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历史经验、现状考察和对策研究

2023-05-31范凯郭晓平刘庶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中小学

范凯 郭晓平 刘庶

【内容摘要】在融媒体环境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下,中央和各个省份陆续出台文件,要求影视作品进校园,强化中小学生影视意识和德育美育效果。本文钩沉了国内外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历史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研究梳理了当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影视教育;五育并举;德育美育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了说明,“影视”正式纳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秋季学期,新版课标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在当下的网络文化场域和融媒体环境里,无论是通过传统媒体平台,还是抖音、快手、B站等新兴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影视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网生代”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普及中小学影视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①中小学影视教育是以“影视”为认识或实践对象的教育活动,是“以影为媒”“影教结合”推进中小学生意识形态形塑、科学知识普及、世界观养成和媒介素养提升的基础训练。

一、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国内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实践探索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非常重视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功能与实践。1993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运用优秀影片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每学期、每年级至少安排2到3次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并附录了经过专家认真筛选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的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

2008年,教育部、财政部、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将影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加大课程建设、片源提供、影片放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

2018年,教育部、中宣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基本建立配套资源丰富、实践形式多样、开展规范常态的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工作格局,加大创制和辑录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优秀影片的力度,切实保障影视教育活动时间,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浓厚氛围。

2019年和2021年,教育部、中宣部分别发布了第39批和第40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片目”,包含《烈火英雄》《红星照耀中国》《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等影视作品。截止到目前,共有489部影视佳作推荐给中小学生。

在各地的具體实践方面,北京市海淀区前进小学发挥毗邻北京电影学院的区位优势,每周开设一节电影课,丰富电影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集“观评读写演”于一体的影视教育活动模式,即观看影片——口头评述——阅读影视原著——写作观后感——创作短视频或微电影。广东仲元中学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并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开展排练历史剧、制作微电影等实践活动践行影视教育。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中小学影视文化”课题组,则长期致力于将影视文化课程建设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互为支撑、自成体系的影视教育教材、案例及理论已然形成,并发表了多篇兼具学术理性和实操性的学术论文,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实践开拓了思路,积累了经验。

(二)国外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历史经验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尤其是欧洲很早就认识到影视教育的重要性。1999年,英国文化、媒介和体育部发布的报告《电影的作用》指出:“教育、信息和娱乐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移动影像的交流力量,包括通过电影院、广播、视频和在线媒体等载体传播的信息。这种独特和重要的‘语言肯定会成为新世纪公民基本素质的一部分”。②学者雷亚·巴普蒂斯塔将影视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所有人的应得权益,一个社会良好教育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③

在实践操作方面,国外有着悠久的影视教育的历史。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媒体教育运动”,在1988年通过了《艺术教育法》,紧接着相继推行初中、小学和高中的影视教育,由法国电影中心负责编写教材,并规定有明确的学时标准、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英国的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摄影、剪辑、取景、录音、制作服装和道具等;美国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内容包括影视初级表演、电影制作、配音艺术、基础视觉设计、影视化妆等,并且呈现出年级划分明晰、评估方式科学等特点;2009年,挪威推出了完备明晰的“儿童青少年电影行动计划”,该计划以年龄为基准,学校活动列表(包含运用影像进行自我表达)和课余活动列表(包含让青少年体验电影制作)互为补充,激发和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电影创作梦想。

二、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考察

2022年4月至8月,笔者的团队选定了约20所中小学,设计并完善了《中小学影视教育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下发和回收了问卷,汇总了当下中小学影视教育存在的几个顽疾。

(一)影视校本课程缺位,影视教育缺乏抓手

有些地区和学校的影视课程尚处于空白阶段,在此方面起步较早的中小学也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是教学设计的配套,还是教学案例的择取,都缺乏作为一门课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影视课程往往作为选修课,或是与其他校本课程(尤其是语文课)相融合。语文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相应电影文本,“书影共悟”对比电影与课文的异同,④但这种个人化、碎片化、随机化的方式极度依赖授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职业动力,教师缺乏培养方式的宏观思考和教学内容的微观设计,不利于建立精品化、成体系、可推广的优质影视课程,极易造成实际教育效果的折扣和断层。

(二)影视适用教材缺失,影视教育缺乏依据

目前国内并没有比较权威和普适的中小学影视教材,甚至没有完整成规的影视片单目录,看什么作品、讲什么内容更多取决于授课教师的个人爱好和欣赏习惯,这就使得影视教育带有更多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德育美育效果自然难以保证,甚至因为选看片目失当而造成教育效果的负走向,误导学生的历史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应当尊重中小学不同阶段和不同年级的学情,以学生为主体,编写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阶段的专业教材,让学校和授课老师的教学计划、授课内容和配套影视片目有所依据,不会偏离大方向。

(三)影视专业师资缺少,影视教育缺乏引导

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面临以下几种窘境:大多数中小学根本没有配备专职的影视教育教师,多为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文科课程教师或者班主任、团委等行政管理教师兼任,时间和精力自然很难保证;相当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理论素养不高,拍摄剪辑等动手能力不足,授课时甚至会出现视听语言术语上的谬误和专业解读上的偏差,更遑论审美拔升和实操引导了;有些学校为了参选各类“微电影”“短视频”“情景剧”比赛,临时邀请校外师资来突击弥补专业指导上的不足。但这种即时性、项目化的培训并不具备连贯性和规范性,而且也因为无法惠及每位同学,很难实现真正的普及和推广。专业师资的匮乏使得仅有的中小学影视教育活动流于单纯的影片放映和散漫的教师点评,缺乏顶层设计、统一调度和有效落地。

(四)影视特色活动缺席,影视教育缺乏升华

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就要求将影视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加强观影活动管理,但近五年来,因为升学任务和教学压力等诸多因素,很多学校并未按政策切实地执行。通过在各个中小学的调研发现,即便有些学校设计和举办了形式各异的影视活动,如集体观影、影视专家讲座、微电影比赛、情景剧展演等,但要么因为家长觉得占用太多学习时间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要么因为活动本身有一些参与的设备和技术门槛,造成缺席敷衍情况严重。即便方便群体参与的观影和讲座,学校方面也很少形成有规划、成系列的常态化机制,影视活动缺乏长期持续的落地和后劲。

三、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影视课程设计

应建立不同学段的影视学科教研组,教师之间沟通教学内容、进度与方法,尽快形成完善的中小学影视课程,即以处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为对象,在相关影视知识、少儿心理学、道德品行、美学观点等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按照年龄、年级和学段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排列组合授课内容,使其共同指向影视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中小学的影视教育来说,它更多的是关于影视艺术普及性的审美规律教育,而非以专业的培养作为目标,这其中尤其是要引导影视作品的分析、理解,初步培养影视作品的认知、理解和评论能力素质。”⑤所以中小学影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可以大致分为认识美(了解影视起源、感悟光影魅力)、欣赏美(读懂视听语言、领悟影视奥秘)、创造美(写作影视批评、尝试影视创作)三个逐渐递增的层次。

(二)影视教材开发

2021年4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青少年影视德育通识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从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片目”中甄选了33部影片,并将其按年级类型进行了分级分类,有以《鸡毛信》《国歌》《建国大业》为代表的展现党和国家辉煌历史的“影像中国梦”系列,有以《念书的孩子》《美丽童年》《指尖太阳》《一个都不能少》为代表的冀望新一代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聚焦新时代”系列,有以《小蝌蚪找媽妈》《宝莲灯》《哪吒闹海》《大鱼海棠》为代表的推介独具中华民族美学特征的若干动画片的“多元影像美学”系列。更难能可贵的是,《教程》将每部影片以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形式巧妙地设计整合,形成步骤化、条理性、可参照执行的教案,旨在协助教师进行影视校本课程设计,以帮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影片的意义,充分发挥优秀影片以艺术感染力影响人、鼓舞人、激励人的特殊作用。但全国的中小学影视教育事业还是呼吁更多可供选择的、普适性强的、多媒体化的教材。

(三)影视片目遴选

优秀的影片能成为精彩的美育和德育资源,低劣的影片则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和不良影响。在影视进校园的过程中,选择哪些片目成为关键问题。 “如果形成一种机制,让学校老师非常容易获得优秀影片,影视课就能开得更好了”。⑥因此,应该以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各批次“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片目”为资源库,根据小学、中学的不同年龄分布、智力水平、欣赏习惯等因素,编纂不同学段的影视教育片目,再补充以当时的时政热片和主旋律作品,实现影视教育案例经典和时代的结合。

(四)影视师资培训

无论是专职的影视教学教师队伍,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影视教育,必须进行相当深度和广度的影视语言知识和影视美学理论的培训工作。影视师资培训工作既要有长期制度性的规划,又要能够应付短期救急:就长期而言,应当号召和安排较为成熟的大学影视专业另辟人才培养方向、配套专门的课程体系、培养针对中小学的影视教育师资,而中小学应当设立相应的编制和职位。就短期而言,大学影视专业教师可赴中小学为师生开办影视导赏课、影视理论讲座,也应该同时发挥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开办网络培训和在线课程。线上的中小学影视课程和配套资源库的建设也应该提上日程,以解师资短期内不能到位的学校燃眉之急。

(五)影视活动配套

建议开展包含影视元素的微电影比赛、短视频征集、电影节、戏剧展演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创作想象力和艺术表达力,由团委、宣传部门、电教中心统一组织和支持相关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系就近的电视台、传媒公司、影视类高校或专业,通过参观演播室或剧组、影视专家讲座、朋辈现身说法、体验实际创作等形式,获得业界的体悟和学界的真知。在合适的时机打通各个中小学的界限,校校联合举办影视活动,实现传帮带、比赶超的影视教育效果,形成影视教育的合力。只有配套形式多样、惠泽广泛的学校活动,才能真正使影视教育“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接受系统、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消化过程”。⑦

四、结语

影视将文学、音乐、美术等多个艺术形式融合,通过画面、声音、蒙太奇,呈现自然、社会、人文和现实,对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育人效果的提升和“五育并举”中美育德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深入地调研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现状,汇总剖析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和完善影视教育的实施策略,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影视行业的合格观众乃至优秀的从业者,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形象传播。

注释:

①邢祥虎、王思懿:《文化记忆·普及美育·化育人生:中小学影视教育价值的三度面向》,《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2期。

②余韬:《价值、方法和实际问题:基于义务教育体系的青少年影视启蒙教育模式初探》,《贵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③潘汝:《欧洲影视教育现状管窥及思考》,《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期。

④任晟姝、雷雷:《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行痛点及策略探析——以北京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调研现状为例》,《艺术教育》2020年第3期。

⑤周星:《青少年影视教育的历史使命与实施路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⑥罗燕:《影视课,以德育人以美化人》,《民生周刊》2021年第10期。

⑦吴辉:《跨媒介、跨文化传播:“改编”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初探》,《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范凯系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研室主任;郭晓平系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庶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特约编辑:张志君;责任编辑:陈小希】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中小学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价值诉求与未来建构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