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班级生态圈的实践模式构建

2023-05-31汤捷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核心素养

汤捷

[摘要] 本文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阐明班级生态圈的内涵,尝试构建小学班级生态圈的实践模式,以提升学生公共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班级生态圈;班级建设

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其关键是激发学生自主改变。班级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众多一线班主任仅仅认为它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班级作为一个公共生活空间潜在的教育价值。班主任、学生、班级三个元素彼此割裂,导致班级管理收效甚微。基于此,开展小学班级生态圈的构建模式探究,旨在找到学生和教师、个体和集体、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联结点,疏通班级生态建设的脉络,形成教育合力,让班级成为一个有温度且安全的生态环境,促使学生汲取养分,实现自我成长。

一、班级教育生态圈的内涵界定

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指出,生物有机体包括营养、循环和神经(调节)三个生理系统,它们在功能上有着明确的差异和分工,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维持生物有机体的健康运行。这形成了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他们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有机体的正常运行。

班级生态圈、家校生态圈和社会生态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态系统。班级作为学生最直接接触到的教育生态圈,是其能力、品格形成的重要阵地,对其核心素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身处其中,通过吸收班级生态系统的养分,从而获得成长。(如图所示)

二、班级教育生态圈的实践探索

一个生态系统需要生物体和环境能够和谐共处,并保持稳定。班级生态圈,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能量、物质和信息,以促进学生独特而多元化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当创设班级发展平台,以使学生和环境达成良性循环。

1.完善班级规则,打造生态秩序

班级规则的制定是班级生态圈的基石。生态秩序的打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规则制定,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学生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当班级的生态秩序形成并发挥效用,学生就能够自我约束个人行为,走向规则引领的自律状态。

(1)多种形式渗透意识

规则涵盖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课堂规则、娱乐规则等。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游戏体验、情境创设、同伴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比如,学生往往会忽视音量的规则。小组讨论时,大家都抢着大声表达,造成无法相互沟通的局面;起立发言时,老师走到学生的身边也听不清楚其所说的内容,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取班级中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分等级的,要根据不同场合来调整、控制自己的声音大小。接着,明晰并具体化音量的场合要求:0级:保持安静不说话;1级:只有同桌听得到;2级:组内成员听到你说话;3级:全班同学听到你的声音。

(2)规则协商产生公约

班级是以全体学生和老师为主体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因而规则的制定是在主体间的交互中产生的。首先,由学生自发组建小组,思考班级运行规则。其次,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形成观点,在全班分享,并综合考虑其他同学的意见。然后由班主任整合,对规则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将师生共同商议协定的规则记录下来,张贴在班级的醒目位置,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多种评价生成秩序

公约是显性的,而秩序是隐性的。而如何让生态秩序变得更加稳定?这就需要对学生日常遵守规则的情况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只存在于师生之间,而在生态秩序的构建中,由于学生前期参与规则制定,就会对秩序产生较高的认同感,驱使他们自发成为维护秩序的一分子。当身在生态圈中的每一个学生都默认秩序的存在时,无须班主任再三强调,学生也会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互相观察、互相评价,形成约束力,从而生成班级秩序。

2.落实岗位职责,注入生态活性

班级生态圈不仅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班级岗位建设就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落实班级岗位职责,组成不同的服务部门,如“学习部”“卫生部”“生活部”等,建立起全班学生自主管理的服务网。以网状结构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班级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明晰自我定位,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当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我价值时,班级生态也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1)岗位设置

在传统的班级岗位建设中,很多班主任还是采用“按需设岗”的方式,即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来设立岗位。这样做虽然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但学生的能力和人格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从班级生态圈的视角来看,安排岗位不仅是为了分解班级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分工让学生明确自我定位。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需求来“因人设岗”。

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意愿和特长,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在设立岗位前,班主任可以通過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你有哪些兴趣爱好?”“你觉得自己可以担任班级的哪个岗位?为什么?”“你觉得班级里需要增添哪些小岗位?为什么?”“因人设岗”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自己的优势,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所有学生在班级岗位制度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岗位竞聘

长期以来,班主任习惯了布置任务,学生习惯了接受任务。班级公共管理在这样的状态下容易缺乏生机与活力。班主任通过设置“班级岗位招标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岗位,既包括适合自己且能胜任的岗位,也包括挑战自我、希望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我的岗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在需求,赋予班级岗位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教育意义。

学生通过民主的形式,公平公正地与他人竞争。同时,在与他人产生交互的过程中更加精准地定位自身。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让每个学生给岗位取名,如“护绿小天使”“雨具小管家”“文明小使者”等;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制作个性化的胸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幸福感和荣誉感,又起到了自我监督和互相督促的作用。

(3)岗位实践

班级生态的运行离不开健全的检查和监督制度。在岗位实践中,班主任如果发现问题或学生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应该先提醒,如果提醒有效,则无须记录。因为记录不是目的,惩罚更不是目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提高责任心才是目的所在。此外,各个部门可以定期召开培训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岗位培训、方法指导、经验交流、问题分析等。学生可以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

3.丰富班级活动,提供生态养分

民主公正的秩序建立、尊重差异的岗位建设形成了和谐共处的生态氛围。而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班级活动则是生态圈中的“催化剂”,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主体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为班级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1)项目化活动添新意

项目化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以任务或真实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升素养。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班主任可以组织“会学习的孩子是怎样的”项目化活动。前期学生通过小调查,了解他人口中“会学习的孩子”是怎样的,建立初步概念,再了解成为一名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规则和生活规则,在实际课程体验中修正概念。接着,学生通过专家问答和课堂观察,具象化“会学习的孩子”的行为。最终依据评价表,学生寻找会学习的自己,明确自己如何成为会学习的学生。项目化活动通过游戏、体验、模拟、观察等多种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顺利渡过学习准备期;另一方面启发学生了解学习必备的品质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后续成长为主动自律的学习者奠定必备的基础。

(2)个性化活动富巧思

班主任要敏锐地捕捉时代的信号。2020年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一年。2023年3月末,疫情得到了控制,窗外是一片盎然的春意。由此,笔者联想到,在整个冬天学生们都是居家学习,一定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于是,班级平台上的一则任务应运而生了:寻找春天。学生们或是提起稚嫩的画笔,或是写下童趣的小诗,或是用镜头记录下小区的小花小草。这些文字和资料集结成了两期班级公众号的文章——《我眼中的春天》。这样的个性化活动滋润了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感受到了“春”的美好含义。

4.设立班级会议,促进生态循环

生态系统拥有自我协调、自我维持和自我成长的能力。面对外界的变化,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对内部结构与功能做出调整,强化班级内生力。当班级生态圈初步建成,便进入“试运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生态圈出现的问题就要利用评价进一步完善和调整。采用班级会议,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商议新产生的现象,并探讨新的规则。班级通过每周职能部门的自评和互评、学期结束时通过推选岗位小能手等方式调节生态,使每一个个体更加适应环境,实现生态的有机循环。

(1)记录表现

规则遵守的情况、岗位实践的情况、活动参与的情况都是在生态环境中实时生成的。在生态的“试运行”阶段,班主任就要组织学生將看到的影响生态运行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比如,班级推行岗位制度时,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发生:有的学生可能竞聘完岗位之后马上就反悔了;有的学生可能实践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岗位又苦又累,不想继续下去;还有的学生可能对待岗位态度散漫,没有把岗位工作放在心上。

(2)反馈评价

班主任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举办班级会议,反馈学生的“不良反应”。班级会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身边的同伴是否做到遵规守则,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对班级内岗位实践的情况进行讨论和总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哪些组员表现得不是很积极。

(3)动态调节

生态系统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主体,在面对外界变化时,要主动做出调整。比如,当学生不能遵守规则时,解决方法是什么;班级中哪些岗位需要增补或更换;班级活动如何进行调整等。

在完善班级规则、落实班级岗位职责、丰富班级活动、设立班级会议的综合效用下,一个良性循环的班级生态圈就诞生了。学生在这样的班级生态圈中,改变了对学习生活本身的认知,从无序的状态走向自律。同时,班主任借助生态效能,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汤 捷   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核心素养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