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2023-05-31彭加伟

学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初中语文

彭加伟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增加阅读积累、提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名著阅读有助于达成拓展学生阅读积累量和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目标。基于此,教师从实际教学经验中提取信息,对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以趣味化导读、驱动化自读、辅助性阅读和反馈性复读作为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懂得阅读,促使他们在高质量、高水平的名著阅读模式下,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8-01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37

文学名著是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将名著阅读作为关键的教学内容,将其与课内教学、课外阅读融合起来,创建趣味化的导读模式,让学生逐步意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和乐趣,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另外,教师要利用驱动化和辅助化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阅读办法和阅读途径,从而在名著阅读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名著阅读作为关键的教学内容,对语文学科的发展以及初中生的成长来说具有双重价值和作用。从语文学科发展角度来说,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为课堂增添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学生可接触和阅读的素材更为多样化,而随着阅读资源日益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自然逐渐增多。此外,不同的文学名著反映了不同的世界和文化,它们与语文课堂的融合有助于增强阅读教学的创新性和多元化,也能促使教师改革自身的阅读指导技法,从而促使他们实现专业性发展的目标[1]。而从初中生成长角度来说,名著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锻炼其提炼信息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以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策略指导学生挖掘名著中的情节与人物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特色,是锻炼学生提炼信息、深度思考能力的有效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思维和思考能力明显增强。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一)趣味化导读,激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产生认知好奇心。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教师应以趣味化导读为载体,通过巧妙设置悬念、链接背景信息和播放影视资料等措施,完成导读任务,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

1.巧妙设置悬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当人对一件事物抱有好奇心和疑问时,会在脑海中反复思考和验证该事物的属性、发展趋势和可能取得的成果,这足以证明,在名著阅读中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因而,教师可以在导读阶段巧妙地设置悬念,从名著的情节发展趋势、人物的外貌和心理活动等细节要素入手,提炼出开放式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他们对名著的具体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将这种求知欲融入具体的阅读活动中,从而利用悬念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独立思考。与此同时,除了优化悬念的内容之外,教师也要准确把握设置悬念的时机。在课堂上,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积极性不强的状态时,教师便可使用悬念,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名著和语文课堂之上,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名著阅读活动中,驱使他们在悬念的引领下,精准地挖掘名著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而在设置悬念的方式上,教师也要采取变革和创新策略,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利用泡泡语等功能,以一种新奇和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现悬念,从而达成设疑的阅读效果,打好名著阅读教学的第一战。

2.链接背景信息。文学作品是客观事物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再现或虚构人们的现实生活。基于文學名著的属性和特征,其创作背景信息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和素材。所以,在导读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认知欲望,教师可以将名著的背景信息链接到语文课堂上,利用文章创作的客观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主观心路历程,设计制作融文字、图片和视频于一体的微课,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当学生在观看和赏析微课视频时,他们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特殊时代下的经济、文化特征等也能有所了解,在开启阅读活动之前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而如何利用背景信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应成为教师着重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名著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枯燥、抽象的背景材料,以故事化、视听结合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改变材料的抽象性和枯燥感,如此,学生自然能被故事化的背景信息吸引,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之中。以此为基础,链接背景信息便成为促使学生展开主动阅读的驱动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扩充了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

3.播放影视资料。名著影视化是当前文学界的一个主要特征,《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相继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其收视群体中不乏初中生。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影视化的名著要比文字化的名著更具吸引力。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以名著的基本内容为起点,寻找与之配套的影视资料,将其最具价值和探讨意义的部分截取出来,作为导读阶段的素材,并借助班级内的影音设备将影视资料播放和呈现出来,以极具视听化特征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让他们了解名著中所涉及的故事情节,并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思想[2]。而在选取影视资源时,教师应着重考察资源的质量,围绕着影视资料是否经典、是否具有较强还原度、是否能体现出名著的核心思想等,选择与名著内容最为接近且能反映名著内涵的资料,这种高质量的影视资料,既能激活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兴趣,也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他们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身。

(二)驱动化自读,明确阅读方向

经过实践检验和分析,在传统的名著阅读模式中,初中生普遍存在摸不到阅读规律、找不准阅读方向的情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也难以使学生准确解读名著的核心思想。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名著阅读的方向,以驱动化的自读策略,为学生创造自主感悟和思索的空间,让他们在自读中找准方向、明确规律。

1.精准提出问题。在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中,教师若能抓住整本书的结构特征,明确其核心内容,并据此提出问题,学生便能在问题的引领下,了解名著的重点和难点,也便于学生全面认知名著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从这一内在逻辑关系入手,教师要全面阅读和分析名著的内容、基本结构、写作目的等要素,依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精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理清了整本名著的基本框架和结构特征,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能加强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3]。在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应考虑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征,利用时事热点、生活化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好奇心,让他们将名著中深奥的内涵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从现代化的角度解读古代、近代文学作品。另外,教师也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阅读进度,灵活地调整提问的方式,以设问、追问、反问等不同的形式,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启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并指导他们根据自身在阅读中获得的信息展开反向提问,从而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设计阅读任务。在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背景下,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认可。如果在名著阅读中也融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既能创新阅读教学的形式,也能推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度阅读。所以,在名著自读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从阅读任务的内容来说,以名著中典型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特征,以及情节的推动历程、作者的写作方法、名著创作的时代背景等多项要素作为设计任务的基础元素,将阅读目标、阅读问题、阅读方法等融于阅读任务单中,确保学生在分析任务单时,能够准确了解自身的阅读方向,也能明确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具体目标。而从阅读任务的形式来说,为吸引学生的关注,教师也应精心设计和规划阅读任务单的格式和布局,利用趣味化的卡通简图、符号、箭头等,将不同的阅读任务清晰地展现在阅读任务单上,让学生能够按照先后顺序展开思考和阅读,从而提升初中生的阅读实效。

(三)辅助性阅读,提升阅读效率

1.利用情境辅助阅读。阅读效率的提高,不单单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也要采用辅助性的阅读形式。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辅助学生展开名著阅读,结合名著的体裁、题材等要素,确定阅读情境的类型,以故事化、生活化、游戏化和音乐化等情境,作为引导学生阅读的辅助形式,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案例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名著表现出的情感特征和深层思想,促使学生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提升阅读的效率。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要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如果学生仍旧无法理解名著的内容,教师就要快速转换教学策略。比如,在古代经典名著的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文章中的疑难词汇,这时故事化的情境难以发挥其效果,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策略,将古代社会的事物、现象等与现实社会的实物和人文现象等进行对比,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方可达成提升名著阅读效率的目的。

2.利用工具辅助阅读。通常情况下,初中阶段选入课本的文学名著具有严密的内部逻辑,不同情节和人物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而在传统名著阅读模式中,受制于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难以清晰准确地解读名著的内部逻辑关系。对此,在现代化的名著阅读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流程图、思维导图、层次图等不同的辅助型工具展开阅读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名著中的各个人物、主要情节等体现在图形之中,并利用箭头和图标等展现出不同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也可以利用简洁的词汇进行标注和归纳,促使学生能够在工具的辅助下明确名著的整体结构。而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和阅读效果,教师也要指导他们复述和展示思维导图、层次图等辅助工具中的内容。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名著基本结构和内在逻辑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有所提升。

(四)反馈性复读,强化阅读效果

1.于小组反馈中互享信息。《论语》中有这样的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除了导读和自读等阅读活动之外,复读也是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复读阶段,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创建专门的阅读小组,引导学生于小组反馈中互享信息,让他们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查阅的信息等与小组成员展开探讨和分析,共同解析名著中的隐性化信息和深层内涵。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各阅读小组以项目汇报、角色演绎等不同的形式,将本组成员的阅读成果进行汇总和展示,集中体现小组成员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汇报的形式展现真实的阅读情况,也可以在听取他人汇报、观看他组表演时,认识到他人的长处和本人的不足,使学生达成反馈性阅读的效果,如此他们的反省和自我认知能力才会不断提升[4]。

2.于自主总结中深化要点。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反馈性复读阶段,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复读,也要给予学生自主反思和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作业、布置写读后感任务等方式,让学生于课后展开自主总结,将自身在阅读中收获的信息、获得的感悟以及存在的不解等融入读后感中,当学生完成撰写读后感的任务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反复阅读和分析自己写的读后感,促使他们在熟悉名著内容、了解名著主旨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长处和短处。教师也可以借助案例讲读法,随机抽取个别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讲解和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探讨,进而达到深化名著要点、提升初中生阅读理解力的目的。

总之,在充分认识名著阅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设置悬念、链接背景、播放影视资料、提出问题和设计任务等策略,将名著阅读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真正地将名著阅读引入语文课堂之中,如此不仅为语文课堂增添了素材和资源,也有助于促进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巩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感悟、独立思考和深度探究的过程中,明确名著中所蕴含的深层思想和主旨内涵,这对于提升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扩展其文学知识储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志永.初中語文名著阅读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14):34.

[2] 王娟.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方法新解[J].课外语文(上),2021(4):57.

[3] 林立琼.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优化措施[J].语文建设,2021(15):79.

[4] 范凤英.浅谈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外交流,2021(4):1063.

[责任编辑 梁爱芳]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