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2016-10-20江连凤
摘 要:班级建设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的激励、唤醒与鼓舞。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职校生班级建设内容梳理开始,发现规律、找出重点、以班会为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并基于当前职校生心灵困境和班级建设困境寻求突破,运用积极的班级建设策略,以体验式活动形式在班级的不同阶段设计针对性活动,着重对体验式班会活动的设计技术与流程重点解析,以使班主任有效掌握和运用,从而将班级建立为积极组织,营造全班同学的积极关系、保持其积极情绪,在多次的心流体验中集体共成长。体验式活动班会的创设,旨在以体验激发情绪,以行为改变认知,以习惯积淀品质,逐渐内化为职校生更多美德和积极心理品质,点亮职场人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体验式活动班会 职业院校 班级建设
当前中职德育工作除了受到诸多外在消极社会现象的冲击外,在中职德育教育自身中,消极的认知、消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教育行为也普遍存在。而且当前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德育工作者思想观念、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传统性,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容易忽视或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的一个方面,致使职校德育和学生心灵陷于困境。怎样激发学生生命热情、洋溢青春活力和积极向上的心灵状态?如何打造未来职业幸福人?便成为职校德育中当务之急。
一、体验式活动班会是提升职校班级建设效能,为学生共同成长拓展的心灵舞台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班集体生活中进行的,从本质上来说,班级建设就是对学生心理的建设。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班级建设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抓好班会建设,开展体验式活动班会,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班级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的理论依据与意义
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是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以体验式活动为载体,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班级内同学之间的人际互动,运用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团体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和领悟一些人生道理,从而主动地改变自我的认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方式,预防并解决他们自身在发展中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活动过程。具有“发展性、互动启发性和教育性”,有别于心理教师组织的团体心理辅导,班主任组织体验式活动班会针对全班学生,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更适合于学生在融洽的班集体中共同经历心灵的成长。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等积极的优秀品质,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进而增进人类健康、幸福,促进社会良性和谐发展。把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德育和班级建设中,对改进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2.把握班级建设规律:满足班级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设置任务
一个班级,如同一个产品进入市场一样,也会经历一个生命周期的过程,从初建到成长、成熟、分离有一个发展过程,即“班集体生命的成长过程”,也就是“班级集体初创期、班级的成长期、班集体成熟期和班级集体分离放飞期”。作为班主任,应针对班级集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设计和开展班活动,解决班级的实际问题,促进班集体的健康成长。
在班级初建阶段:学生的需求,是寻找归属,从中学到职校的适应,班级同学相识,并开始人生成长新阶段。在此阶段,班主任的任务是团队初建——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归属感,被同学和老师真正接纳,同时建立班级规则,共同建立一个新秩序。
在班级成长阶段:学生的需求,是认识自我,特别是在团队中更加清晰地认识真实的我和理想的我区别,同时愿意更多班级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活动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的任务是团结和凝聚——学生需要是认识自己和他人,沟通与合作。
在班级成熟阶段:学生的需求是提升责任感,人际间的信任感,和发自内心的欣赏,此阶段同学间友谊深化,同时班级也在不断地挑战难题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的任务是发展和创新——学生需要学会利用资源,建设性地处理和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在班级分离放飞阶段:学生的需求,是对现有阶段学涯结束告别,并对未来有良好的期待与展望,带着温暖和力量步入新的征程。班主任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表达情绪,积蓄力量——学生需要团体给予支持和力量,处理分离情绪。
3.运用班级建设核心策略:以活动开启心灵,陪伴每个生命的成长与绽放,在爱与尊重的环境中自由生长。
策略一:给予积极正向关注。
据笔者在几所职校的调查显示:77.4%的职业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这是职校生感到“莫名空虚”和“无助”的问题根源所在,要通过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以正向关注发现和强化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
策略二:创造尽可能丰富而深刻的积极情绪体验。
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学生自然放松身心,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快乐、放松、自由、真诚、被爱、勇敢、漂亮、英俊、无私、宽容、镇定、坦率、自信、可靠、负责任、有把握、尊重等情感。
策略三:建立强大的班干部队伍。
通过活动,提升凝聚力,建立班级“人际感情网”,在其过程中发现有积极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为学生领导者,逐渐形成强大的班干部队伍,形成合力,推动班级建设。特别是班级建设的初期,通过活动,在非权力结构组织中逐步显现核心学生,从而顺势生成班干部队伍。
策略四:创造心流体验。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通过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提升专注力,从而提升学生对自己的更多积极体验和积极评价,从而累积自信心。
策略五:创造希望“我能做到”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希望”(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达到目标的途径)和“乐观”(相信好事将会发生的稳定倾向方法)。同时,在活动分享和提升中始终强化积极语言模式的运用,如用“喜欢”替换“应该”,用“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替换“不可能”,用“很难”替换“没有办法”,用“暂时还没有成功”替换“失败”,用“可能”替换“一定”,用“到目前为止”替换“永远如此”等负向或绝对化概括的语言,寻找积极的可能性。
二、体验式活动班会的设计技术
要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内容,以体验式、参与式活动为载体开展班会活动。
1.设计程序
(1)确认班级建设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心理需要。
班级建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与任务,而且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面临着不一样的发展问题和心理困扰,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接受的体验式活动班会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来设计和安排适当的班会活动。
(2)确定目标。
班级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的目标,要根据班级所处的不同的生命周期来制订。要在满足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需要的同时,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体现成长性、参与性、针对性且可操作性,要主题要突出,一次解决班级学生比较突出的、带有共性的一个问题。
(3)确定主题。
班级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的名称要简洁明快、具有吸引力,并能够体现本班会的目的,特别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使人接受,题目太小或太大都不切合实际。主题大致围绕以下内容来设定:认识潜能,增强自信;克服惰性,直面挫折;敢于想象与创造,训练问题解决能力;学会情绪管理,积极乐观;懂得管理时间、学会探索学习技巧;认识乐群的作用,积极参与集体并热爱班级;增进人际关系,学会信任与关心,学会竞争与合作;心存感恩,珍惜亲情友情;珍爱生命,乐观人生;勇于承担责任,培养领导力。
(4)选择活动。
根据目标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或活动,甚至改编活动。活动不宜太多,选择针对主题的能给予学生充分体验的典型活动。并注意为讨论、分享和总结、提升留足时间。
(5)确定时间、地点和准备相应的物资、设备和材料。
体验式班会活动需要注意几个要素:班级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班级现规模或人数;活动时间或频率;活动场地;活动所需的设备材料等。特别要考虑一些主题及内容,根据本次设计的目的、人数以及场地器材等情况,需要做哪些灵活的变通。
2.班会设置
(1)活动时间设置。
总体时间,一个主题内容的体验式班会活动最少进行一次,最多五至六次。借助团体动力,一次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每一次活动的时间,标准的是45分(一节课)。有经验后可以灵活延长时间到60~90分钟。
(2)活动地点设置。
地点必须固定且是不受干扰的环境。地点的大小,要能够保证班级同学能够安全、舒适地聚集和活动。
(3)座位及组织设置。
需要大家围成一圈而坐,这样有以下利处:一是可以避免所谓座次的影响;二是可以使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够看到彼此的表情,并增加互动的可能;三是便于班主任的引导。
三、体验式活动班会的组织流程
1.关系建立阶段
班主任在班会的开始阶段,首先要活跃气氛,努力创造温暖的、和谐的、理解的班级心理氛围,使学生有安全感、被肯定感和归属感。通过热身活动让学生们互相相识、欣赏认同,消除沟通障碍,引发学生参加和体验的兴趣和需要,增加学生活动积极性。
2.主题实施阶段
班主任要利用音乐、视频、游戏、活动分享等等,营造班级中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温情气氛,通过创设特殊的情境(游戏或讨论),使同学间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习得一种新的行为方式,逐步使学生融入团体之中,并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体验式活动班会作为训练和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实验场所,然后能够扩展到专业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
3.讨论、分享和提升阶段
每次活动后,班主任要留出讨论、分享和总结提升的时间,请同学们对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思考做出反馈,及时地交流那些新的认识、想法及感悟。最后由班主任对活动的主题进行总结和提升。基本顺序是:先小组、后全班,之后才是班主任总结。班主任要把每个活动总结提升的要点一一列出来,当学生没有分享到的时候,班主任要点出主题。其中运用“6F讨论法”:
(1)活动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fact)
(2)活动中发生了什么困难?你做了哪些努力?(fact)
(3)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feeling)
(4)活动中最令你感到沮丧的是什么?(feeling)你是如何调整自己的?(fact)
(5)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finding)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情景吗?你是如何解决的?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你如何解决?(future)
(6)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态度?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finding)
4.总结和评价阶段
全部活动结束以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中小组和个人,在“参与性”“协作性”“表现力”“理解力”“创新性”等方面给予总结,着重表扬学生积极参与、投入的态度,主动沟通与团队协作的精神。成长的总结也是体验式活动班会结束阶段的一个重要程序,让学生填写“回馈单”或者写《个人感受与收获总结》,交流每个人的心理体验和成长经历,班主任要从中分析出学生在这次班会活动中收获到了什么?我们的班会活动设计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部分。
5.团体结束阶段
经过班级活动体验后,同学之间关系已变得亲密、坦诚、相互支持,班主任要处理可能的分离焦虑,做好结束活动的准备,引导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到的技巧、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6.效果评估阶段
对参加班会的学生,在班会活动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跟进,并及时收集反馈。班会效果评估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生写的《活动的感受与收获总结》,看到学生的具体收获和反馈。
(2)通过寻访学生的任课教师、家长、同学和学生本人,发现学生在精神面貌,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3)通过观察学生对人、对事情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发现学生的心理成长。
四、体验式活动班会在班级建设中应注意的伦理问题
1.班会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班主任应会同班级成员订定团体行为规则,规范学生行为。且班主任本人须有纯正的动机、健康的身心、敬业的态度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在体验式班会活动中传播正能量。
2.班会活动结束后的伦理问题
班主任要保持和学生的平等地位,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看法,重视学生的意见,做到无条件地关怀和接纳学生。
总之,体验式活动班会的创设,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贯穿班级建设的不同阶段,能将班级目标、班级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凝聚力、沟通、合作、班级评价与激励等不同的班级建设内容,在不同的阶段,设置成目标和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创设心流中自然习得积极品质,同时也达到了班级建设的终极目标,且实现班主任和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共同成长。这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有益的尝试,当然还有诸多不足,如在体验式活动班会中,对活动点评提升的深度取决于班主任老师个人人生领悟的深度,这也将是伴随职业持续成长的话题。
体验式活动班会的创设,旨在以体验激发情绪,以行为改变认知,以习惯积淀品质,逐渐内化为职校生更多美德和积极心理品质,点亮职场人生。以此抛砖引玉,以期得到更多职教同仁的指导及更广泛的交流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眉.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阳志平.积极心理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茅丽亚.积极心理学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应用[EB/OL]. 江苏省常熟中学科研信息网,2010(6).
[4]徐章燕.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J],2014(04)03;
[5]江连凤.中小学班级活动与团体辅导[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9(8).
(作者单位: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