主动把自己的各项工作摆到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大局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利用好产学研结合的特点,紧密围绕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交通、航空产业枢纽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积极参与建设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要通过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助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落地落实,进而为首都提升“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3-03-20]. 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3]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强大教育力量[EB/OL]. (2022-11-30) [2023-04-11]. https://news.gmw.cn/2022-11/30/content_36197798.htm.

[4] 徐婕,张明妍,胡林元,等.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基础[J].今日科苑, 2021(11):46-55.

[5] 全总举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新闻发布会[EB/OL]. (2022-06-03)[2023-02-26].http://www.scio.gov.cn/xwfbh/qyxwfbh/Document/1725291/1725291.htm.

[6] 习近平.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 人民日报, 2021-09-29(1).

(作者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卜珺]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