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营班级活动文化?促进学生德性发展

2023-05-31冯志兰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9期

[摘要] 班级文化具有浸润性和延展性的特点,能像春风化雨般,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行为。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抓住班级活动文化,就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牛鼻子”,从而使班级文化得以有效推进。

[关键词] 班级经营;活动文化;主体性德育

一般的文化结构是同心圆状,最核心的是观念文化。围绕着它的是制度文化,最外环是物质文化。班级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的文化形态,同样具有相似的结构:其核心部分是班级文化精神,围绕着文化精神的是班级的各项制度与规范,最外环是各种有形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

在这样一个文化结构中,活动处于极重要的地位。班级文化精神要在活动中体现,班级制度文化要在活动中形成,各种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要在活动中发展。因此,可以把活动看作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我们称之为活动文化。根据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原理,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抓住活动文化,就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牛鼻子”,就能使班级文化得到有效推进。

一、活动内容的五大体系

经营班级活动文化,概括起来,就是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活动。这是师生在校的最主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学习习惯等都应列入活动文化的范畴。

2.班务活动。这是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的活动,也是共同制定和实施班级活动文化经营策略的活动。包括队干部的选举、岗位的设定、班级公约与口号的制定、班级规范的实施与评价等。

3.班队活动。包括主题班队会,中小队活动,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以及各种仪式活动等。

4.社团活动。这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的文化、艺术、体育社团以及它们所开展的活动。

5.交往活动。这是最经常、最自然、最频繁的活动,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时自由的交流与沟通,包括真实交流和网络虚拟交流。

在这五方面活动中,教学活动比较系统,是德育的主导渠道。班务活动和班队活动分别是学生自主管理和班集体主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都居重点地位。社团活动,侧重学生个性发展,居于补充地位。

二、四项基本策略

1.提炼精神——确立班级活动文化的灵魂

文化精神的提炼要贯彻三个原则:一是方向性,即所提炼的文化精神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党和国家对小学生的要求,体现共性;二是针对性,即所提炼的文化精神要针对班级的实际,体现个性;三是适切性,即提炼文化精神的语言要简练、明白、易懂、易记,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2.整合资源——实现活动渠道的一体化

活动文化的资源整合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五方面活动内容的整合,二是学校、家庭、社会活动资源的整合,三是活动资源与环境资源的整合。

五方面活动内容的整合,即将教学、班务、班队、社团和交往这五个方面的活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机制,才能产生整体效应。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活动资源的整合,即借助现有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开发和运用家庭和社区的活动资源,吸收家庭文化、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丰富班级活动文化的内涵。

我们还把活动资源与环境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感染作用,形成活动文化的浓烈的氛围。如,布置班级文化墙、学生风采展示板、活动专题展示区,设置“风采园”和“诗词汇”专栏,开辟益智游戏区、图书角、绿化带。

3.师生共建——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结合

教师在班级活动文化经营中要担当好启发者、导引者、规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等多重角色。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同时,在为学生搭建自主活动舞台的同时,还要率先示范、大胆放手和适当指导。其次,要注重日常与学生的交流。实践证明,只有师生之间平时经常沟通思想,交融情感,才能在开展活动时默契合作。为此,教师可以开辟师生交流沟通的渠道,如“班主任寄语”“心情语报”“循环日记”、班级网页等。

4.传承创新——推动活动文化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经营班级活动文化时,一方面注重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化的创新。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长期坚持,使之形成传统。如,干部轮值制、岗位责任制、组织层级化、小老师制、“小当家”荣誉本以及“心情语报”“循环日记”等都坚持数年,使之不断成熟和完善,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肯负责、善沟通的好习惯,也使文化精神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又注意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活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班级活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5·12”汶川地震周年时,我们开展纪念活动,朗读纪念诗文,了解地震、防震知识,并开展逃生演练等;在学生临近小学毕业时,我们会着重在班级网站论坛区发表感谢母校、回忆成长的文章。这样,就使班级活动文化年年有新主题、新内容、新目标,不断激励学生上进。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以上的班级活动文化构建和经营,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班级基本都建成了具有较强凝聚力、认同感和依恋感,团结友爱、温馨和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主要表现在:

1.深化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班级认同感

全体同学都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了装扮教室,学生们纷纷把家中的盆栽植物带到教室布置植物角,并且细心地呵护;为了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学生们从家里带来了自己钟爱的书籍,建立图书角;班级开展活动时,同学们会主动地参与筹备、设计、排练、演出,自己编排节目、自己写串联词、自己做PPT,充分体现了学生们爱班如家的认同感。

2.建立师生和谐关系,增强了集体依恋感

班主任不但教学生们学功课,还教学生们跳绳、踢毽子。不论哪个同学生日,班主任都会在当天送上生日祝福。学生们看到老师因为上课而声音嘶哑了,他们会悄悄送上润喉糖。同学们之间更是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当一个同学碰到困难时,其他同学都会伸出手来帮助他。这样和谐的集体自然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依恋。

3.增强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的快乐指数

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各科成绩不断提高,还在课外主动学习和探究有关生活的奥秘,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冯志兰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小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获上海市园丁奖、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