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革
2023-06-06盘海燕
盘海燕
山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革,先从开发与生产精准写作知识开始。精准性的写作知识,是从学生生活本来具有的经验性知识,走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性写作知识的纽带。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学会写作”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改革方向与目标。我将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___即景》一课为例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我们在习作教学前,要依据单元习作实际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创造鲜活的交流情境,让学生成长为一个自由的“言语人”。 其一、笔者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___即景》一课中,以欣赏祖国江河美景视频导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大自然景色的美丽,让学生对大自然美景产生热爱之情;视频的美景按自然现象到自然景观的顺序播放,相机揭示本次习作交流的话题——《___即景》。其二、在学生掌握了精准的写作知识后,再观察一段“郊外即景”的优美视频,并用上精准的写作知识把观察到的美景写下来,通过视频欣赏美景,把学生觉得抽象的景物“搬到”眼前,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发与生产精准写作知识,先从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始。
二、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习作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发掘学生习作言语困境
笔者通过对习作教材的解读, 确定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___即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动态变化,还要能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结合单元习作教学目标后,发掘本节习作课的重点是:“探究写出景物动态变化的妙招”。加上学生接触写作已有两年多,已经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描写景物。那么,这次学生的言语困境就不是“能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而是“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发掘了学生习作言语困境,接下来的习作教学要有针对性,要对准学生的言语“障碍区”。 开发与生产精准写作知识,要对准学生的言语“障碍区”。
三、审视与整合教材资源,探究例文的方法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文《火烧云》的一片段为例文1:“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大狗也不见了。”通过对例文1的探究,发现若“单单写形状时,只是云的静态描写,要抓住形状变化才能写出云的动态”, 作者就是抓住“形状变化”写出了火烧云的瞬息万变。“形状变化写动态”就是例文1潜藏的“表达秘密”。有了“形状变化写动态”这样可操作性的方法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生要突破本次习作言语困境区就游刃有余了。
2.为了杜绝习作教学过程的知識的绝对化、片面化,那精准知识的开发不能局限在一个片段,应该纵观整个小学教材。于是,笔者接着以统编版四年级的课文《火烧云》的另一片段为例文2:“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通过对例文2的探究,发现例文2抓住了“云的颜色变化”把云写得变化莫测,如同身临其境,是优秀的习作范文;学生对已学过的文章更加熟悉,心理上和大脑里都会更快接收到“抓住颜色变化写动态”的妙处;特别要点拨的是:“单单写颜色时,只是静态描写,要抓住颜色变化才能写出云的动态”,那么, 例文2潜藏的方法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就是“颜色变化写动态”。
四、借量表支架针对性评价,强化精准写作知识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___即景》评价课上,笔者将评价点定位于:“写出景物动态变化”,并围绕这个评价点开发了“形状变化写动态、颜色变化写动态、声音变化写动态、人的活动写动态、物的活动写动态”五个操作性知识点作为评价内容,这样无论是老师评,还是学生互评,都能瞄准一个方向。这样的针对性评价,让老师的教落到了具体的点上,让评落在了评价标准上,教师的指导过程也清清楚楚,那我们习作教学的笼统模糊也被清除了。
五、根据单元语文要素与学生的优秀作品,进阶性地修改习作作文
1.第一次修改习作——即学生在第一次习作课后写出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言语模糊的地方,老师有目的地进行习作技能训练。譬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七《___即景》中,学生在描写景物的颜色变化时出现了言语模糊,老师在投影学生优秀文章中,让学生明白:单单写一种颜色是属于静态描写,只有写出“颜色的变化”才是对景物动态的描写。
2.第二次修改习作——针对学生在第二次习作课后写出的作品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再次提升。先从“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中,提取习作修改课的训练点,以促进单元要素的素养转化。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