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创新实践

2023-06-01李熹

语文建设·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

李熹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批判性分析;创新性表达

2023年1 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已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促进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协调联动,推动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1]为加强教考衔接、实现平稳过渡,部分省份开展了“老高考新课标卷”适应性测试。其中语文试卷的三道作文命题指向批判性分析与创新性表达,传递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改革的最新信号。

一、考查多元能力,鼓励批判性分析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在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运用高阶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写作的多元能力。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基础上,“老高考新课标卷”研制出由“源文本+提示性材料+写作要求”共同构成的“分析性作文”命题。这种写作导向的核心价值,绝对不仅仅是对已有专门化的知识体系的全盘承纳,更是对知识世界或生活世界中重要问题的独特发现,并且以之为抓手而探求和构建超越性的新知。[2]这一全新的作文题型与国际大规模测试中的作文命题理念相接轨,同时为学生选择分析视角、文体、立意提供了极大的自主空间。

“老高考新课标卷”作文命题Ⅰ巧妙地将现代文阅读命题中的语料转变为作文命题的源文本,引导学生从核心观点、论证过程或相关事例等不同维度开展具体分析。提示性材料并未局限于“大碰撞对我国独特的地貌以及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面带来的影响”等客观信息,而是将视野拓展至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景观,实现描述客观信息与表达主观情感相融通。为避免停留于简单概述源文本核心观点与摘录事实性材料,该作文命题增加“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这一要求,鼓励学生理性思考源文本的内在逻辑理路并开展个性化解读。试题如下:

源文本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提示性材料现代文阅读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写作要求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老高考新課标卷”作文命题Ⅰ通过建构“读写联合体”,引导学生批判性分析源文本中的客观事实、关键概念以及逻辑推论,继而开展“基于证据”的写作实践。正如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所言:“关于这个世界的提供丰富信息的猜测,它们虽然不可能证实(即不可能表明为真实),但可以付诸严格的批判检验。”[3]与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作文命题相比较,我们发现:二者在命题形态的整体架构上较为接近,但“老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试题Ⅰ更胜一筹。SAT作文命题仅需要学生分析源文本作者为建构论证体系、说服特定读者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并不关注学生自身对于相关内容的价值判断。虽然这类封闭性作文命题有助于提升写作测评的信度、效度,但是也容易使写作实践演变为缺乏现实关怀、高度抽象的逻辑推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注重“基于证据的写作”,命题者可开发融合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分析评论的综合研究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以下为本研究设计的一道样题: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新一代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中国教科院《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的“ChatGPT 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来自大学、企业等不同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围绕ChatGPT 的价值定位及其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热烈讨论。请你结合会议纪要以及节选自《人民日报》的文章《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才是正道》,写一篇文章。

这道作文样题要求学生聚焦研究主题批判性地阅读源文本,结合写作要求自主选择切口较小、内容具体、相对而言易于论证的研究问题开展写作实践。写作不仅是依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有序编排抽象符号的语言活动,还是写作者自主思考和发展独立人格的过程。基于此,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引导学生通过富有批判性的读写实践活动深化自身对于特定话题的理解,尝试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

二、注重文化传承,推动创新性表达

“老高考新课标卷”三道作文命题精心选择典范的中华文化元素,有机嵌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推动学生在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表达。从提示性材料和源文本的具体内容来看,三道作文命题运用谚语、节选文段以及关键词等多种方式表征中华文化。以“老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Ⅱ“谚语中的经验与智慧”为例,“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等谚语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也充分反映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对日常生活与伦理道德的独特关注。同时,作文命题提示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不同谚语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之处。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通过创设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考查学生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4]高考作文命题将持续推进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复杂的真实性问题情境,重点关注学生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实践。

高考作文命题所选的中华文化元素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导向。核心价值主要包含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三个一级指标,其集中反映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5]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以及闫琳和董蓓菲建构的文化认同模型[6],本文尝试提出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进阶模型,详见图1。

首先,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可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化体验情境,要求其描述自身对于特定文化现象的基础认知和具身体验。其次,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以疑问句的方式邀请学生深层探索文化现象蕴藏的价值意涵,并提炼文化精神。再其次,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有意识地选择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比较和鉴别多元文化,进而明确本国、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密切关注文化现象与个体价值选择、价值判断间的内在关联,驱动学生在理性反思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建构文化身份。

三、关联统编教材,设计真实性任务

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以真实性任务设计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这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新动能。“老高考新课标卷”适应性测试作文命题Ⅰ以真实性任务统整批判性分析与创新性表达等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着意实现“新课程”“新教材”与高考命题三者底层逻辑的有机贯通,打造“教学评”内在一致的教育生态。高中新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融入积极的语言实践之中。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多个学习任务群均设计丰富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研讨、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挖掘社会事件中隐含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在辨析现象和澄清概念的过程中深化理性思考。基于此,写作由单一的技能训练拓展为知识创生、交际互动与媒介融合等多种维度相互融合的立体型语言实践活动。

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高考语文命题强调深化基础,严格依据课标,着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7]例如,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理念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学术写作的设计理念高度一致。有研究者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里的学术写作的相关内容分为文献综述、分析评论、调查报告、综合研究四类,详见表1。[8]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中的写作任务为例,《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由教材选文转变为源文本,该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批判性分析作者的核心观点、论证过程,并聚焦自身的独立思考建立论证体系。由此可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理念和形态变革与语文课程内容的顶层设计和语文教材写作内容设计密不可分。

通过梳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任务,笔者发现:教材中设计了撰写优秀新闻评选标准、推荐书、访谈提纲、故事梗概等功能多元、类型丰富的微写作任务。其中两类典型的微写作任务贴近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理念,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价值。第一类任务将写作视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准确概括文本中的事实信息、提炼关键概念并与特定读者群体开展交际互动。例如,围绕“责任与担当”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第二类任务要求学生以改写文本或续写故事等方式开展创意写作。例如,设计《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故事,试设想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

《中国高考报告(2023)》在今年高考命题趋势判断中指出:由学科素养、关键能力构成的“能力素养”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心,特别是对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9]此外,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与形态的整体变革客观上要求作文评价标准也作出相应调整。借鉴美国高考SAT 作文评分标准,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建立由“阅读、分析、写作”三个维度构成的复合型作文评分标准,涉及写作者对于源文本核心觀点与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对源文本中论据、论证、文体风格、修辞性元素进行深入剖析,以及熟练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此外,有研究者发现:作文试题的总分值越大,每一分数等级对应的分值就越多,评分工作的难度就越大,评分的准确性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10]为避免得分高度集中在中部偏上的狭小区间内,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有必要采用小分值评分标准。

高考必须始终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要求,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注重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的全面体现。随着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飞速发展,未来高考可尝试在作文评价环节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国家教育考试主办机构可开发学业数据采集平台,统一收集学生日常写作中的代表性作品,为高等学校专业人才选拔提供更为真实、精准的表现性数据。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定位,有效建立起考试与教学间的正向联系。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
例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解题技巧
过尽千帆皆有数,落实理解方应手
过尽千帆皆有数,落实理解方应手
如何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做出完备的答案
呼唤高考名句默写题的改革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略谈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的解答
高考语文课堂复习的指向性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